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特別是雨後的清晨,當我們步入原野的時候,就會看到小草、水稻等植物葉子的尖端和邊緣,閃爍著晶瑩的水珠。它順著葉尖和葉的齒緣流下來,如果你站在水稻田邊,還能聽到清脆的叮咚叮咚的響聲哩。這種現象叫做植物吐水。

植物沒有口,怎麼會吐水呢?要揭開這個謎,我們先從植物與水的關係談起。

水是植物的“命根子”。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呼吸作用需要水,體內物質的運輸需要水,生長也需要水。

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靠根從土壤中吸取。

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輸送到葉子後,又是怎麼“吐”出來的呢?原來,植物的葉尖和葉齒部分有一種特化的組織,叫做排水器。它是由水孔和它裏麵的薄壁組織共同組成的。它的表麵有不閉合的、成對並列的保衛細胞所形成的水孔,裏麵為小型、無色、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葉子裏麵導水的管胞末端與它相連接。水從管胞流出,通過薄壁組織的胞間隙,再經過水孔排出來。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或其他草本植物如蕃茄、倒掛金鍾、報春花、鳳仙花、金蓮花等,它們的葉尖或葉齒,在大氣濕度高,早晨溫度低時常懸著水滴,就是排水器通過水孔排水的結果。這就是植物吐水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