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斯市,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歲進入佛羅倫薩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裏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薩。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複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薩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5年末,米開朗基羅當時已年逾60,教皇仍要他為西斯廷教堂祭壇後麵的大牆上繪製壁畫。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畫後,教皇興奮異常,根本不顧藝術家年事已高,企圖“讓他顯示其繪畫藝術的全部威力”。這種瘋狂的藝術剝削行為,使米開朗基羅身心俱碎。老藝術家從1535年末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幅體現著畫家大無畏藝術魄力的多人物構圖《最後的審判》,在這塊將近200平方米的祭壇後的大牆上,他繪出了數以百計的等身大小的裸體群像。

這幅壁畫也與天頂畫一樣,是由米開朗基羅獨立完成的。《最後的審判》是聖經的傳統題材,在所有的教堂裏幾乎都有這個主題的壁畫。它無非是宣傳人死後凡行善升天,作惡入地的因果報應。基督教義說,耶穌被釘死後複活,最後升入天國。他在天國的寶座上開始審判凡人靈魂,此時天和大地在他麵前分開,世間一無阻攔,大小死者幽靈都聚集到耶穌麵前,聽從他宣談生命之冊,訂定善惡。凡罪人被罰入火湖,作第二次死,即靈魂之死,凡善者,耶穌賜他生命之水,以求靈魂永生。畫家借題表現了許多代表人類正義的呼聲的精神形象:在畫麵最上端,即靠近天頂兩個拱形下,左右各繪了一組不帶翅膀的天使,他們圍住耶穌的刑具,左麵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麵一組抱的是恥辱柱。兩組人物在雲端裏向中央傾斜。下麵占中心地位的是耶穌形象,這個形象與以往壁畫上的耶穌均有不同,他是個壯年英雄,神態威嚴,不大像聖經上的救世主,倒像一個公正的裁判員。他高舉右臂,宣告審判開始。在他右側的聖母瑪利亞,正蜷縮在耶穌身旁,用手拽緊頭巾和外衣,不敢去正視這場悲劇,“世界的末日”,對這位善良的婦女來說是太可怕了。

在耶穌的左邊(即畫麵的右方),有體形高大而且年邁的使徒彼得,他拿著城門鑰匙正要交給耶穌。在最右邊,還可找到背負十字架的安德烈,拿著一束箭的殉道者塞巴斯提安,手持車輪的加德林,帶著鐵柵欄的勞倫蒂。在耶穌左側的下麵,有十二門徒之一的巴多羅買,一個臉上布滿驚駭狀的老人形象。他手提著一張從他身上扒下來的人皮,這張人皮的臉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被扭曲了的臉形。這是米開朗基羅有意這樣添加上去的。這些人物都拿著生前被折磨死的用具,訴說著自己的痛苦。在耶穌的右邊(即畫麵的左側)也有許多曆史與神話人物:那個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為是亞當,後麵圍紅頭巾的女人,即是夏娃;另一個體格壯實的裸體老人,即是聖保羅形象。在這些使徒的下麵,是一些被打入地獄的罪人,有的在下降,有的因為生前行善,正在漸漸上升,如畫麵左側下部地麵上有幾個呈骷髏狀的幽靈,由於他們的善良,骨骼上重新在長出肉來。在耶穌的中央下部,有一小舟,上載七個天使,他們受聖命之差,駕雲來到地獄,吹起長長的號角,召喚所有的靈魂前來受審。在這隻小舟的右邊,有一個頭身倒置的、身帶鑰匙的裸體形象,人們都能指出這是教皇尼古拉三世的權力在下墜的象征,因他生前實行僧侶捐賣製,出賣教職,理應受到懲治。在畫麵的右下角,有一長著驢耳朵,被大蛇纏身,周圍還有一群魔鬼的判官朱諾斯,這裏暗指教皇的司禮官,即那個曾在教皇麵前攻擊米開朗基羅這幅壁畫的比阿喬·切薩納形象。

這幅大構圖,體現了米開朗基羅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要用正義來懲罰一切邪惡。“末日”意味著人類悲劇的崩潰,所有這些形象盡管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定的社會階層,大體上仍未違背宗教公式的模子。藝術家以超人的勇氣,全部采用裸體形象來展示,這又一次證實了他敢於肯定人的意義。米開朗基羅的原則是,執行藝術主要任務的道路是人體,因為他們最能體現人的品質。1546年,司禮官切薩納卻在新教皇麵前搬弄是非說:“在一個神聖的地方,畫這麼多顯露全身的裸體形象,太不相宜了;這件作品絕對不適用於教堂,倒是可以掛在澡堂或酒店裏。”於是新教皇下令讓另一個叫丹尼埃·達·伏爾泰亨的畫家,給壁畫上所有裸體的下身添畫了些布條。後人就給這位畫家起了一個諢名:“穿褲子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