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我國在正字法方麵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這也是漢字係統曆經幾千年,構形係統日益完善、全社會用字保持統一的重要原因。古人的正字曆史為我們留下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

新中國成立後的正字工作

漢字的規範工作盡管受到曆代統治者的重視,漢字學者也作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在封建時代,由於種種原因,漢字規範化的程度依然很低,字形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具體表現為繁簡並用、異體並存、印刷字形不統一。建國以後,黨和政府親自領導了漢字的整理和簡化工作,建立並全力推行了科學適用的正字法,在大陸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長時間的廣範圍內的書麵用字的規範和統一。

建國後的正字工作主要有四個方麵的內容:

1.簡化漢字,確立簡化字的正字標準

文字總是在不斷演變和不斷規範的矛盾中發展的,因此確立文字的形體標準,是一個曆史的範疇,不是永恒不變的。文字的社會交際職能要求文字形體固定,要求文字的統一和標準化,用正字法來限製它的變異和不規範。可是,文字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會突破正字標準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使漢字體係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是合理的,符合漢字發展趨勢的,有些變化則是違反漢字規律、破壞漢字係統的。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又不得不重新確立正字法的標準。因此,不同的曆史階段具有不同內容的、不同標準的正字法。新中國成立後所確立的正字標準,一部分是沿用過去的通行字,另一部分是對筆畫過多的字進行簡化。

①簡化漢字的理論依據

漢字是因義構形的表意文字,其形體直接攜帶著意義信息。漢字既是表意文字,便具有表意文字必然具有的特點。首先,當人們為根據意義為詞或語素指定視覺符號時,總是與造字者的具象思維相聯係,抽象性不可能很強,而且,越是要求符形的表意能度高,攜帶的信息量大,就越會增加符形的難度。文字符號必須保持符形的區別度;而意義之間的差異紛繁而模糊,一個一個去區別,勢必使符形更加繁化。所以,表意文字個體字符豐滿而繁難,在它的早期往往不可避免。其次,表意文字的性能是形義統一的,而詞義是語言中演變最快、最活潑的要素。意義的增多和改變時時會推動字符的增多和符形外觀的改變。所以,一種文字如果堅持表意性能,它的字符數量必會越來越多。但是,符形的繁化階段在文字的使用範圍日益擴大以後,便必然要結束。這是因為,文字職能的發揮,是由書寫和認讀這兩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合成的。就認讀而言,人們希望符號形象豐滿、易於識別;就書寫而言,又總是希望符號簡單固定,便於書寫。追求形象豐滿,往往會增加符形的繁難,不符合書寫的要求。特別是當字符數目激增、數量超過了人們的記憶負荷之後,符形的繁難就更難被廣大的使用者接受。為了克服數量激增和造型繁難這兩個尖銳問題,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必然要遵循以下兩個規律發展:

第一,在易寫與易識的相互矛盾中,個體字符要不斷調節造型,使其簡繁適度,達到優化的標準。也就是說,在保證必要的表意性和區別度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構件和筆畫數。

第二,在新詞新義大量增加、字符數量不得不隨之增加的情況下,不斷地規整基礎構件與基本構字方式,使文字的總體構形係統日趨完善與簡化。

以上兩個規律,是在自然發展與人為規範的交替中實現的。

在曆史上,漢字經過多次的人工規範,例如李斯對小篆的整理,東漢對隸書的整理,南北朝、唐代對楷書的整理,其中最徹底、最係統的一次是東漢許慎對前代小篆體係的人工規範。每一次規範,對前代文字來說,都是一次係統的簡化。小篆是對大篆的簡化,隸書又是對小篆的簡化。自《說文》對漢字的結構體係進行規範之後,漢字的結構體係基本定型,漢字的係統簡化減緩,但是,個體字符的簡化從未停止過。從商朝開始,人們為了使漢字便於應用,一直在簡化漢字的形體。甲骨文、金文中有簡體字,隸書、楷書中簡體字更多。唐宋以後。由於印刷術的普遍使用,民間書坊的增多,簡體字的傳播更為迅速。近代,太平天國將簡體字定為通用字體,連玉璽都使用簡體字。這是在中國曆史上簡體字第一次被官方確定為社會通行文字。

②簡化漢字的曆史進程

進入20世紀以來,社會上出現了更多的簡體字。同時,許多以普及文化、開發民智為救國手段的知識分子,開始收集研究和提倡簡體字,並提出各種簡化方案。較有影響的有:1921年陸費逵的《整理漢字意見》、錢玄同的《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陸氏提出了整理漢字的辦法:限定通俗用字,減少漢字筆畫;錢氏則主張把簡體字廣泛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麵語。此後,出現了一批收集整理簡體字的專書,如錢玄同、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1930年),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1934年),錢玄同等的《簡體字譜》(1935年),容庚的《簡體字典》(1936年),等等。在文化界進步人士蔡元培、邵力子、郭沫若、鄭振鐸等人的積極倡導下,簡體字成為一些正式報刊的用字。在簡體字運動的推動下,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這是曆史上由中央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但是,由於當時簡化漢字的條件還不成熟,這個字表又被通令收回。這個字表雖然為時過早,但對社會上應用、流行簡體字仍然產生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