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一生,在宇宙學、統一場論、物理學哲學問題等許多方麵開展了深入研究,他的思想至今仍然指導著前沿學科前進的方向。愛因斯坦還是一位維護世界和平和支持人類正義事業的戰士。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抗議德國軍國主義和希特勒法西斯的暴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又一再呼籲反對擴軍備戰,反對將核武器用於戰爭。作為一個有強烈社會責任心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受到各國人民的崇敬。
有人稱讚愛因斯坦是天才,他謙虛地說:“我不是天才。”然後又委婉地講出了自己成功的秘訣:x+y+z=A。x代表艱苦勞動,y表示正確方法,z表示少說空話,A就是成功。
(17)敲開原子結構大門的玻爾丹麥人玻爾(1885—1962),是原子物理學的奠基人。他在研究原子的量子論,首次打開了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大門,為近代物理研究開辟了道路。近代物理學大廈的基礎——量子力學,是以玻爾為領袖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集體才華的結晶。
在玻爾之前,科學家已經提出:原子結構類似太陽係結構、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的模型,但這個模型不能說明原子的穩定性。玻爾在1913年把量子說引入到原子結構中來,指出電子隻能沿一些固定軌道繞原子核運轉,從而建立起更好的定態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等的光譜特征。玻爾當時及後來提出的原子定態、量子躍遷、對應原理、互補原理等等都成為現代微觀物理理論的基本概念,並因此獲得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同時又是一位卓越的科學研究工作的領導和組織者。1921年他創建了以他祖國首都命名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在他領導下,這個研究所很快成為舉世公認的物理研究中心,領導著現代原子物理發展的方向。在玻爾倡導的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治學作風的熏陶下,造就了一大批出色人才,逐漸在物理學界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哥本哈根學派”。玻爾始終十分謙虛淳樸。一次一位蘇聯科學院的知名人士問他:“你是怎麼把那麼多有才華的青年人團結到身邊的?”玻爾回答說:“因為我不怕在青年人麵前承認自己的不足。”科學沒有爭論,就不會取得進步。玻爾和愛因斯坦常常在學術問題上辯論和探討,有時競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這種爭論持續了30年,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對現代科學的理解,但究竟誰更正確一些,今天仍然得不出結論。兩位科學家在學術爭論時既相互尊重又互不相讓的認真態度,已成為科學史上的佳話。
玻爾還是一位傑出的人道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當法西斯主義在歐洲橫行的時候,他曾幫助一大批德國、意大利學者免遭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反對法西斯,他參加研製原子彈。戰後,他又是呼籲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