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熱帶地區,如台灣的咬人狗樹,廣東的海南火麻樹,雲南等地的圓齒火麻樹,圓基葉火麻樹等,都是會“咬”人的植物。

蕁麻科植物是著名的會“咬”人的植物,它們大多具有尖利的刺毛,刺毛觸到人或動物的皮膚,刺尖紮皮肉,管內的毒汁隨即注入。毒汁含有一種特殊的酵素和蟻酸、醋酸、酪酸以及含氮的酸性物質。因此,人和動物一經刺“咬”後,就像蠍子、大馬蜂蜇人那樣,痛癢難熬,皮膚上會出現斑狀紅腫,一般要隔幾小時或幾天後才消散,有的甚至還會引起兒童或幼畜死亡。

我國常見的帶刺毛的蕁麻科植物,南方有蕁麻、大蠍子草,北方有狹葉蕁麻、掀麻和蠍子草。寬葉蕁麻和珠芽艾麻在南方各地都有分布。會“咬”人的刺毛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為保護自己而形成的一種防禦武器。人們采割草麻時,得戴上手套。如果不慎被它“咬”傷,可用肥皂水衝洗,或者塗搽碳酸氫鈉溶液解毒。如皮膚傷破,則要用濃茶或鞣酸濕敷,防止感染。

遼寧東部的桓仁山區,生長著一種“咬”人的樹。它的枝幹像揪樹,葉子肥大對生,像柳葉。春天,枝端萌發出一簇簇綠裏透紅的枝葉,像是人們喜歡采食的“刺嫩芽”一樣好看。

可是,當地人不僅不敢去采摘它,就連望一眼也覺得懼怕。人們叫它“欺樹”或“咬人的樹”。不少人由於不相信這種樹真能“咬”人,冒犯了它,結果被“咬”傷。凡是被“咬”受傷的人,先是起雞皮疙瘩,然後渾身腫脹,眼睛、嘴巴隻剩一條縫,瘙癢鑽心,以後皮破淌黃水,不能穿衣,沒法行動,要經過多方調治,輕的得10多天,重的得2~3個月,皮膚上結痂,蛻掉一層皮後才會痊愈。

山東棗莊北莊鄉長有上萬株“咬人樹”。最近,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對它進行研究,確認是我國目前稀有的優質野生漆樹。

野生漆樹含有強烈的漆酸,容易引起人們的皮膚過敏反應,所以被誤稱為“咬人樹”。科研部門鑒定為野生漆樹後,“咬人樹”成了“利人樹”,這裏正在籌建漆樹園,種植25萬株漆樹。它具有防腐防鏽、耐酸、耐高溫、絕緣等優良特性,種子可以榨油,是醫藥、化工和紡織工業中常用的原料,漆蠟是硬脂酸的主要原料,葉子是一種藥材,樹材是製作家具的優質木材。

會“咬”人的植物不是盡幹壞事,它們對人類還是有很多用途的。有的可以作園地周圍的綠籬;有的可治風濕病、糖尿病;有的可治蕁麻疹、跌打、蛇咬;有的種子可榨成工業用油;有的是紡織、製繩的原料;有的葉片、嫩梢,用開水消毒後,還可炒食,做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