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湖泊出產的螺螄個體比圓田螺要大,殼的形狀如寶塔,螺層中部呈三角狀的突起,其上有2~3條由念珠形顆粒組成的環棱;體螺層上有6條這樣的螺棱,居中的一條念珠形顆粒變成了三角形的棘狀突起。雲南的滇池、撫仙湖、洱海、大屯湖及異龍湖等均出產螺螄。

螺肉是很好的食品,含蛋白質、脂肪、醣、無機鹽、維生素B1和B2。螺肉有利尿通便、消暑解渴及治黃疸等功用。湖泊所產的螺類除供應湖區人民食用外,還有一部分田螺肉冷凍後外銷。太湖地區出產的環棱螺,還用於喂養青魚。

蚌類有兩枚貝殼,在背麵以韌帶或齒相鉸合。有些種類隻有韌帶而無鉸合齒,屬於無齒蚌亞科;有些種類既有韌帶還有鉸合齒,則屬於珠蚌亞科。蚌殼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橢圓形、卵圓形、楔形、矛形、豬環形、蟶形以及扭歪的香蕉形等等。

蚌的肉體腹緣有一肉質的足,其狀如斧,亦稱斧足,伸出殼外可以爬行。蚌棲息於湖底,不常爬行,濾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機碎屑物。生殖時雄蚌將精液排入水中,隨水進入雌蚌的鰓腔內,雌蚌所產的卵在鰓腔內受精後就附於鰓瓣上發育,成為鉤介幼蟲後離開母體進入水中,遇到魚時附於其體上繼續發育,經一段時間長成幼蚌,才脫離魚體而落至水底繼續生長。

蚌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維生素A、B1、B2及鈣、鎂、鐵等元素,不僅可食用,且有止渴、解毒、祛熱、除眼赤等藥用療效。

蚌殼有多種用途,有些蚌的珍珠層光澤好,可用於製作貝雕和漆器上的鑲嵌物等工藝品。中國製作這類工藝品,具有悠久的曆史,北京、揚州、福州是這類工藝品的傳統產地,產品遠銷國外。蚌殼還用於製作紐扣,鄱陽湖、洞庭湖及太湖沿湖的一些城鎮,有以蚌殼為原料的製扣工廠。蚌殼碾成粉是配製牙膏和雪花膏的原料之一。

近30年,淡水蚌中有些種類又有了新的用途,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可用來培育珍珠。珍珠是貴重的裝飾品,現在培育的珍珠主要是供外銷,還有一部分供藥用。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幾種氨基酸,它有去翳明目、定驚痛、化痰、解毒等療效,而且常服珍珠粉可使皮膚滑潤細膩,有美容之功。河蜆是廣泛分布的一種蜆,產量很高,捕起後可鮮食亦可曬幹,部分河蜆還供出口。

3.植物資源。中國湖泊中生長的大型水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約有70餘種。種子植物中既有雙子葉植物又有單子葉植物,根據水生植物在水中生長的狀態,又可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4個生態類群。凡根紮於土中,莖葉挺出水麵的為挺水植物,生於湖灘地和沿岸帶;根紮於土中,而莖比較柔軟沒於水內,葉浮於水麵的是浮葉植物,多生長在湖泊的亞沿岸帶;莖葉浮於水麵,根不紮於泥中,而懸於水內的是漂浮植物,常聚集於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的群落之間;根生於湖底,莖葉不露出水麵的是沉水植物,主要分布於亞沿岸帶和沿岸帶。

湖內生長的大型水生植物,有的是可供食用的水生蔬菜,有的是工業和手工業的原材料,有的可作飼草、肥料和燃料,都是湖泊的寶貴資源。

可供食用的有菱、蓮、芡、慈菇、荸薺、芋、蓴菜和茭白等。它們都已有人工栽培的品種,經過長期的人工培育和選擇,栽培的品種比野生的品質優良。野生的品質雖次,但麵廣量大,所以采摘野生的菱、蓮、芡實等是湖區群眾從事“小秋收”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