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歐洲大陸上的河流,按流向可分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裏海兩個斜麵(或稱兩大流域)。它們的分水嶺,在東歐是北烏瓦累丘陵、瓦爾代丘陵和白俄羅斯丘陵;中歐大體上是西喀爾巴阡和中歐塊狀山地,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河流,除萊茵河注入北海外,其餘大多注入地中海,或通過多瑙河注入黑海;南歐的河流大多數都注入地中海,隻有伊比利亞半島梅塞塔高原中西部的河流注入大西洋。

一、河流的一般特征

河網密度,大歐洲平原麵積遼闊,氣候比較濕潤,因此發育了比較稠密的河網。其中許多河流由於河間地的高度不大,分水嶺一般不高,因此河與河之間往往開鑿了運河,互相溝通。例如東歐、中歐北部和西歐的許多河流之間、多瑙河與萊茵河之間都有運河溝通。

水量豐富,河水流量的多少直接決定於徑流深的大小。歐洲由於夏季氣溫一般不高,蒸發量也不大,除東南部和南部少數地區外,年蒸發量一般都小於或接近於年降水量。據估計,歐洲每年有超過300毫米的剩餘水量,它們或滲入地下,或流入河川,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量。

通航裏程長,歐洲由於平原麵積廣大,地勢大部低平,水流緩慢,再加上水量豐富,使得許多河流的通航裏程都很長。例如,萊茵河可航裏程約占其全長的66%,塞納河和多瑙河分別占80%和91%。

二、河流的補給

河流的補給類型和水文狀況隨著各地氣候不同,歐洲的河流大體上可分為雨水補給為主、雪水補給為主和冰川補給為主三類。

(1)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這類河流分布在西歐、中歐和南歐這一範圍廣闊的地區,河流徑流狀況主要與降水季節分配有關,溫度的意義退居第二位,僅僅表現在因蒸發而損耗的水量上。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這類河流又可分為三個類型:①西歐型,最高水位出現在冬季,夏季水位稍低;②中歐型,春季由於流域內積雪融化並有春雨,所以流量最大,夏季由於氣溫高,蒸發損耗的水較多,河流徑流相應減少;③南歐型,由於地中海地區為冬雨型氣候,河流水位以冬春為最高,夏季降水少,河流主要依賴地下水補給,水位甚低,流量僅為冬季的幾十分之一,有的甚至幹涸。

(2)雪水補給為主的河流,這類河流分布範圍計有北歐的大部分和東歐。由於這一地區麵積大,南北氣候不同,河流徑流中雪水所占比重也因地而異。東南部的河流,雪水補給所占比重達80%以上;西北部的河流雖然也以雪水補給為主,但因秋冬能得到部分雨水補給,雪水補給的比重則不到1/2。雪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以春季融雪時水位最高。在歐洲南部氣溫升高較早,所以南部河流的汛期開始得比北部早,例如第聶伯河下遊春汛開始於3月。上遊開始於3月末、4月初或4月中,北德維納河春汛開始於4月末。西北部的河流,由於秋季霪雨,除春季水位最高外,還出現一個秋季的次高水位。

(3)冰川補給為主的河流,此種補給類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山上。這類河流的特點是:①7~8月份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因為隻有高溫的夏季冰川才能大量融化,而冬季河流隻能靠地下水補給,因此流量很小,甚至斷流;②徑流量有日變化,變化規律與氣溫的日變化一致,這種現象在小河流上表現得最為突出。上述的河流補給來源分類,是一種理想的分類法,對大河來說,由於流域內地形和氣候複雜,同一條河流往往有幾種不同的補給來源,河流的水文狀況比較複雜。

三、主要河流

歐洲河流眾多,其中以伏爾加河長度最大,流域麵積最廣。其次為多瑙河、第聶伯河、頓河、伯朝拉河和萊茵河等。但是,在歐洲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則以萊茵河、多瑙河、伏爾加河為最重要。

萊茵河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哥塔峰下,河源海拔2000米左右,注入北海,幹流全長達1360千米,流域麵積2.24×105平方千米。萊茵河流域降水豐沛,河流常年水滿。

從河源到巴塞爾是萊茵河的上遊,河穀狹窄,河床坡度大而且呈階梯狀,水文狀況為典型的高山型。春夏融冰化雪時水量很大,雖有博登湖的調節,水量季節變化仍很明顯,6~7月水位達到最高峰。在博登湖以下有阿勒河彙入,流量增加,巴塞爾的年平均流量為1000立方米/秒。在巴塞爾附近,萊茵河的流向,由原來的東西方向劇變為南北方向。從巴塞爾到美因茲,萊茵河蜿蜒在寬廣的階狀穀地中,這就是著名的上萊茵低地。這一段河床的坡度不大,河道彎曲,為了發展航運事業,許多地方進行了截彎取直工程,並進行定期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