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鱈屬於鱈形目鱈魚科,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形似鯰魚,所以又叫“山鯰魚”。此魚夏季不攝食,呈休眠狀態或遊至較涼的山溪中去“避暑”;冬季則在湖內水草叢中棲息。江鱈是一種肉食性凶猛魚類,主要食鯽魚,產量不高,通常捕得的個體為3~4斤。
東北興凱湖出產一種白魚,學名為興凱青梢紅鮊,列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東北的湖泊還出產一種銀鯽,是鯽魚的一個亞種,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的特點,大的個體可達6斤。
青藏高原湖泊魚類單純,隻有幾種魚類有捕撈價值,如青海湖所產的湟魚,學名稱為青海湖裸鯉;劄陵湖和鄂陵湖出產花斑裸鯉;羊卓雍錯出產高原裸鯉,均屬鯉科裂腹魚亞科。
蒙新高原湖中所分布的魚類有較大的差異。內蒙古呼倫湖所產的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鯽、狗魚、鯰魚等。中蒙邊界上的貝爾湖以產鯽魚為主。內蒙古其他湖泊主要產鯽魚、雅羅魚;在含鹽量較低的岱海除出產鯉魚外,還放流了草、鰱魚。新疆的博斯騰湖原產塔裏木裂腹魚和扁吻魚,這些魚已近絕跡,後來在湖中放養了鯉、鯽、鰱、貝加爾雅羅魚和赤鱸等。赤鱸屬於鱸形目鱸科,其體側有5條寬闊的黑斑,又稱“五道黑”,是一種中小型魚類,在歐洲和西伯利亞分布很廣,而中國僅新疆有出產,是當地有名的食用魚。
雲貴高原湖泊主要出產鯉、鯽魚及該地區的一些特產魚。所產的鯉魚除普通種屬外,還有杞麓鯉、大頭鯉和大眼鯉等。雲南湖泊的特產魚類有金線魚、鱇白魚和弓魚。
金線魚屬於鯉科的鲃亞料。通常捕得的個體僅1~3兩,食餌以小蝦和小魚為主。體色淡黃,背部略帶青灰,體側近背部有許多黑色斑點,各鰭均為金黃色。生殖時要遊入與湖相通的溶洞中產卵。金線魚產於陽宗海、撫仙湖和滇池。金線魚是陽宗海的主要經濟魚類,占魚產量的70%左右,撫仙湖和滇池產量不多,滇池近來由於環境條件起了很大的變化,金線魚已近於絕跡。金線魚是雲南群眾喜愛的名貴魚,應注意保護,以逐步恢複其資源。
鱇白魚屬於鯉科,通常捕得的個體不超過1兩,體為銀白色,口斜向上方,以浮遊動物為主要食餌,也吃幼小昆蟲和絲狀藻類;平時生活於深水區,春季遊至近岸,在風浪激起浪花的淺水地帶生殖。撫仙湖鱇白魚占魚產量的80%左右,是當地的主要食用魚。
洱海所產的弓魚是雲貴高原的有名魚類,當地有“魚魁”之稱。弓魚的學名叫做大理裂腹魚,屬鯉科的裂腹魚亞科。大的個體也隻不過4~5兩,生活於水的中上層,以浮遊動物為主要食餌,春季集群溯河生殖,漁民在此期間於河道中設網攔捕。由於捕撈過度,資源嚴重衰減,已無產量可言。
2.蝦、蟹、貝類資源。蝦和蟹是無脊椎動物,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十足目,大部分種類是海產的,淡水內分布的種類不多。但是,中國湖泊中蝦和蟹的產量大而且經濟價值高,是僅次於魚的水產資源。
中國湖泊所產的蝦有青蝦、白蝦、小長臂蝦和米蝦等;蟹主要是中華絨螯蟹。蝦和蟹體上包裹著一層甲殼,蝦的甲殼軟而韌,蟹的甲殼堅而脆。蝦和蟹一生中要脫殼多次,否則會限製其身體的繼續生長。
青蝦是沼蝦中的一種,學名叫日本沼蝦,體長在60~90毫米之間,體青綠色透明帶棕色斑點。白蝦學名叫秀麗長臂蝦,是長臂蝦的一種,甲殼較薄,活時通體透明無色,死後變為白色。白蝦比青蝦小,體長30~50毫米。兩者外形上的區別是:白蝦額角呈雞冠狀隆起,青蝦的額角平直;白蝦第二對胸足沒有青蝦那樣長而大。青蝦和白蝦分布廣,經濟價值高,東部平原、東北平原和雲貴高原的一些湖泊均有出產。
中國北方的湖泊、池塘和河溝中,還生長著一種中華小長臂蝦,體色呈青綠色且透明,腹部有棕黃色的條狀斑紋,故又名花腰蝦。米蝦有多種、常見的是中華齒米蝦,體色濃綠,背麵中央有一條不規則的棕黃色斑紋,分布廣,中國南北各地的湖泊、池塘和河溝均有出產。中華小長臂蝦和中華齒米蝦的個體均不大,比白蝦還小。前者體長一般在30毫米以下;後者體長一般隻25毫米左右,經濟價值不及青蝦和白蝦,漁業上稱這兩種蝦為糠蝦或草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