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受損的電視台請到了美國海軍的激光專家、光學物理學者,同時也是美國天空現象調查委員會的科學顧問布魯斯博士來進行研究調查。
博士將長達23000幀的底片從頭到尾做了細致的檢查,將影片內出現的亞格西貨機的燈光和城市的燈光,以及已確認的正常的燈光拿來和異常的發光體作一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完全排除了金星、隕石、氣象現象或其他東西被誤認的可能性。布魯斯博士就此下了“這是不明飛行物體”的明確結論。
拍攝到的白色發光體有很多都曝光過度,顯示出它是亮度極強的光。布魯斯博士推測,發光體的中心亮度最少有26堪培拉,約是10000瓦白熾燈泡亮度的10倍,而發光體的大小,直徑在30米左右。
布魯斯博士將他的檢測結果與數十位美國科學家切磋,其中包括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彼得·史特羅克博士、光學生理學家理查德·海因茲博士和UFO研究專家J.艾倫·海尼克博士等人,他們全部肯定地說,采訪團拍攝到的影像是“現在的科學知識無法解答的物體”。
第七節貴陽UFO襲擊案及其調查報告
突發的襲擊案
1994年11月30日,星期三,貴陽城區的百萬市民已沉入夢鄉。誰也想不到,淩晨3時20分,北郊都溪林場馬家塘林區的森林遭毀,留下白花花的數百畝被折斷的樹樁。
馬家塘林區,是林場場部所在地。30日淩晨3時,天空滴滴答答地下起了雨,遠處有雷聲和閃電。3時30分左右,沙石廠老板蘭德榮聽到轟隆轟隆聲,聲音由遠到近,由小變大。忽然,這聲音逼近了房子。他從床頭邊上的窗口看去,隻見有一股強光在那“怪物”的前麵朝前方射去。由於天黑,強光後麵的物體看不清楚。轟隆聲中,夾著東西斷裂的聲響。工地上的照明電燈也熄滅了。他驚叫著急喊妻子塗學芬:“學芬,怕是火車開到我們這兒來了哩。”
塗學芬聽到聲音,蒙頭蒙腦地從床上起來抓鐵棒,準備自衛。門卻開不動,頓時他們覺得有種力量像是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吞掉一樣。
與此同時,相隔不遠的工棚內,五十多歲的任誌奇老人也聽到“火車”的聲音,看到向東北方向射出的強光。他嚇得躲到了床下,沒動靜了才出來。
等“火車”走遠後,蘭德榮才發覺沒有狗叫聲。
等了一會兒,他開門去看狗,沒有發現。兩個多小時後,狗跑回來了。天亮一看,才發現成片成片的鬆林被折斷了。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蘭德榮夫婦說,這東西很大,好像“火車”。
都溪林場場長陳連友,五十多歲。他說:“當晚我值班。聽到像燒煤的火車行駛那樣,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感覺速度先慢後快。朝前方射出的燈光是黃色,但特別的亮。”
林場職工李興華的妻子,三十多歲。她說她從窗子看見比大卡車大的東西,有兩股燈光從車頭射向前方,像探照燈那樣亮。
第二天,林場職工查看林區,順著林區西南—東北的山丘走勢,在山地兩側呈條帶狀,有四大片林木遭毀,損失商品木材2000立方米,損失鬆香價值100萬元。條帶最寬處有300多米,最窄處150米。起始的西南端樹樁高2米左右;終止的東北端,樹樁高4米左右,轉東麵經山脊的一片樹樁高1.5米左右。
陳連友說:“說是龍卷風襲擊,講不通,我在這裏長大,是懂的。1987年,這一帶有過大風冰雹,有過雷鳴電閃,但與這次的聲音、光亮不大一樣。那年受損後的林區不是整齊劃一的條帶狀。山丘迎風麵損失大,低窪處幾乎無損失。受損的林木,70%被連根卷翻,30%被折斷。且倒下後呈旋渦形。而這次有點怪,樹幹成片折斷,倒向路徑的中軸線,折斷區內未倒的小樹,都朝強光去的方向偏倒,上側樹皮被擦傷。”
徐中波副場長說,在被折斷的林木旁邊,貴州環球園藝公司在這裏的溫室塑料大棚卻安然無恙。難道龍卷風會選擇目標襲擊嗎?
