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物工程(3)(2 / 3)

有人給正在地上掙紮的11隻烏鴉注射了阿托品,烏鴉的痙攣頓時緩解,但是,當地沒有條件對幾百隻烏鴉施以救助,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聚源鎮的有線廣播,當天反複播放通知,讓村民們不要食用烏鴉肉,以免引起中毒。

都江堰市有關部門經過化驗,弄清了烏鴉的死因。由在都江堰市的中國中毒學會會員張浩然簽署的《關於烏鴉死亡的檢驗結果》稱:“初步診斷為烏鴉在田間采食拌有滅鼠藥的小麥顆粒中毒致使死。”都江堰市林業局專門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謝聲利對記者說:“烏鴉是益鳥,主要吃害蟲,可以保護莊稼。大群的烏鴉死亡,對人們是一個警告。近年來,由於大量砍伐樹木,使用農藥,在中原地區已經不適合烏鴉生存。這群烏鴉顯然是從成都平原西邊的青藏高原飛來的,它們的不幸死亡,說明生態環境存在嚴重的問題。

長期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謝聲利分析:“現在,一條惡性循環的生物鏈已經基本形成,由於烏鴉、貓頭鷹等益鳥急劇減少,蛇被大量捕捉,田間的老鼠和害蟲失去了天敵,非常猖獗,最近正在播種的小麥種子,常常被老鼠吃個精光。因此,不少農民被迫用老鼠藥拌麥種。這雖然解決了一時的問題,但同時也毒化了環境,更加減少了有益生物的數量。”烏鴉的大批死亡,顯然是由於農田汙染。比較工業汙染而言,來自農業的汙染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警惕。四川省一位資深農業專家告訴記者說:“烏鴉之死,又證明了農田汙染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災難。在全球生物資源遭受嚴懲威脅及日益喪失的困境中,烏鴉的哀鳴其實是用生命在警示人類。

西部的1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我國地理的上風上水,我國大部分地區喝著從西部山區流下來的水,吹著從西部高原刮過來的風。人們往往看到西部有豐富的資源,但卻容易忽略這裏異常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幹旱、高寒的氣候,荒漠、半荒漠的地理環境,加上人們長期違背科學的掠奪性開墾,已經使得西部不少地區的生態環境嚴重惡化。

中國科學院一批專家的研究結果證明:水、空氣、土壤等汙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是出乎人們意料的。科學家的觀點與工作在生態保護第一線的謝聲利等人的看法一致——謝聲利認為通過這次烏鴉死亡事件的教訓,要聯想到在開發西部的同時,急需保護這裏的環境和生態。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不要再走那條先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再進行治理的老路。

近幾年來,東部地區由於克服能源等資源短缺,實行產業結構優化,一大批高耗能、重汙染的企業正在西進。如西北五省區已經集中了約300家高耗能大中型企業,此外,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重汙染企業也紛紛西遷。在市場的作用下,許多方麵已經由過去的政府行為轉變企業行為,在這當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否引起了高度的重視?令人擔憂的是,有的地區甚至公開表示歡迎重汙染企業去投資。

開發西部,縮小東西部之間的差距,是大勢所趨。現在到了把西部的可持續發展擺在顯要地位的時候了。在西部開拓發展的初期,就把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與資源開發經濟發展作為同一個係統工程來安排。這就是烏鴉之死帶給人們的啟示。

〖MZ(2H〗番茄牛與野草麥——神奇的生物工程技術〖MZ)〗德國漢堡大學的兩位遺傳工程專家做了一項令人驚異的實驗,他們把牛的細胞與番茄細胞加以融合,生成了一種嶄新的細胞,然後使該混種細胞分裂繁衍,發芽生長。你知道這樣長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嗎?原來是一棵番茄樹。樹身稍微高大粗壯,結出了許多大番茄。此番茄除較一般番茄個大以外,最奇怪的則是番茄樹幹的外皮,其纖維組織與硬度竟與牛皮相同,而且還可以剝下來,加以硝製之後,便成為了牛皮。當然,嚴格地講,這是一種新型牛皮。這種動物與植物的細胞融合,尚屬首次獲得成功,新品種被命名為“番茄牛”。

自從“番茄牛”出現之後,科學家們十分興奮,他們希望能在這上麵有所突破。首先是要培植一種集番茄、小麥與牛的特性於一身的新的植物品種。據科學家的樂觀估計,這一新品種不久即會研究成功,屆時可提供含有高量蛋白質的果子。這種果子含有肉的成分,至於果子的味道如何,則是無法估計,也許會似番茄較多一些。不過,他們認為到底是什麼味道並不十分重要,隻需具備預期的營養成分就行了。除此之外,遺傳學家又計劃將若幹種野草與大麥小麥的細胞融合,希望使得麥子每粒大似黃豆,在農業生產上實現突破。

生物工程技術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肉、奶、蛋等。以往母牛一年隻能生產一個犢,要讓它一年生產好幾個,就得用試管配種和胚胎轉移等技術。這樣生產出來的牛,必是良種。它們的抗病能力強、食量小,而產肉率和產奶量都很高。一般6個月的小閹牛就大到可以供應市場,而奶牛的年產奶量,則由於用基因工程拚接成的生長激素注入母牛後,年產奶量由原來的標準量15000磅提高到45000磅。美國在應用了此項技術後,收益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