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軍事科學(1)(2 / 3)

4.進行襲擊的突然性增大。未來的機載導彈性能將會有很大提高,射程越來越遠。因而飛機可在較遠的距離發射導彈,將目標擊毀。

〖MZ(2H〗未來的火箭炮〖MZ)〗自60年代以來,國際上很重視多管火箭炮的研製,研製出的多管火箭炮有50多種,其射程一般在40公裏以內,個別的達到60至70公裏或更遠些。大多數火箭炮采用自行式,即輪式或履帶式。管數從3管到48管不等。

一次齊射最短時間為6秒鍾,最長的也隻有1分鍾。多數在20秒左右。目前,各國正在以下幾個方麵致力於把火箭炮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增大射程途徑有兩條:一是增大彈徑,加大推進劑藥量;二是采用性能好的推進劑。未來的重型火箭炮的口徑將達到250——300mm,射程可達59至80公裏。火箭彈將廣泛采用複合推進劑,旋壓薄壁鋼殼和將殼體與推進劑藥柱粘接的結構。

提高彈藥的戰鬥效能措施是:提高戰鬥部的威力;增加戰鬥部的種類。主要配用榴彈戰鬥部、子母彈戰鬥部、照明戰鬥部、幹擾絲戰鬥部、燃料空氣炸藥戰鬥部、主動式電子幹擾機戰鬥部、地麵傳感器戰鬥部等。

提高射擊精度在火箭彈飛離定向器之前設法測出它的推力偏心值,並給予適當補償;盡可能使彈體各部分同時脫離定向器,以減少初始擾動;采用末製導導彈;用雷達或其他手段跟蹤彈道,測出誤差,及時修正等。

縮短戰鬥準備時間一是減少射擊準備時間,配備自動化射擊指揮係統;二是減少再裝填時間,采用發射貯存器,利用機械手或機器人進行裝填。

改善彈道性能和減少射擊死區在火箭彈上加阻力環,既可改善彈道性能,減少射擊死區,還可減小散布。

與近程戰術導彈結合美國現已研製出的M270火箭炮就可發射近程戰術導彈。陸軍戰術導彈係統(TACMS)已在海灣戰爭中使用。導彈就裝在火箭炮的製式發射箱內,既不需新的發射裝置,也不需要特殊訓練。

提高機動性和生存能力提高火箭炮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的途徑主要有4條:一是采用機動性好的履帶式或輪式發射車;二是縮短行軍狀態與戰鬥狀態的相互轉換時間;三是增加裝甲防護,至少重要部位(如駕駛室、發射裝置等)要加裝甲防護;四是提高三防能力。另外,中輕型火箭炮還應具有機運或直升機運載的能力。

〖MZ(2H〗未來的超導武器〖MZ)〗超導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將導致軍隊作戰樣式和武器裝備的一係列變革,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超導海軍艦艇數百年來,海軍艦艇的動力盡管從蒸汽機、柴油機、燃汽輪機發展到核動力,但始終離不開笨重的螺旋槳推進部件,航速也無重大突破。使海上高速機動作戰能力受到很大限製。為此,美、蘇、英、日等國從70年代初開始,積極開展超導技術在海軍艦艇方麵的應用研究,並取得初步成效。英國研製出650馬力的超導電磁力推進裝置。

美國試製出7500馬力的超導驅動係統,日本製成了世界第一艘超導船。試驗結果表明,大型驅逐艦在負荷、航帶、續航力相同的條件下,采用超導電磁力推進係統可少裝一台燃汽輪機,可減少滿載排水量,節省續航燃油,少花建造費用。

超導電磁力推進裝置,是根據左手定則的原理設計的。如果在艦艇上安裝上電磁鐵後,海水中便會產生磁力線,同時產生與磁力線垂直的電流。在磁場與電流的作用下,海水就會向後推動。由於海水的反作用力,從而使艦艇獲得一種向前的推力。這種推力的大小與磁場強度和電流大小之積成正比。

超導艦艇由於取消了傳統的螺旋槳推動部件,因而具有構造簡單、維修方便、推力大、航速高、無震動、無噪聲、無汙染、造價低等諸多優點。特別是潛艇應用超導推進係統後,能有效地消除噪音影響,降低紅外輻射,更不易被敵人發現,從而大大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和快速機動的突擊能力。

〖MZ(2H〗核潛艇軍人潛航生活秘聞〖MZ)〗最近,筆者到中央軍委剛剛授予“水下先鋒艇”榮譽稱號的我軍核潛艇第一艇員隊,采擷了一組核潛艇兵潛航生活的特寫。

給核潛艇留“血”核潛艇靠水轉換能量,離開了水它的動力係統就會癱瘓,所以,水兵形象地把水喻為核潛艇的“血液”。

這是中國潛航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水下長征”:

80天!核潛艇長航的世界紀錄被這支英雄的潛艇隊打破了!他們決心繼續潛航,創造我國核潛艇水下連續航行時間最長、航程最遠、平均航速最高的紀錄。

繼續在水下潛航,麵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水,上百名艇員的洗滌時間從30分鍾減至10分鍾,每個人平均洗滌時間僅有幾秒鍾,許多人連著幾天甭說刷牙,就連洗把臉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