受災後,到林區考察的貴州省林業廳、貴陽市林業局的專家都一致認為,這次災害不可思議,難以用現成的理論去解釋。
調查報告
貴州省UFO研究會的專家聽到消息後,組織天文、氣象、物理、化學等學科專家及林業、機械製造專家等前往考察。
在UFO從林場毀壞大批樹木越公路進入尖坡坡上林地邊緣,調查者發現一截直徑25厘米的老樹樁被燒焦呈炭化狀,但樹樁周圍無燒火痕跡。相距不遠,在一棵被UFO折斷的斷樹旁邊,一棵直徑25厘米的鬆樹南側有2米高被燒焦,樹根周圍樹皮呈炭化狀,炭化痕跡明顯是剛燒焦不久的新痕跡,未被雨水衝刷或風化。樹樁四周被燒焦的土壤呈直徑1.2米左右的圓形,其中被燒焦的鬆針達3厘米厚。周圍無任何明火燃燒痕跡,燒焦的土壤上散落著枯鬆針。可以肯定是UFO在2米高度側飛時懸停在該樹南側上空,致使南側樹皮被燒焦呈炭化狀及樹樁周圍被燒焦的土壤呈圓形。樹樁周圍的圓形焦土直徑在1.2米左右,與目擊UFO直徑及林間UFO穿越樹與樹之間的距離相符,也與車輛廠宿舍區草坪被燒焦後呈現的圓形痕跡相近。
在4號林地,近300畝被UFO折斷的斷樹都被村長下令砍光,隻留下樹樁。但從樹根拔起倒伏方向可以判斷UFO是由西向東飛行,並在整個林地做繞圈機動飛行致使樹根向飛行方向連根拔起。
根據目擊者的闡述,調查人員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這是氣象現象。但這種解釋難以說明很多疑點。如:胸徑10厘米至20厘米的樹被卷斷,5厘米至10厘米胸徑的樹卻被吹歪,樹下厚厚的鬆針葉為什麼紋絲未動?這種地形,風應隨山丘窪地走,為什麼到東北端的磚窯坡時,風卻跨越小公路,折轉正東方向,上30度的山丘肆虐而沿山後過去?俗話說,雨下一線,風卷一片。這次除了有成片林區受災外,受災片區的邊緣林區中,為什麼還有,十幾棵一窩的樹幹被折斷?
第二種看法認為這是人的幻覺。
但更多的人認為,可能是某種不明飛行物。
有專家分析,這是一種寬體飛機式的物體。飛行器采用半著陸狀態移動,這時會有類似火車慢行的動力聲音,其形體下部撞折樹幹,它的前麵有前射的強光作照明或作光感導向,這符合現代飛行航具的設計製造要求。這個低空飛行物的寬度恒定,其寬度與被折斷樹木片區的寬度一致。據實測,林木折斷片區與現在仍為林區的交接麵無犬牙交錯現象,十分平直,像割草機割過的“草溝”。在低窪山地兩側成片,在磚窯坡是“林溝”。折斷區內的小樹,韌性大,雖未被折斷,卻都是往飛行物前進方向偏,樹幹可見明顯擦傷,有的樹皮擦掛在樹幹上。它用觸角半著陸,所以第二片折斷區旁的現存林區之中,有十幾棵一窩的折斷點。
1994年12月25日,來自北京的6位專家專門到都溪林場考察。專家們踏勘了第四片區第一、二小區後認為,樹下鬆針厚實鬆軟,若是龍卷風,這些鬆葉是應該被卷走的,認為這可能是不明飛行物在此轉圈,並試圖降落。
由此看來,是風,受損狀況就應有連續性,可是這一段的受損狀況卻是跳躍式的且有林區間隔。有可能是飛行物到此升高後,又到500多米外林區欲降下。
是風是物,難以斷定。專家們很想找到由龍卷風基本特征留下的痕跡,但找不到。是不是我們這些一元三維的地球人,看不見來自多維世界,即無窮世界的物體和物質呢?
