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研究高技術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核技術、微電子技術的發展,戰爭形態已跨入高技術兵器的時代。雖然高技術的全麵戰爭尚未發生過,但剖析近期的幾場局部戰爭就可以看到,現代戰爭日趨高技術化。可以預言,從現在起到21世紀,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中,軍事對抗的舞台上,還會繼續出現一個高技術武器群,從而揭開高技術兵器對抗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戰爭將展現出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特點,作戰方式多樣化、多變性更顯得突出。缺乏新的科學知識的軍隊,在現代戰場上必將失去行動的自由。
今天,麵對高技術兵器的發展,加強軍事理論研究,科學預測高技術發展對未來作戰的影響,堅持不懈地尋求新的軍事對策,這是加強軍隊質量建設的重要工程,也是適應新的形勢發展,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所必須的步驟。有的同誌認為,我們部隊的裝備還比較落後,研究高技術戰爭,離我們的實際太遠。這些同誌忽視了軍人是對抗舞台上的主角的實際,我們的裝備雖然還比較落後,但我們未來的對手並非都使用較落後的裝備。研究軍事、研究戰爭,一定要著眼雙方的實際,著眼環境、時代的變化。
我軍目前各級軍官,雖然大多具有大專以上學曆,但實際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同高技術戰爭的知識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不少指揮員對自動化指揮還比較陌生,對電子對抗、激光、導彈等方麵的軍事技術知識也知之不深。我軍的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隊指揮學、軍事後勤學等基礎理論,一般還處於機械化戰爭時代。我們不是要培養跨世紀的軍事人才嗎?那就必須麵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實,麵對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未來,把研究高技術戰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
〖MZ(2H〗未來的航空母艦〖MZ)〗水下航空母艦水下航空母艦的主要作用,是對敵軍艦或飛機海上的突然威脅實施快速隱蔽性攻擊。在戰鬥中,它將與核潛艇組成攻擊編隊,以水下航空母艦上所載偵察機作為海戰的先導而實施偵察,爾後以核武器或攻擊型飛機對敵目標實施攻擊。造船專家們還對水下航空母艦的結構形式作了合理的推想,將設計成為單體型和雙體型兩種:單體型水下航空母艦隻配置一排飛機、一座彈射器和一個保證艦體橫穩性的大型陀螺穩定器;雙體型水下航空母艦的突出優點是艦體流體動力性能較好,艦速高且橫穩性好。
氣墊式航空母艦由於氣墊艇具有兩棲作戰的性能,造船專家們設想,如果能製造成功一種能產主巨大升力以舉起同通常航空母艦噸位相當的氣墊船的風扇,那麼未來的航空母艦將會成為一種不受地域海域限製,不受水雷等水中兵器威脅,能夠無限製進行遷移的航空兵基地。隨著氣墊理論研究的日益深入,造船專家們分析,目前已有可能建造重達5000噸左右的氣墊船。此外,氣墊航空母艦的速度可過100節以上,從而滿足了高性能飛機不需要彈射、攔阻裝置而達到垂直起降的效果。
雙體式航空母艦雙體船是將兩個船體連在一起,共用一個主甲板,所以具有甲板麵積大、艦體穩性好等特點,如果將航空母艦也設計成為小水麵雙體船型、那麼雙體式航空母艦也必將具有載機數量多、航速高、穩性好等特點。不過,由於目前雙體船舶的船體易遭波浪拍擊而折斷,所以各界均估計在最近的十年中不可能有水麵雙體航空母艦出現。但是,隨著金屬材料質量和船舶設計水平的日益提高,水麵雙體航空母艦在不遠的將來必然出現在浩瀚的大海之上。
袖珍航空母艦對於經濟能力較弱的中小國家,為利用有限的資金建造具有艦基航空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隻能減少航空母艦的體積。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問世促使小體積、小噸位的袖珍航空母艦成為可能。這種飛機可空中懸停,故可以通過分設於艦船兩舷的起重機吊鉤進行空中放飛和回收飛機,從而減少起飛跑道的長度。據軍事家預計,袖珍航空母艦的排水量為5000噸左右,航速達26節,可載6架偵察或作戰飛機,其體積小,機動性好,造價低廉,必將為中小國家所重視。
〖MZ(2H〗未來的作戰飛機〖MZ)〗作為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武器——作戰飛機,將會隨著時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發生不少變化。
1.每種作戰飛機能擔負的作戰任務越來越多。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的區別很不明顯:未來的殲擊機不但空戰能力強,還可掛3至5噸的炸彈,比現代的一些轟炸機或殲擊轟炸機的載彈量都大;未來的強擊機、轟炸機甚至武裝直升機,都將能夠使用新型的空戰導彈,也可進行空戰。
2.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各種新式的電子設備,特別是微型計算機會根據作戰需要,隨時進行計算,並把結果顯示在飛行員麵前。飛行員隻需按照當時的形勢和顯示的結果作出判斷。確定行動措施。
3.對機場的依賴將越來越少。現代殲擊機一般可在不少於800米的跑道上起落,未來的作戰飛機能在更短的距離內起降或垂直起降,甚至幾百米長的直線段公路就可以作為飛機的臨時起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