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原始部落大探索(3 / 3)

嘴唇穿木棍的佐埃人

佐埃人屬於生活在亞馬遜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佐埃人居住在巴西北部,在亞馬遜河流域和蘇裏南之間的200萬公頃土地上,居住著134個佐埃人部落,他們分布在4個村莊裏。他們居住的地域遼闊,因此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捕捉猴子,采摘水果,種植木薯和甘薯。佐埃人在生活中遵守他們自己製訂的規約,由於長期與世隔絕,佐埃人形成了樸素的信仰,他們崇拜月亮,相信祖先住在月亮上,自稱“月亮之子”,常在有月光的夜晚載歌載舞,舉行儀式,辟邪驅禍,祈禱平安。

佐埃人的生活簡單原始,人很隨和。他們總是赤身裸體,在下嘴唇上插一根小棍子。這根棍子穿透下嘴唇,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更換,越換越大,最大的長16厘米,直徑約2厘米。厚厚的嘴唇雖然有點合不上,但並不影響說話和幹活。

據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專家說,佐埃人一生中差不多要換3次木棍,而更換的原因是身高增加。除了美觀的因素外,人們插木棍還有其他的原因嗎?答案無人知曉,始終是一個不解之謎。

弱小的佐埃人雖然要依靠其他部落生存,但是並沒有被同化,始終保持著本部落的特性,這也是印第安人發展史上的奇跡。上世紀70年代,一個地圖測量和礦產資源探尋小組到了佐埃人居住的地區。由於曾受到鄰近部落和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犯,佐埃人害怕“白人”,有強烈的排外情緒。當巴西印第安基金會的專家試圖接近他們時,他們用石頭器具和弓箭進行抵抗。專家們改變策略,不急於進入其居住地,而是把食品、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放在空地上,讓他們自己取。膽大者試了一下,發現白人並未傷害他,慢慢地,佐埃人才接納白人進入他們的地區。

1989年,巴西首次向世界宣布佐埃人部落的存在,確認其居住地為印第安人保護區之一。巴西印第安基金會已撥出資金,專門保護佐埃人。有些聰明的佐埃人能擔當部落與現代社會溝通的橋梁。

怪異的“爬房子”部落

成都甘孜州道孚縣有一個距縣城約80公裏,深達40多公裏的深山大峽穀,那裏有一個至今仍保存著類似於走婚習俗的深山部落。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第二個仍保留著母係社會的走婚習俗的地區。

這個位於深山中的部落沒有電、沒有自來水,甚至沒有可以直接通達的道路,照明用的都是最為原始的鬆脂。那裏的人們除了使用奇特的語言外,還有一種奇特的風俗:爬房子。

所謂的“爬房子”即是在夜晚來臨時分,男青年摸黑抵達自己心儀的女方家,徒手攀著如刀般筆直的碉樓牆壁,從窗戶爬進女孩子所在的房間,在早晨天亮前,從窗戶鑽出離開。即使雙方後來結婚了,男女雙方也不住在一起,仍舊采用這種“爬房子”的做法。

在這個大峽穀中,一個男子可以在結婚前“爬”無數姑娘的“房子”。這裏有許多人一生中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是家裏的絕對權威。

檢驗童貞的阿卡部族人

阿卡部族人生活的小鎮裏,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顯得熱鬧非凡,小鎮的建築保持著中世紀的建築風格。這裏的男人們漫不經心地係著他們用樹皮織成的G形帶,婦女們隨心所欲地把草編成的草裙隨便地吊在一根係在大腿部的繩子上,並用一條帶子緊束自己的腰。男人也梳起了發式,從前額開始梳得緊緊的,在腦後用一個編織的環狀物拴好,挽成一個長長的發譬,看上去很是特別。在小巷子裏,一位婦女坐在當街處,正給小男孩吃奶,陽光灑在這位母親的臉上,顯出一副慵懶的神態,孩子一邊吃奶,一邊戲耍著母親的乳房。