第八節不可思議的飛來橫禍
1986年1月29日19時55分,蘇聯北方濱海邊區遠山城的居民目睹到一個不尋常的紅色球體,這個球體一開始慢悠悠地從西南方向飛來,突然間,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隻聽“轟隆”一聲,這顆紅色球體像流星一般墜落在611高地。球體在下墜的過程中,掙紮著向上飛,但最終,還是無奈地墜落了。在1小時內球體如此做起落式掙紮飛行共6次。在此期間這枚“天外飛石”一直猛烈地燃燒著。
經過兩晝夜對墜落地點的觀察發現,山頂被砸出一個3米見方的陡峭岩石平台,平台內沒有雪,覆蓋著高溫燒裂的矽屑,在許多沒有受到損傷的峭壁上可以看到銀白色的金屬,這些金屬被濺成凝固的小球。在平台周圍聳立著燒焦了的樹樁,還能聞到燒焦的木頭和某種化學物質蒸餾時的濃烈氣味。
遠東異常現象委員會小組領導人特烏日裏尼收集了這些未被燒毀的不明物體殘骸。後來證實這些小球是由鉛和鐵組成的,但這些鐵球似乎與我們常見的不同:工具鋼在這些鐵球表麵連刀痕也劃不出來,要想劈開這個鐵球隻有求助於金剛石斧頭。
而那些被定名為“網絡”的不明飛行物的殘骸,其成分是無定形碳。在分子中排列著相互分離的稀有金屬原子。科學家在“網絡”中找到18種稀土元素,其中有些是珍貴的元素。在正常狀態下“網絡”是電介質;而浸過液氮後有磁性;稍加溫後為半導體;在真空中加熱後為導體,並能經受3000℃的高溫考驗;而在空氣中加熱到900℃就能燃燒;在真空中加熱後,“網絡”內的金、銀和鎳隨之消失,卻出現了最初沒有的鉬。種種不可思議的變化使任何嚴肅的科學家都感到莫名其妙,寢食難安。
還有一個使人頗感興趣的細節。“網絡”裏有捆成辮狀的石英絲,其直徑為17微米,其內部包有金絲。石英是極好的絕緣體,而金絲是最好的導體:這是一個奇特的組合。從邏輯上推理,“網絡”隻能是在地球之外別的天體上製造的。
站在山頂平台,近距離地觀賞“事發現場”,我們會發現那截被燒焦了的樹樁,部分已被整理成紀念品、化驗品和物證。離它40厘米處有十分完整,未受損傷的喇叭茶灌木。再往外,有十分健壯,未受任何損傷的小白樺樹。
為什麼這些植物沒有被燒焦?根據被燒熔的懸崖峭壁可以判斷,這樣極狹小的地方在災難發生的一刻,溫度怎麼也不會低於3000℃~3500℃!石頭都可以熔化,而一步之隔的小白樺樹卻安然無恙,難道這樣的高溫對它不起作用嗎?真是不可思議!
當在場人員準備拍下眼前的一切時,他的那架從不發生故障的可靠的照相機“瑪瑙-18”卻因卡卷而不能拍照了。打開相機,主人發現膠卷亂成一團,隻好重裝膠卷。
接下來,工作人員開始進行生物定位,以期用這種方法去尋找飛碟失事後的6個磁化點。但那兩個框架時而靠攏,時而分離,像活的一樣。最終,工作人員隻找到了兩個,一個位於聳立在平台中心的樹樁上,另一個在燒焦了的樹根部。
據這位工作人員事後介紹,當他踏在這個看不見的小磁化點上時,他的心髒就開始刺痛。退到一邊後,他的心就安靜下來。當他再次走到樹樁旁時,磁化點消失了。但幾分鍾後,磁化點又出現了!
