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1)(2 / 2)

公元前4000年代末,埃及文字誕生以後,一直持續到公元4世紀的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現存最晚的聖書字文字資料是在菲萊島(Philae)上發現的一件公元394年的銘文。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征服了埃及,此後,希臘文字被定為官方文字。統治埃及的希臘人和上層埃及人講希臘語,埃及土著居民則講其祖先傳下的語言。因為受到希臘語的影響,古老的埃及語言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從公元3世紀初開始,埃及人利用希臘字母來書寫他們的語言,埃及人對希臘字母進行了改造,這種被改造過的希臘文字稱為科普特文字。埃及人自己的聖書字幾乎已不再使用了。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科普特語又逐漸被阿拉伯語所取代,隻有少數信仰基督教的埃及人不繼續使用科普特文字。此後,科普特語言作為宗教語言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1798年,拿破侖率法國遠征軍征服埃及,第二年,法國士兵在埃及尼羅河河口的羅賽達鎮附近挖掘戰壕時,發現了一塊刻有埃及聖書字的石碑,這塊石碑因此被稱為“羅賽達石碑”。碑文從上到下,分別用三種文字即碑銘體文字、人民體文字和希臘文(科普特文字)記錄了同樣的內容。碑文傳到歐洲後,西方學者們借助於希臘文開始嚐試譯讀埃及的碑銘體文字和人民體文字,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法國著名學者商坡良最後成功地譯讀了埃及的文字,使得一個湮沒了1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重現展示在世人麵前,為現代埃及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印章文字

印章文字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存在於哈拉巴文化時期(公元前2300-前1750年),它與埃及的聖書字、西亞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和中國的甲骨文一起,被認為是古代東方最早的4種文字類型。但是,印章文字至今尚未被完全解讀。

這種文字主要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銅製成的印章與護符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迄今已出土印章文字的文物多達2500件,其中有1750枚印章,通常是2.5厘米見方,也有呈長方形的。印章文字的文字符號約500多個,大多圖文並茂,文字符號用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印章上的銘文一般都不長,最僅五六個符號,至多不超過26個,而且多為單行,從右到左刻寫。常見的基本符號是22個,有許多符號是象形的,如畫有神祗和動物(包括真實的和虛構的),其中有三麵神獸像、水牛、雄鹿、大象等,象征對神和獸的崇拜。據推測,印章文字的用途可能與商業活動有關(在兩河流域地區就發現了一些屬於哈拉巴文化時期的印章),例如用作商品的商標或製造者的印章;印章也可能是一種權力的象征,用印章來敬神,或用作避邪。

由於印度河流域先民的種族還沒有定論,印章文字所記錄的語言也存在一些爭議,一說是古泰米爾語,屬於達羅毗荼語係;一說是吠陀雅利安語,屬於印歐語係。普遍認為該文字的創造者是達羅毗荼人,也有人推測為蘇美爾人或雅利安人。所發現的印章文字的數量雖然不多,內容也沒有解讀出來,但它們屬於文字的性質卻是無人懷疑的。

瑪雅文字

公元前後,瑪雅人創造了象形文字,是美洲唯一留下的文字,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瑪雅文獻屬於公元328年。據統計,瑪雅文字有字符800多個,分為意符、音符和定符三種,由複雜的圖形和符號組成,約有詞彙3萬多個。和中國的甲骨文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一樣,瑪雅文每個字盡可能寫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方塊,多數方塊表示一個單音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