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在創作上追求的是個性解放。在社會改革上,他向往的是自由、平等。而要反映對被壓迫民族的同情,要熱烈歌頌人民群眾爭取自由的鬥爭,就必須選擇具有象征意義的理想形象。采用曆史或神話素材正是浪漫主義繪畫的特色,因此,他在這裏選擇“自由女神”被認為是最合適的象征。女神的左側,一個少年揮動雙槍急奔而來。右側那個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學生,他緊握步槍,眼中閃爍著對自由的渴望(有人認為這就是畫家本人),在他身後有兩個高舉戰刀怒形於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斃在瓦礫堆上的禁衛軍屍首外,還有一個受傷的青年匍匐著想站起來,仰望著女神手中的三色旗。遠處是處在晨霧中的巴黎聖母院。如果仔細觀賞,還可隱約看到北塔樓上飄揚的一麵共和國旗幟。這幅畫氣勢磅礴,畫麵結構也極其緊湊,色調豐富熾烈,用筆奔放,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1831年5月1日,《自由引導人民》在巴黎展出的時候,很快引起社會的熱烈反響。德國大詩人海涅為此畫寫了讚美詩。這幅畫於1831年被法國政府收購,在盧森堡宮裏展出了數月,後因時局變化,還給了畫家本人。17年後,法國爆發了1848年二月革命,法國人民又要求把此畫重新在盧森堡宮公展。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當局摘下,理由是這幅畫具有煽動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進盧浮宮。足見這幅畫的感染力是超時代的。

此畫在1830年完成,現藏於巴黎盧浮宮。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

保羅·塞尚(1839-1906年),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1839年1月19日,塞尚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的一個銀行家。1858年到巴黎學畫,並與文學家左拉、詩人波特莽爾等人結識,60年代初,支持過庫爾貝反對古典主義學院派的鬥爭,從而與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雷諾阿等相結合,1872年,塞尚全家遷居瓦茲河穀的蓬圖瓦茲城,在畢沙羅的影響下,積極參加印象主義運動。但是,塞尚努力探討物體內在結構的思索使他不得不對印象主義發生懷疑,他指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從而在畫麵上做到極大的概括。他反對傳統繪畫觀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開來的做法,追求通過色彩表現物體的透視。他的畫麵,色彩和諧美麗。麵對寫生對象,他總是極其審慎地觀察、思考和組織畫麵的色調,反複推敲,反複修改,以致許多畫總像是沒有完成一般。為了長久地反複鑽研,他經常麵對的題材是靜物畫。在這些精心組織的靜物畫中,塞尚並不過多地重視空間、體積和透視豐係的科學性,而是更加注重畫麵形和色的平麵布局,力求達到一種類似圖案一樣的平麵的和諧與均衡。但是,他這樣反複地去畫人物時,常常使當模特兒的人無法忍受長時間的枯坐,因此,他越來越難以尋找可意的模特兒。而最為耐心最為善良的模特兒便是年輕的塞尚夫人。他的作品中,以夫人為模特兒的便有25件。這一幅《紅沙發上的塞尚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塞尚夫人名叫馬利·奧爾丹斯·菲格,1869年與塞尚結婚。在這之前,她是一家裝訂工廠的女工,業餘為塞尚作模特兒,她的耐心和順從使塞尚十分感動。結婚之後,她不但操持家務,照料畫家的起居,而且繼續為畫家當模特兒。在這幅畫中,畫家把紅色沙發和模特兒身上的藍綠色調,構成十分鮮明的對照,色彩豔麗而協調。

1886年,塞尚的爸爸去世後,繼承銀行業務的兄長給他在普羅旺斯的莊園中安排了舒適的生活,但畫家仍孜孜不倦、勤奮作畫。1895年,畫商伏拉爾為他在納弗羅街自己的畫店裏舉行過一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50件。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舉行“法國藝術100周年紀念”美展,塞尚的3件作品入選展出。1904年,巴黎多彤奈畫廊舉行“向塞尚致敬”專題陳列,並出版了介紹畫家的小冊子。從此,塞尚的名字才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