在現場勘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給我們留下了這些疑問。
矽質頁岩按其結構和化學成分和矽磚一樣,為什麼被磁化?為什麼在平台上被磁化的石頭經受1986年飛碟可怕的“熱加工”後仍保持自己的磁性?為什麼磁場在這些磁化點上不是恒定的?除了磁場外,還有一種未知的射線從平台上放射出來,勘查人員在登山後感覺到有微弱的疲倦感,幾分鍾後好像被手抓過似的,在被抓過的地方,感到顏色發紅充血。
遺憾的是,工作人員不能回答我們的問題,他們隻能對我們說:“611高地沒有放射線。”但是,當把平台上的矽頁岩放在指南針旁邊,指南針的指針就會劇烈顫動。
一位比較資深的專家說,飛行器自行毀滅之前在山的矽質岩石上做了含有信息的“記錄”,以使事先約定好的人後來能夠讀出這個記錄。但很難證明這種說法是否真實。
在611高地災難發生22個月後,遠山地區發生的事件證實了這一點。
1987年11月28日22時-24時,在濱海東岸出現了30餘個不明飛行體。遠山城出現14個,在611高地上空飛過4個飛碟,3個懸停在城市上空,5個發出光照亮了遠山城及毗連的西北山區。根據目擊者目測,飛行體高度低的有150~200米,最高的約700米。飛行體沿等高線繞圈飛行;有明確的目標,飛行軌跡主要是沿著小河和狹穀。除了一個飛行物發出聲音外,其餘所有飛行體都做無聲飛行。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遠山城目睹飛碟襲擊見證人的描述。
H.C.庫圖夫,警察中士:“我帶著兒子在朋友家做客,從5層樓窗口能看到消防塔。我的兒子發現在消防塔後麵的山上有一個明亮球體慢慢降落下來,當時是22時40分。球外表麵蒼白無光,中間是紅色,繞過山岡後就停止不動,並在山坡上射出兩束探照燈光束。”
B.N.勃斯塔裏亞采夫,礦山挖掘機手。“我在礦山標高處工作。在晚上23時左右,我看到飛行體飛向采礦場。它是一個巨大的暗色圓柱體,前端發亮,很像燃燒著的金屬,向下飛向礦山村。突然,那個飛行體從我們頭上飛過,大概有700米高,發出強光,照亮了整個采礦場。飛行體大約有一幢樓房那樣大,長約25米,飛行時無聲。”
T.馬爾金,保育員:“我在11月28日22時30分看到窗外明亮的發光球從我的房子後麵慢慢地飛出來。球的周圍有一層不太亮的煙霧,飛抵學校上空,停在空中。從球的背陰麵我看到兩個小窗口,有1.5米見方,從那裏透出黃色光線。飛行體長約20米,直徑為50厘米,在懸空時發出不太亮的紫羅蘭色光。後來飛行體飛向有電視塔的山丘,在山上它又像探照燈那樣亮著。”
A.T.阿爾角莫夫,快艇艇長:“11月28日我們的快艇駛離海參崴,在22時40分駛向尼茲明海角。看到1千米處有一紅色球體。它慢慢飛行,後麵跟著一個有飛機那樣大的圓柱形飛行體。這個飛行體呈灰金屬色,上部有綠色火焰在燃燒,中心是黃色,下部呈紅色,圓柱體沒有翅膀。”
下麵是一個邊防哨所的記錄:11月28日22時45分,從陸地飛來一個像截頭圓錐體形的飛行體,呈灰金屬光色。在飛行體後端能明顯地看得見6個黃點,很像火箭噴嘴,前端有四個帶黃色光的小窗,後部像飛機尾翼,發出的亮光把整個村莊照得通亮。它的飛行速度為30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為500~800米。