小城熙熙攘攘,歌聲嫋嫋,舞帶飄飄,人們沉浸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之中,某家人正舉行婚禮,然而這個婚禮顯得非常奇特,婚禮儀式是由牧師主持,婚禮中使用的婚杯或婚碗是由硬木製成的,可以盛兩蘇格蘭品脫。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參加婚禮的人也到齊了,牧師將一隻婚碗遞給新娘新郎。他們先後用它往裏麵小便。隨後,牧師從地上抓起一小撮土撒到碗裏,有時還不斷地往碗裏加酒,再用一隻羊角製的湯勺在碗裏攪動,然後把碗遞給新娘新郎。隻見新郎接著碗後,便用湯勺不停地攪拌,然後又遞給新娘,新娘也如法炮製,牧師則在一旁高聲說著什麼,大概是祈禱,抑或是讚美之辭,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呢?原來剛才牧師遞給的那隻碗,是讓新郎新娘將碗裏的混合物攪拌分離開,但沒有人能將這種混合物分離開,因而就預示著新婚夫婦也將生死永不分離。接下來的便是新娘進到一間裏屋,新郎則焦急地呆在外麵,似乎顯得有些焦躁不安,心神不定,門口聚集的來賓也顯得有些嚴肅莊重,氣氛一下子變得沉寂多了,過了約10分鍾後,隻見新娘重新穿上一套更加漂亮的服裝,滿麵春風地走了出來,一臉的自豪與得意。隨後有兩位婦女向眾人宣告了一個消息,瞬時,沉寂的氣氛頓時又沸騰起來了,四周又渲染起歡樂和喜悅的氣氛,甚至在幾小時內,所聽所見的都是跳舞狂歡,奏樂吹笛,情緒高昂,狂熱無比。這就是阿卡部族人的一種奇特的婚俗。

阿卡部族人是十分重視婦女的貞操的,保持童貞被認為是神聖、純潔的行為,相反,失去童貞要受到譴責。這裏女孩從小就開始接受保護童貞的教育,不僅如此,母親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確保女兒的童貞不失。按照傳統習慣,母親會迫使女兒在恥骨區緊緊罩上一塊護貞布,這塊布要到結婚之時才能解除。剛才新娘進屋,就是讓新娘的婆家和娘家各推薦的兩名已婚婦女作為監護人對新娘驗貞,檢查結果要向雙方家長和來賓報告,一旦失貞,那是十分丟臉的事,也會讓來賓掃興,新娘連同雙方家庭會被人輕視,失貞的新娘甚至有被處死的危險。

事實上,這些除了阿卡部族人以外的吉卜賽人的結婚儀式還有其它一些習慣。意大利和德國吉卜賽人把金雀樹枝看成是十分吉祥的東西,在結婚中是必不可少的。進入洞房之前,新婚夫婦必須手拉手跳過金雀樹枝,才能萬事如意,還要用金雀樹枝紮成笤帚放在新房內,用以掃除厄運和驅邪,還有吉卜賽人結婚時還必須有一匹死馬出席,人們認為這和印度古老的吠陀儀式有關。

吉卜賽人死後,還要舉行隆重的葬禮。死者的屍體要用鹽水洗淨,然後換上他生前最喜歡穿的較新的衣服,戴上金銀首飾將死者的雙臂交叉放在胸前,棺材裏放許多陪葬的東西,認為死者離開人間後將升入天堂,而從陽間到天堂需要長途跋涉地旅行,備上生活用品以供路上使用。入殮時,死者親屬有人手持一支蠟燭或一盞碟形油燈,將聖水灑在死者身上,然後入棺。出殯時,由幾名身強體壯的男子抬著棺木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邊,棺上覆蓋著黑布。並由隊伍前邊的男人把上衣的鈕扣全部扯掉。到達墓地後,親屬扯下覆蓋布,往棺木上灑些聖水然後放入墓穴中,送葬者紛紛往墓穴中投扔各種硬幣,祈求上蒼保佑,也可供死者旅途不時之需,男人們則點燃蠟燭為死者帶來光明,還在棺材的前邊或後邊鑿一個或兩個洞,是為死者能夠聽到親友們的哀悼和為了讓死者便於呼吸。下棺後,主持葬禮的人還要往棺上灑點甜酒,剩下的大家輪流喝上幾口消災祛病。

更為奇特的是,吉卜賽人還要在死者的心髒上插上一根長針,據說人的死亡隻是第一次死亡,心髒仍然活著,用針插入心髒後才是真正的死亡,這樣才能使死者順利地進入天堂。

太陽舞之謎

南美的印加人認為,太陽是他們的祖先,除了供奉太陽神外,每年夏季還要舉行盛大的“太陽舞會”。舞場用杆子圈成圓形,中間豎立一根掛滿羽毛獸皮的所謂“太陽柱”,柱下放著用野牛頭蓋骨砌成的祭壇,人們圍著它狂熱地扭著身軀,自始至終目不轉睛地瞧著“太陽神”,還有些狂熱地信徒則把自己吊在“太陽柱”上,以示虔誠。

離婚女子身上抹牛糞之謎

烏幹達的卡拉莫賈族人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奇異法規:倘若夫妻不和,需要離婚時,必須履行以下“手續”,妻子趴在地上,丈夫手執盛滿清水的葫蘆瓢,往她身上潑水“淨身”;接著女方家長退還聘金,男方還其公牛一頭。最後,女方父親當眾將牛殺死,並掏出大腸裏的牛糞糊在女兒身上,謂之“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從此,男女便可脫離夫妻關係,各自另行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