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音容盤中存——激光視盤(1 / 1)

人們對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已經相當熟悉,利用一根唱針與唱片之間的振動留下聲音——錄音和放音。那麼,能否進一步把千姿百態的動人圖像也與聲音一起,在同一張唱片上留下呢?在愛迪生時代,這似乎是個夢想。但是,隨著電視和激光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激光視盤錄像機,已經使這一夢想變成現實。

要了解這種新型錄像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得重溫一下電視的原理。大家一定記得,一張黑白圖像,實際上是由一個個黑白程度不同的小圓點——“像素”組成的。電視攝像機的作用,就是把這許多“像素”反射的光學圖像信號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對於磁性錄音,我們也並不陌生,通過偉聲器將聲音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換句話說,這兩種電信號實際上就是圖像和伴音的化身。現在我們把這兩種電信號經過放大和其他一係列處理後,形成一種易於記錄的電信號,並送到激光調製器中去控製一束激光。這束激光強弱變化的規律就與電信號的變化同步。我們再將這束激光投射到一個表麵上塗有一層極薄金屬膜的旋轉著的玻璃圓盤上。由於激光束的能量很大,可使金屬膜氣化,因而在這層膜上,就像用唱針那樣,刻劃出一連串的橢圓形凹痕。凹痕的長度前後距離受製於電信號控製。如果在圓盤移動的同時,唱針——激光束還沿著圓盤半徑向中心緩緩移動,那麼圓盤上就會像普通唱片那樣,刻劃出一圈圈凹痕。這樣,需要記錄的圖像和伴音就一起被留在圓盤上了。為了複製更多的這種圓盤——錄像唱片,可以將玻璃做模板,像在製唱片那樣,把塑料薄膜製成錄像唱片。

那麼,這種錄像機又是怎樣放像的呢?這是錄像的反過程,在放像機的唱頭上發射出一束很細的激光束,射到錄像唱片上後,從唱片上反射回來的光束就進入光電接收器。唱片在旋轉時,凹痕上大小不等的“坑”反射光的強度不一樣,光電接收器輸出的電信號也有強有弱,其變化規律和錄像時用來調製激光束在唱片上刻劃時的相同。將這種電信號輸入電視機的接收端,熒光屏上就會出現相應的圖像,並聽到相應的伴音了。

由於激光錄像是在圓盤上進行的,因而人們又把這種唱片形象地稱為視盤。一張薄僅2毫米、直徑30厘米、重量不到100克的視盤,可以儲存5萬~10萬克的文獻資料,比普通磁帶錄像的儲存記錄密度要高出50倍。所以激光視盤錄像機的誕生不但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而且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