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機化學小常識(2)(3 / 3)

這是一個至今還未揭開的謎。

氨基酸是怎樣進入抗癌序列的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物質,自然界數以十萬計的彩色蛋白質,都是由為數20來種的氨基酸構成的,它們不僅無毒,而且都是細胞所必需的材料。

那麼,氨基酸是怎樣參加到抗癌隊伍裏來的呢?

原來,化學家和醫學家共同研究,想出一條又一條的妙計,才使氨基酸進入抗癌的序列。

第一個辦法可以叫“魚目混珠法”,首先用這個方法的是阿媽桑醫師。1968年他在研究老鼠的癌症時,無意地發現癌組織貪婪地需要天門冬酰胺,於是,他給老鼠癌組織部位注射天門冬酰胺酶,使癌細胞需要的天門冬酰胺分解掉,這樣,癌組織竟缺乏營養,發展得極慢,老鼠竟得救了,出人意料地延長了壽命。

後來,經生物化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癌組織對各種氨基酸的需求各不相同。他們用實驗證明某些癌組織特別需要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於是,化學家麥開林於1977年合成毒性較大的氟苯丙氨酸和3硝基酪氨酸,因為,這兩種藥物,結構極像癌組織很需要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所以,沒有長眼睛的癌細胞便誤認為是自己特別需要的氨基酸,“大口”地吞食,結果被毒殺了。麥開林曾分別給患肝癌的老鼠作這種試驗,獲得了積極的效果。

第二個辦法是叫“隱蔽鋒刃,中心開花法”。因為癌組織生長在人體某處,它的周圍都是大量正常的細胞組織,因此,用藥時,往往在藥物未達到癌細胞前,先將正常組織的細胞毒殺,使藥力不能抵達癌組織。這樣,有些毒性較大的抗癌劑,往往望癌興歎,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由於氨基酸本身無毒,還可以跟毒性大的藥物結合,這樣,人們利用它通過人體正常組織,到達癌細胞部位後,再中心開花,發揮藥物的威力。這好比一把鋒利的寶刀先用鞘套起來,到了殺敵時,才拔出來殺死敵人那樣。例如,芥子氣是一種毒性很大的藥物,一般情況下,不能用作抗癌劑,然而用氨基酸跟它結合,就會暫時降低毒性,直至深入癌組織後才發揮作用。生物化學家駱比,首先把芥子氣跟色氨酸結合在一起,用於治療骨髓癌、卵巢癌、睾丸癌都取得一定療效。又如,重氮化合物跟甘氨酸結合在一起,對治療胃癌、肝癌也頗有效果。

最後一個可稱為“改惡從善法”,就是說,叫禍害人類生命的癌組織,變成正常的組織。

1979年生物化學家塞爾文,找到了一種氨基酸衍生物——硫雜脯氨酸,它能叫癌細胞改惡從善,重新變作正常的細胞,特別是這種氨基酸衍生物不僅能使癌細胞質膜等恢複正常,而且還可叫癌細胞整個形態也恢複正常。這個發現,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給過去發現的數以百計癌症患者帶來經治療而自動痊愈提供了實驗根據,就是說如果條件適宜,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是可以相互轉化的。DNA的反轉錄在癌細胞的正常細胞間也是可用的。

至於氨基酸衍生物為什麼能使癌細胞改惡從善,還是一個謎,據估計,癌細胞的形成使人體正常細胞遺傳密碼發生改變,致使合成蛋白質的模板出現嚴重的錯誤,而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嵌鑲到遺傳物質中去,使已發生的遺傳密碼錯誤又改正過來,從而使癌細胞改惡從善。

到底如何?還有待實驗證明。

角蛋白為什麼異常堅硬

提起蛋白質,人們常會聯想起雞蛋,牛奶,豆腐等,它們好像都是“弱不禁風”,“軟綿綿”的樣子。其實,自然界蛋白質並非都如此,大家看到的像銳利無比的虎爪、堅硬異常的牛角、披盔戴甲的龜殼,也都是蛋白質。人們把這一類十分堅硬,不溶於一般溶劑的蛋白質,稱之為角蛋白。

在自然界中角蛋白有兩大類,它們都是生物外胚層細胞或外胚層細胞所衍生出來的組織,好像一對兄弟那樣。

雖然,這兩種角蛋白來源基本相同,但是由於它們分子中所含氨基酸不同,而且氨基酸的立體排列不同,於是各自形成不同的特性。

在一角蛋白中,胱氨酸含量特別多,它的分子中有許多硫原子交聯著,好像一座座用硫原子做的交聯橋,如果某一角蛋白的這種交聯橋愈多,其硬度就愈大,脆性也大增。

實驗證明,在一角蛋白中含胱氨酸達22甲就異常堅硬,脆性也加大,如犀牛的角,人類指甲等;胱氨酸含量降到10%~14%,就會光滑有韌性,如人類頭發,野獸的毛;胱氨酸降到5甲以下,就會形成軟性A一角蛋白,如昆蟲的卵殼。

在角蛋白中,幾乎不含有硫原子的胱氨酸,因此,通常由其他氨基酸靠氫鍵方式,排列成折疊式結構,這樣的分子層層相疊,也十分穩定,而且韌性特別好,例如蠶絲就是角蛋白中的一種,每根蠶絲以B-臼角蛋白為軸,周圍以3~4層絲膠包圍著,再集結成束狀,所以也十分牢固,此外,常見的蛇鱗和鳥爪等也是由卜角蛋白結成的。

不同生物為什麼會製造出形形色色不同的角蛋白?這個涉及生命的化學之謎,有待科學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