飛行體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些飛行物全是不一樣的?到現在為止沒有得到答案。分析11月28日所有被觀察到的飛碟飛行的軌跡可得出結論,那天晚上在錫霍特阿林山脈荒涼地區的上空,東經134°30′~135°30′,北緯44°40′~45°20′這個範圍內,從巨大的飛碟母艦上分離出較小的飛行物。在這個區域內,方圓幾十千米的大片森林倒下了。
至於目睹者描述的飛碟的不同形狀,其主要原因就是觀察者通常不是看到飛行物的本身,而僅僅是看到包圍著它的動力保護外罩,這是某種動力場,改變它的場強也就可改變它的形狀,可以獲得某些需要的顏色和形狀。
這就是1987年在東北濱海地區出現的大量飛碟事件,但這還遠不是不明飛行物的全部情況。
第九節蓄意欺騙
——美國空軍在大薩爾的UFO攝影
1964年9月,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進行了為期30天的導彈試驗,雅各·布什當時親自帶了一隊人馬在大薩爾跟蹤站進行了攝影,本文記述了當時攝影的具體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美國“瞄準東方”戰略的一點內幕和有關UFO的一些真相。
偶然事件
在總共11次發射試驗中,有一次的發射情況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事情發生的日期好像是9月上旬的某一天。當時發射的是一枚阿特拉斯導彈,它扮演奈克·宙斯目標物。奈克·宙斯是美國政府的一個反彈道導彈研究計劃,其任務是破壞敵方雷達係統。
在大薩爾跟蹤站,雅各·布什的無線電接收機響起了來自範登堡的倒計數聲。當叫到“點火,起飛”時,所有的相機都對準了東南方準備拍攝。當看到巨大的阿特拉斯越來越清楚時,操作員們接到了同一聲命令“開拍”。
因跟蹤對方位角和仰角的操作完全是手動的,所以很容易將早期階段的飛行保持在圖像中心。當火箭式導彈頭部外殼在將近T+400秒時,拍攝人員準確地將飛行中的彈體定在畫麵的中心位置,他們給工程技術人員們提供導彈推進飛行中三個階段的客觀景況的任務順利完成,並把35毫米動畫相機中的膠片轉換成錄像。
雅各·布什拿著裝曝光膠片的暗盒下了山,回到範登堡的實驗室連夜製作這些膠片,為第二天做準備。
穿灰色服裝的人
當這位拍攝領隊回到辦公桌前,正為完成任務而沾沾自喜時,M.曼斯曼叫他立即到司令部大樓他的辦公室去。當他趕到時,看見辦公室已安裝了一台電影放映機,有三個人等在那裏——除曼斯曼外,還有兩個穿灰色服裝的男人。他們小聲說著話,看著這位“後來者”,隨即把燈光調暗,開始放映。當他看到自己的成果時,又驚奇又高興。影片快放完時,曼斯曼說:“現在請注意看,雅各·布什副官。”瞬間,在屏幕上出現了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覺奇異的景象。一個物體從左至右飛來,它靠近彈頭的外殼,並在彈頭周圍運動著,頭朝向太平洋,速度大約是每小時3萬千米。
這個新出現的物體在圍繞彈頭飛行時,射出四股亮閃閃的光,從而留下四條深紅色的軌跡。光很強,每閃擊一次,屏幕上就爆出一朵“花暈”。它作了一係列特殊的空中表演之後,又從它來的方向飛出屏幕消失了。這物體的形狀活像一個飛著的“碟子”,頭頂的中半部有一個鍾罩形的蓋,閃光就是從它下麵發出的。
隨即,彈頭忽然失常,向一邊飛去,偏離其靶子數百千米。顯然這個不明飛行物“打下”了美國的一顆假原子彈頭!
影片放完,曼斯曼問:“雅各·布什副官,在大薩爾時,你們中有誰胡亂地幹過什麼沒有?”
