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推崇生命在於運動,認為動而不衰;然而也有人提出,生命在於靜養,靜養存精得以長壽。其實,兩者都有偏頗,隻有動靜相宜才有利於健康。科學研究發現,動與靜是一個0.618的比例關係,日常所說的四分動六分靜,才是最佳的養生之法。
此外,醫學專家分析後發現,飯吃六七成飽的人幾乎都不會患胃病,且還能長壽;以六分粗糧、四分精糧搭配攝入的飲食,也不易得高血壓、冠心病等都市病。這不正是飲食中的0.618嗎!
〖MZ(2H〗保存毛澤東遺體的女專家〖MZ)〗1976年9月9日清晨五點鍾,一陣急促的叩門聲喚醒了徐靜。一位衛生部的幹部出現在她的麵前,問,“你是徐靜同誌嗎?有緊急任務,部裏叫你去一趟,”當時在中國醫科大學任教的徐靜,一路上竭力猜想可能接受的任務:緊急出國?關涉到白天的那個病例?或是其它什麼異常?汽車徑直開進醫學科學院,在院子裏還沒停穩,等候在那裏的衛生部長和醫科院長就疾步迎上來,拉住徐靜的手,上了另一輛車,汽車加大了馬力,駛進中南海。
中南海分外靜謐,湖光山色還隻顯出一個大致的輪廓。辦公廳主任接見了他們並宣布:“偉大領袖毛主席已於今天淩晨逝世了。找你們來是商量一下遺體保存的問題……”此時此刻,距毛澤東主席逝世僅4個小時,情勢的變化實在太突然!對徐靜來說,雖然長期從事組織胚胎學的教學工作,但在被召到現場之前,她從未專門研究過遺體保存方麵的技術。
徐靜稍稍鎮定了一下思路,隨即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看看遺體;第二,讓同教研組的張炳常和陳克栓擔任助手。在此之前,世界上隻有蘇聯專家曾對列寧、季米特洛夫和胡誌明的遺體作過保存處理,其技術和招數是保密的。徐靜提出的助手人選之一的張炳常是人體解剖學教授,他曾參與過馬王堆屍體出土研究,對處理屍體有些經驗,但當時他還在京郊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於是,院裏火速派人接回張炳常。領受任務的徐靜和陳春栓也異常緊張:陳克栓負責準備器械和藥品;徐靜則在有限的時間裏征詢了一些老專家的意見,由於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尚未公開,她不得不采用含蓄的方法求教。
上午10點。遺體保存方案確定後,三個人一起對遺體施行了基礎防腐處理。當著中央首長的麵,三個人都不免緊張,卻又盡量表現出沉著。其時,又接到上麵要求將遺體保存期延長到“世世代代”的新指示。徐靜表示:“我們盡最大努力做好。”爾後的15年已證明,當時緊張而有序的處理為長期保存打下了基礎。
61歲的徐靜畢業於八路軍醫科大學,1960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77年毛豐席紀念堂管理局成立,徐靜被任命為副局長1982年升任局長。1984年以前,毛主席紀念堂一直采取“按口發票,憑票參觀”的管理方式,許多群眾從祖國各地來到首都,其中的一個願望就是想瞻仰毛主席的遺容,卻苦於找不到渠道弄票而無法進入紀念堂。徐靜提議:紀念堂開放,憑工作證排隊入內。這種開放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MZ(2H〗動物器官移植給人是福是禍〖MZ)〗據報道,澳大利亞一位外科醫師,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血管生成法為一位患者“培養”出一隻人造耳朵,並施行手術將這隻耳朵植到她頭上。成功的手術使這位女土興奮不已,因為這不僅改善了她的聽力,也恢複了她的美麗。
目前,中國的科技人員已能在鼠體上培植手術所需要的人造耳朵。也就是說,給你配置的那隻漂亮的耳朵,卻是隻鼠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