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方言
海豚的大腦也比較發達,智能高得與黑猩猩可以媲美。海豚會發出各種聲音,使用自己語言在同類中進行會話,這引起世界各國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美國學者J·德萊斯和W·埃帕斯首先將海豚的語言歸納為32種類型,研究了哪種海豚會講哪種語言。日本大學黑木敏郎教授對海豚語言的研究更有成效,他認為海豚的語言同人類的語言十分相似,不僅有通用的“普通話”,而且還有各自特有的“方言”。他列舉出這樣一個例證:生活在大西洋的關東海豚有17種語言類型,而生活在太平洋的關東海豚有16種語言類型,它們之間有9種語言是通用的,約占一半,而另一半語言是各自所特有的,互相都聽不懂,這就是海豚的方言。
海豹的方言
南極洲素有“海豹之鄉”的稱號,這裏不但海豹種類多,而且數量大。美國聖迭戈的哈布斯海洋世界研究所的珍妮特·托馬斯,以及加拿大野生動物服務中心的蘭·斯特林兩位科學家在南極洲考察海豹時,發現南極半島海域的威德爾海豹與麥克默多海峽海域的威德爾海豹發出的聲音也有明顯差異。前者隻用21種叫聲來傳送語言信息,後者卻用34種叫聲來進行語言交流。即使兩者之間有一些共同性的音調,由於海豹生活地區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音響效果。例如南極半島海域的威德爾海豹,在發出這些音調時,比麥克默多海峽海域的同種海豹發出聲音的音調低沉、短促。此外,南極半島海域的威德爾海豹,還會發出一些新奇的“結合聲”。其中最突出的是一種“鏡——像”發聲技能,這在麥克默多海峽海域的同種海豹中是聽不到的。所謂“鏡——像”叫聲,仿佛人照鏡子一樣,先有鏡子,然後才照出人像來。最常見的海豹“鏡——像”叫聲,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在海豹前一個聲音低落時,後一個聲音立即升起;另一類是這種叫聲由兩個短句組成,前一個短句漸慢,後一個短句漸快,而每個短句有重複的連續節奏音構成。
據托馬斯和斯特林的研究,威德爾海豹還有“創新”與“保守”兩重性。在同一個海域中,一些海豹能不斷發出新的聲音,例如像針尖摩擦樣的叫聲,周圍的另一些海豹不但會馬上學習,而且很快就學會。可是,這種海豹又十分保守,隻學習本地區的同種海豹的創新語言,嚴格抵製外來語言對自己方言的影響。
能迅速變換體色的魚
有些魚類不僅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保護色,而且由於種種原因,其體色還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例如,生活在熱帶海洋中的石斑魚,能很快地從黑色變為白色,黃色變為緋紅色,紅色變為淡綠色或濃褐色等,它們還能使很多的點、斑紋、帶和線變得忽暗忽明。據觀察,這種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出6種不同的底色。為什麼石斑魚等能迅速地變換體色呢?首先我們知道,魚體的色彩是因為魚體的皮膚細胞內含有色素的緣故。色素細胞共4種,即黑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和鳥糞素細胞(或稱為虹彩細胞)。由於色素的多少不同,色素的轉化,以及分布而形成了色彩各異的魚類體色。另外,魚類的色素細胞的形狀極易改變,不同的形狀,會顯現出不同的色彩來。色素細胞在魚體皮膚中,一般呈雙層:上層的色素細胞分布在表皮下的疏鬆結締組織中,下層則在皮膚的緊密結締組織中。上層的色素細胞對魚體顏色的改變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