“沒有,先生。”這位攝錄領隊誠實地回答。由於心情仍未平靜,所以他的聲音有些顫抖。
“那麼,請告訴我,那個惡魔是什麼東西?”
雅各·布什兩眼直直地盯著曼斯曼說:“我看好像我們捕捉到一個UFO。”
一片沉默。穿灰色服裝的那兩個人一直看著雅各·布什,靜得令人喘不過氣來。曼斯曼對他們使了個眼色,好像是說:“此事讓我來處理吧。”
掩蓋
“那麼,就這樣。”曼斯曼親切地微笑著說,“我們絕不能把此事說出去,你們也不要說膠片的總長度。否則,總有一天會把咱們都牽連進去的,懂嗎?”
雅各·布什看著那兩個穿灰衣服的人,他們都沒有笑。雅各·布什既激動,又擔心,渾身發熱,冒汗,茫然地看著曼斯曼。這件他有生以來看到的最奇怪的事,深深地刻印在腦子裏。雅各·布什想更仔細地研究這件事,便用放大鏡把這些圖像一幀一幀地看了又看。
曼斯曼笑了,和藹地說:“副官,你不要老保持那種嚴肅認真、尋根問底的樣子,行嗎?”
“不行,先生。”雅各·布什回答。
“那好。”他說著,招手讓他站起來。
雅各·布什站了起來,曼斯曼讓他走到門跟前,信任地對他說:“不能泄露你剛才看見的那些照片,絕對不能!”
雅各·布什又看了他一眼,腦子裏忽然閃現出那兩個穿灰衣服男子的影子。
“假如將來有一天,有人向你追問此事,你可以不回答,要不,就告訴他們說是激光跟蹤器發出的閃光,好嗎?”
在場的人統統默默無言。在1964年,從沒聽說當時有什麼激光跟蹤器,也沒聽說地球上哪個國家的宇宙飛船能繞著軌道上的彈頭轉圈飛行。雅各·布什猜想,曼斯曼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才這樣做的吧。所以,他沒對任何人談及此事,隻是開始大量地研究UFO現象。
公布於眾
1973年,雅各·布什在加利福尼亞的尤裏卡工作。一天深夜,他第一次試探性地講了真相的一小部分。他的同事反應強烈。這個工作站的領導人雷卡德·範伯爾特也對他講了自己20年前做空軍安全軍士時,在冰島親身經曆的事件。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物理係的一位教授休姆波特,曾參加過氫彈研究,他說他堅信地球之外的自然界中有UFO存在。此後,雅各·布什還碰到了另外一些受人尊敬的人,他們既不是略知皮毛的人,也不是“狂熱者”或精神有問題的瘋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曆:都曾看到或遇到過UFO。
1982年,雅各·布什決定將真相公布於眾。因為這個事件從來沒有貼上“機密”或“秘密”的標簽,而他隻是被告知:“絕不要泄露!”所以,雅各·布什完全有權利向自己喜歡的人講述這未經官方證實的真實事件。於是,他先在專業性雜誌上,後在通俗性刊物上,暗示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種新式武器,並說這種武器就是一種人造衛星攻擊器。不久,裏根總統親自出來“辟謠”,並向大家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
雅各·布什的文章,最後在《國民調查者》上發表。已退役的曼斯曼看後說:“雅各·布什把潘多拉魔盒打開了。”
曼斯曼現在是哲學博士,斯坦福的研究顧問,加利福尼亞州弗裏斯洛附近一家農場的主人。在雅各·布什的文章發表後,他總被要求提供資料,要求說明事件,要求解釋許多問題。這位令人尊敬的先生,總是毫不含糊地對雅各·布什的說法予以肯定。
結論
根據雅各·布什掌握的第一手最原始的證據,結合曼斯曼和另一位優秀人員李·M.格拉哈姆掌握的情況,經過仔細推敲,討論和考慮後,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雅各·布什在1964年9月某天拍攝的那個東西,是一個由電腦控製的固體飛行物,可做三維空間運動。
2.它在彈頭附近釋放出了能量束,也可能是等離子體束,因而使彈頭出現故障偏離了方向。
3.這個飛船有在1964年時科學技術達不到的技能,很可能來自外星。
4.最大的可能是,記錄的那個事件,是政府正在進行的最新試驗。
5.這個事件是所謂的“星球大戰”在地球上的首次實戰表演,是外星人因某種原因作的“義務演出”。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足以使曼斯曼這樣一些人驚愕不已,也使一些代表政府的人驚慌失措,以至將這件事掩蓋了25年之久!
