壘球運動起源於美國,是從棒球演變而來。最初是由美國芝加哥弗拉加特劃船俱樂部的喬治·漢考克(GeorgeHancock)和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消防隊員萊維斯·羅伯特(LewisRobert)於1887年和1895年先後提出。
現代壘球運動
壘球運動的產生具有很大的戲劇性。在1887年的一場美式橄欖球比賽中,耶魯大學擊敗了老對手哈佛大學。賽後,在芝加哥弗拉加特的劃船俱樂部舉行的慶祝活動中,一個耶魯畢業生將一個拳擊手套擲向一名哈佛學生,哈佛學生則試圖用一根棍子擊打這個手套。不久之後,拳擊手套變成了圓球,棍子變成了球棒,一項新的運動由此誕生了。
早期的壘球比賽沒有統一的場地畫法和競賽規則。比賽時,有9人一隊的也有10人一隊的,投球、跑壘、打法各異。1926年製定了統一規則,1933年美國業餘壘球協會成立,這項運動被正式命名為“Softball”(中文譯作壘球),逐漸流行於世界各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壘球運動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所發展。1952年成立了國際壘球聯合會。目前國際壘聯已擁有127個會員國(或地區)。
壘球比賽分“快速投球”與“慢速投球”兩種。國際壘球聯合會分別從1965年和1966年起,每隔4年舉辦一次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快投)和世界男子壘球錦標賽(快投)。從1981年起,國際壘球聯合會開始舉辦19歲和19歲以下的世界青年(男、女)錦標賽(快投),每4年一次。
隨著壘球運動的發展,國際奧委會於1991年6月12日決定,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將女子壘球(快投)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為促進壘球普及,從2002年起,國際壘聯開始舉辦世界慢投壘球錦標賽(男子組和男女混合組)。
壘球運動與棒球運動可以說是姐妹項目,有許多共同之處。棒、壘球的場地和器材相似,競賽規則也基本相同。
壘球與棒球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壘球球體較大,場地較小,壘間和投球距離也較短。在競賽規則方麵,壘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壘員須待投手投球離手後才能離壘跑進。
壘球運動傳入中國較早,開始時是作為學校體育課內容,直到1924年舊中國第三屆全國運動會首次將女子壘球列為表演項目。1933年舊中國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女子壘球正式列入比賽項目。中國於1980年參加國際壘球聯合會。至今女子壘球在國內開展較為廣泛,運動水平也逐年提高,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佳績,在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比賽中,中國隊因為一個有爭議的判罰惜敗於美國隊獲得亞軍。
壘球運動在世界上開展已有百年之久。1991年6月13日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批準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國際壘球聯合會命名每年6月13日為國際壘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