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塞爾到美因茲河段兩岸有許多支流彙入,其中以右岸的內卡河和美因河最大。春汛是這一段各支流的共同水文特點。這是由於山地春季融雪和部分雨水引起的,它使萊茵河的水量更大,並使萊茵河的水文狀況複雜化。但是夏季流量最大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這足以說明阿爾卑斯山脈的冰雪融水對萊茵河補給的重要性。
從美因茲到波恩,萊茵河切穿片岩山地,河床變窄,流速增加。波恩以下為萊茵河的下遊,河流進入中歐平原,由於這裏固體降水的比重很小,冬雨對河流的作用增大,冬季水位略高於夏季。但是水位的季節變化不大,水文狀況是穩定的,水量常年豐富,河口的年平均流量達2500立方米/秒,比巴塞爾增加了一倍半。
萊茵河的各條山地支流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其中有許多已被用作水力發電。萊茵河的可通航裏程很長,兩岸居民點和工業城市密集,它對附近地區的經濟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瑙河發源於黑林山的東坡,東流注入黑海,幹流全長2860千米,流域麵積為8.17×105平方千米。多瑙河源遠流長,水量豐富,河口年平均流量達6430立方米/秒,每年有大量的水通過多瑙河流入黑海。自源地到維也納的河段是上遊,河流沿巴伐利亞高原的北部邊緣自西向東流,經阿爾卑斯山脈北坡和捷克高原之間的丘陵地達維也納盆地。這是一段典型的山地河流,河穀窄而深,河床坡度大而且多淺灘和急流。上遊支流很多,但幹流的水文狀況主要取決於來自阿爾卑斯山脈的幾條較大的支流。
從維也納到鐵門一段是中遊。中遊河穀寬廣,河床坡度不大,河道彎曲,常出現河汊,牛軛湖也多。有許多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的支流在這一河段彙入多瑙河,例如,德拉瓦河、薩瓦河、蒂薩河等。與上遊一樣,多瑙河的基本水量仍來自右岸各支流。水文狀況與這裏的氣候及上遊水文狀況有關。春季,由於積雪融化,水位達到最高,高水位一直延續到夏季;夏末秋初由於蒸發強烈,河水明顯下降;秋季,由於蒸發減弱和雨水補給,水位再次上升;冬季,多瑙河也會封凍,但時間不長,而且也不是每年都封凍。
鐵門以下是多瑙河的下遊,河穀很寬,接近河口時河穀寬度擴展到15~20千米,有的地段達28千米。下遊河道沒有中遊那樣彎曲,但河汊很多,在入海以前形成一個長80千米總麵積達35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三角洲上河汊縱橫,其中以基利亞河、蘇利納河、格奧爾基也夫河三條汊河最為重要,其中蘇利納河可以通航。
多瑙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流經八個國家,航運價值很大,從烏耳姆以下都可以通航,並有美因-多瑙運河與萊茵河相溝通。多瑙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其中以鐵門地區最著名。鐵門附近,多瑙河進入峽穀段,峽穀長140千米,有的地段穀寬僅150~200米,河中多淺灘和岩島,水深流急,是興建水電站的理想地方。1965年羅馬尼亞與南斯拉夫合作,開始興建鐵門水力樞紐工程,1972年竣工,在兩國各建有發電能力為1.0×105萬千瓦的水電站。
伏爾加河發源於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注入裏海,幹流全長3350千米,流域麵積為1.36×106平方千米,占東歐平原總麵積的1/3。伏爾加河是一條平原河流,河源海拔僅228米,到距河源不遠的爾熱夫,高程即降到162米,以下超過3000千米距離內,總的落差隻有190米(裏海水麵低於大洋水麵28米),因此流速非常緩慢,河道彎曲,河中多沙洲和淺灘,河漫灘上有大量牛軛湖和廢河道。
伏爾加河及其支流從北到南約跨15個緯度,流域內自然條件多種多樣。上遊氣候濕潤,徑流量大,河網密布,愈往下遊氣候愈幹,河網愈稀。從50°N到河口的800千米內,完全沒有支流,形成典型的樹狀水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