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遠走高飛的昆蟲

雨過天晴,經常可看見蜻蜓結隊飛行;在泉邊或花叢中,時常可見彩蝶飛舞。據報道,曾有人在遠離地麵2000公裏的大西洋上空看到過飛翔的蝶群。還有人不止一次地報道過,某種蝶不遠萬裏從北美大陸遷飛到墨西哥。也有人報道說,菜粉蝶、金龜子每小時可飛行7~11公裏,牛虻每小時飛行20~50公裏,蜜蜂每小時飛行10~20公裏,天蛾每小時飛行54公裏,粘蟲能以每小時20~40公裏的速度連續飛行7~8個小時,蝗蟲在大發生的時候,可成群在一公裏的高空以每小時15~30公裏的速度連續飛行兩三天之久。就是小小的蚜蟲,每小時也能飛行兩公裏左右,其飛行高度在400米左右,也有人曾在3970米的高度捕捉到過它。蜻蜓的飛行技術應屬是高超的了。它可以以每小時4~10公裏的速度飛行,並且是時上時下,時而懸定在空中,時而繞其翅尖作“8”字形盤旋,時而作倒退的飛行,技藝之精湛無與倫比,為什麼這些昆蟲能如此遠走高飛呢?

原來昆蟲擁有寬大、輕巧而結實的翅。昆蟲的翅就如一架大風箏似的。寬大的翅上鋪著薄而透明的翅膜,翅膜上麵布滿翅脈,翅脈形成蛛網般的翅室。這樣就增強了翅的強度。昆蟲的翅是由其胸部背板側緣向外擴展而來,著生在胸部兩側近背麵處。昆蟲在飛翔時,翅主要是上下運動,並伴隨著前後傾斜運動。翅的上下拍擊運動主要是依靠背縱肌和背腹肌的交替收縮的作用。當背腹肌收縮,背縱肌呈鬆弛狀態時,背板被往下拉,翅基部被帶著往下,翅麵隨著向上舉。反之,當背縱肌收縮,背腹肌處於鬆弛狀態時,背板上拱,翅基被往上帶,翅麵因而下落。在翅上下拍擊的同時,由於前上側肌和後上側肌的交替收縮,使翅產生傾斜運動。上下拍擊活動和傾斜活動是同時進行的。就是說,翅上舉時,翅前緣向後上方劃動;翅下落時,翅的前緣向前下方劃動;翅上下拍擊一次,翅麵就沿其縱軸扭轉一次。這種運動,似乎和人們搖扇子相差無幾。昆蟲翅的上下拍擊和前後扭轉運動使蟲體周圍產生定向氣流,蟲體前方和上方形成低壓區,而在蟲體下方和後方形成高壓區,有利於昆蟲前進和向上。昆蟲翅的合理結構和翅的拍擊與扭轉運動,使昆蟲得以快速地遠走高飛。

另外,有的昆蟲在長途飛行的路途上,有時候僅僅是張開雙翅,不用擺動翅膀,借風和氣流將身體托起,巧妙地利用風勢滑翔著漂洋過海。

蝴蝶飛行時沒有聲音

蒼蠅、蚊子飛過的時候總是可以聽到嗡嗡聲。尤其夜深人靜,有蚊子向你飛來,真好似一架轟炸機,拖帶著刺耳的轟鳴向你襲來。而你在溪邊或花叢中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它們飛行時卻無聲無息。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蒼蠅、蚊子會鳴叫,蝴蝶不會鳴叫的緣故。據科學家研究表明,蒼蠅、蚊子、蝴蝶都沒有鳴器,因而也都不會鳴叫。那為什麼蒼蠅、蚊子飛過來時能聽到聲音呢?

原來,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是它們的翅膀振動在空氣中傳播引起的振動波對耳朵的作用。我們的耳朵能覺察到每秒16~20000次振動的波,在這個範圍內我們就感覺到了聲音。高於或低於這個範圍的波我們就感覺不到聲音。我們可以用一扇子,先是慢慢的扇動,你不會聽到什麼聲音;當你扇動得很快時,就會聽到呼呼的風聲了。昆蟲飛行時發出的聲音,也是這種道理。據人們研究:蒼蠅飛行時每秒振翅147~220次,伊蚊每秒振翅587次,有的搖蚊每秒振翅1000次,蜜蜂每秒振翅180~203次;然而鳳蝶等每秒振翅僅有4~10次。正因如此,蚊蠅等飛行時,振翅的頻率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耳中被感覺到,我們就聽到了它們飛行時的聲音;而蝴蝶飛行振翅的頻率低,通過空氣傳播到我們耳中,我們不能感覺到,我們也就聽不到它們飛行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