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蛇

《晉書·樂廣傳》裏有一則與蛇有關的故事:樂廣的一位好朋友很久沒有來他家作客了。樂廣便去問這位朋友是什麼原因。朋友說:前次去你家喝酒,剛舉杯要飲時,發現酒杯中有一條蛇,感到十分惡心,不飲吧,又怕失去禮貌,便硬著頭皮喝了下去,回家便病到現在。樂廣聽了深感過意不去,回到家中,對酒杯中怎麼會有蛇,百思不得其解,心中煩悶,便獨自喝酒,忽然發現杯中果真有條蛇影。樂廣回頭望見牆上掛著一張弓,角弓上漆畫著一條蛇的圖案,樂廣恍然大悟,原來酒杯中的蛇正是牆上這張角弓的影子。樂廣再請朋友喝酒,酒席仍設在原處,斟酒給朋友,問:“杯中有蛇嗎?”答:“見到的和前次一樣。”樂廣就對朋友說明真相,朋友豁然猛醒,病也馬上好了。這個故事雖然是比喻疑神疑鬼,虛驚一場,但是,也反映出蛇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可怕的。

蛇毒是由毒蛇毒腺分泌的毒液,被稱為五毒之首。被毒蛇咬傷,若不及時醫治,輕則紅腫,重則喪命。在巴西和印度等蛇多的地區,每年被蛇咬傷的人數以千計。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蛇咬人後都能引起中毒。蛇分有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世界現存蛇約有2500種,我國約有194種,其中劇毒的34種,輕毒的11種,其餘都是無毒的。毒蛇具有毒牙和毒腺,毒牙分管狀和溝狀兩種。毒牙的基部與由唾液腺演變來的毒腺相通。當毒蛇咬破被咬者的皮膚後,毒腺外周的肌肉收縮,毒腺分泌出來的毒液便順著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的生物體內。毒液是一些毒蛋白和某些酶類,可分神經性毒(使神經係統中毒)和血循性毒(使血循環係統中毒)。金環蛇、銀環蛇和海蛇等主要含神經性毒,蝰蛇、烙鐵頭和五步蛇等主要含血循性毒,而眼鏡蛇和眼鏡王蛇則含有兩種毒素。根據有無毒牙和毒腺來辨別有毒蛇和無毒蛇是較難的。有人說頭呈三角形的就是毒蛇,確實有些劇毒的蛇,如烙鐵頭、竹葉青、五步蛇等的頭呈典型的三角形。但是,也有一些劇毒的蛇,如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的頭都是呈橢圓形,此外,有些無毒蛇,如頸棱蛇等,當肌肉收縮時,頭部也呈三角形。有人說顏色鮮豔的就是毒蛇。這也不全對,竹葉青渾身翠綠,體側各鑲嵌一條黃色的細帶,尾部略帶焦紅,色彩的確美麗奪目。但是,有很多無毒蛇照樣色彩奪目,單是全綠色的無毒蛇就有七八種,而且更可怕的是很多劇毒的蛇卻是顏色暗淡,並不漂亮,如蝮蛇、烙鐵頭等。又有人說在眼與鼻孔之間有一凹陷(頰窩)的就是毒蛇,但是眼鏡蛇等並沒有頰窩,卻是令人生畏的毒蛇。因此,要從外部形態找出一種標誌來區分毒蛇和無毒蛇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毒蛇標誌集中在一條蛇身上,那麼這條蛇肯定是毒蛇無疑。如烙鐵頭頭呈三角形,而且頭背部都是小鱗片;竹葉青頭呈三角形,而且色彩鮮豔;五步蛇頭呈三角形,又具有頰窩等。

人們常用蛇吞象來比喻人心不足。蛇吞象顯然是誇張的語言。然而,蛇確實能吞下比自身還粗的獵物。這是由於蛇的左右上下頜骨由韌帶相連形成能動的關節,而且齶骨、翼骨、橫骨和鱗骨也都以韌帶相連成為可活動的關節。這種特別的結構使蛇嘴能張開很大,吞下較大的食物,這是蛇特有的本領。無毒蛇捕捉獵物時,常用身體纏繞住獵物,越纏越緊,直至獵物窒息,然後將它整個吞下。毒蛇則先將獵物咬一口,分泌毒液,使獵物中毒麻痹後再吞下。蛇吞食後,行動遲緩,必定找一處安全地方隱藏起來,將食物慢慢消化。它的耐饑力特別強,飽食一次,可以數月,甚至逾年不吃。但是,蛇的耐寒力很差。當外界溫度降到10℃時,行動就遲緩了,8~6℃時就停止活動,3℃以下,即呈麻痹狀態。因此,在冬天到來之前,蛇類就找樹根縫隙、墳堆或地洞作冬眠場所。有的單獨冬眠,有的集體冬眠。

人們常常用畫蛇添足來比喻做多餘的事,結果弄巧成拙,這也表明蛇是無足的。不過應該說蛇的四肢退化才更妥當。因為通過對蟒蛇的解剖,發現蟒蛇體內尚留有腰帶骨的痕跡,在體外泄殖孔的兩側也留有爪狀後肢痕跡,證明蛇的無足是由有足演變來的。那麼蛇類是靠什麼活動的呢?蛇的胸骨也退化了,所有的脊椎骨除第一椎體外都有能動的肋骨附著,肋骨腹端都有韌帶與腹鱗相連,這樣由於身體的左右扭動和皮下肌肉活動,使肋骨前後移動,從而帶動腹鱗作蜿蜒遊動。此外,在椎體的神經弧前麵有關節突,後麵有關節窩。這樣前麵一塊椎體的關節窩和後麵一塊椎體的關節突形成靈活的關節,蛇能盤曲身體,並能纏繞獵物就是靠這種活動關節。蛇對人的最大危害是毒蛇咬人致死,但有些人見蛇就打是不對的。因為,蛇對人有很多益處,蛇是各種野鼠的天敵,對維持生態平衡有一定作用。我們的前輩早就知道利用蛇類。《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很多可以入藥的蛇,中國的蛇酒早已名聞中外,蛇毒可抑製癌細胞,並可用作麻醉劑,還可用作製備抗毒血清和類毒素。蛇肉細膩美味,且營養價值高。蛇皮製成的皮貨是高級商品,就連民族樂器的胡琴也需蟒皮製成。因此,蛇類應該受到人類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