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加強科技教育(3 / 3)

除了學習計算機操作之外,很多中小學還組織了各種科技小組,以培養孩子們的科技興趣和實踐能力。北京市的一所學校還別出心裁地給學生留下諸如修理鬧鍾、拆洗自行車、修理家用電器等家庭作業,並要求他們將操作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以使他們學到的機械學、電學等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這無疑對少年兒童科技意識的形成大有裨益。

一些城市的博物館也紛紛向孩子們敞開大門。有的城市規定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所有博物館都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有的則采用出售套票的辦法,讓中小學生的家長陪同他們的子女隻用幾十元人民幣就能在一年之內參觀市內所有的博物館。這對拓寬少年兒童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科技知識,培養他們的科技意識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更值得高興的是,改革開放後富裕起來的農民的廣州興建起全國第一個以“航天奇觀”命名的“科普公園”,將“長征三號乙”這一目前國內運載能力最大、性能最優的運載火箭模型置放園中,讓參觀者能親自領略火箭發射的全過程,體驗遨遊太空的浪漫景觀。可以想見,好奇心極強的孩子們肯定是科普公園最積極而熱心的遊客,他們將從那裏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可見,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意識,近年來已得到家長、學校、社會的普遍關注。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要進一步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意識,全社會還要花很大的力氣。例如由於財力不足,很多農村中小學不但沒有計算機,甚至沒有上自然課、物理課、生物課、化學課的實驗設備和標本;博物館的分布也不盡合理,北京100座博物館,涉及自然科學方麵的隻有10座,有的因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地演示應當展出的內容;不少家長科技知識貧乏,甚至是科盲,不能對少年兒童進行科技意識的啟蒙與引導。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多為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意識辦些實事,應進一步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因為這是培養跨世紀人才對我們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MZ(2H〗人越來越聰明了〖MZ)〗在當今世界的已開發國家中,學童的智商已普遍比過去高出許多。據有關專家研究,英國學童的平均智商指數比1942年提高27;美國學童的智商指數比1918年提高24,其他如西歐、加拿大、日本、以色列、巴西、中國、澳洲和新西蘭學童智商指數提高的幅度也大致與此相似。也就是說,如今的一個普通學童可能與過去的天才兒童不差上下。發現這種現象的新西蘭學者弗林說,他們掌握了20個國家的資料,所有這些國家學童的總體智商都有提高,無一例外。目前,各國的科學界人士也普遍接受了這種看法。

但是,要解釋這一現象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按說,人類天生的智力在幾代人之間的差距應該不會太大。可今天的大部分孩子都資質過人,智商在130以上。而在一次大戰期間,半數美國白人的智商還不到76。因此有人懷疑,智力測試是否能夠測出真正天生的智力。並認為,後天培養對智力提高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如果遺傳基因是影響智力高下的唯一因素的話,群體的“聰明”基因發生如此大而迅速的變化似乎不太可能。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塞西以身高為例闡述他的這一觀點說,身高受遺傳影響很大。但是這幾十年許多國家的人均身高不斷提高,並不是因為這些國家人體內“高”的基因普遍發生了較大變化,相反受後天營養改善的影響相當大。同樣,智力受先天的製約很大,但也不能排除後天的影響。據有關專家的計算,假如智商是提高了20,那麼基因的影響可能占15,而社會經濟的因素占5。

專家們認為,營養水平提高,以及接受較多的環境刺激,如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等,有助於提高智商。還有一些研究顯示,現代父母對孩子較放任,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明顯增強。他們常常影響大人,而不總是被使喚,因此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很快。而較強的語言能力又使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能力在大大增強。此外,生活中的電視、廣播對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幫助;而拚插玩具和電子遊戲有助於孩子們把握空間概念。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學校教育有關的部分,如掌握文字和數學的能力,提高的幅度較小;創造力提高的幅度也趕不上他們在智力測驗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