這件事包含了“瞄準東方”防禦戰略的部分真相,因而使一些根據雅各·布什的文章去尋根究底的調查者被關進“石屋”受審。對雅各·布什在文章中披露的事,空軍則連連否認,說雅各·布什從來就不是空軍軍官,說他也沒有在範登堡空軍基地待過,說他不是第1369攝影中隊照相光學儀器部的主任,說加利福尼亞的大薩爾和大薩爾附近根本沒有什麼跟蹤站,說他談的那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有發射阿特拉斯導彈等。但雅各·布什可用與曆史記錄相符的資料和文件作證,自己說的都是事實!
第十節萊肯西斯——本特沃特斯事件
肯尼斯·阿諾德於1947年6月24日首次報道發現飛碟,此後不久就有報道稱雷達監測到飛碟。人們會很自然地認為雷達應該是飛碟存在的最好證明了。但是,雷達屏幕上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令人迷惑的圖像,這些圖像有的代表著某個具體物體,有的就不是。這些被稱做“魔鬼”或“天使”的東西,可能是地麵物體的折射(如建築物、水麵、水塔甚或大段鋪設的地麵),或是不規則傳播(由反常大氣狀況導致的無線電波折射)。
有經驗的雷達操作員對這樣的問題是比較熟悉的,特別對於機場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因為每天數千人的生命就掌握在他的手中。然而,排除這些情況後,雷達仍可監測到許多不明物體,這些是不能用反常物理現象來解釋的。
1952年華盛頓國家機場的雷達監測到的一係列不明物體以及人們看到的一係列不明物體就是一個例證。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發生在1956年8月13日至14日的夜晚,地點在東英格蘭平原。
兩架不同飛機上的駕駛員在空中目睹了這些不明物體,其中一架飛機上的雷達也監測到了這些物體,該飛機由三個地麵雷達站跟蹤監測。兩個地麵站的工作人員目睹了這一場景。據說,這些UFO是圓的白色的高速運動的物體,可以突然改變速度和方向。
第一個用雷達監測到不明飛行物的是本特沃特斯USAF RAF雷達監測站,時間是21點30分,當時該物體正在以每小時4000~9000英裏的速度高速行進,從離本特沃特斯東-東南約25~30英裏的地方,到離本特沃特斯西-西北15~20英裏的地方,飛行了40~50英裏,然後從雷達屏幕上消失。它具有普通飛機的特點,但是速度奇快。
22時左右,又一快速移動目標出現在本特沃特斯雷達搜索範圍內,並被雷達跟蹤了55英裏,時間用了16秒鍾,相當於時速12000英裏。這一速度對流星曳光來說太慢,對普通飛機來說又太快。目標物同樣具有普通飛機的特征。亞利桑那大學的大氣物理學家詹姆斯·E.邁克唐納德對此進行了研究,認為它們絕不是反常物理現象所致。當物體被雷達跟蹤時,本特沃特斯的地麵工作人員看到有一道模糊的光線掠過頭頂,C-47飛機駕駛員也在機場上空看到一道模糊光線在他的飛機下方疾馳而過。不過,當晚的確有過一些反常物理現象。在21時30分至22時:15分左右,本特沃特斯站的雷達跟蹤到一個形狀不清的物體,看起來好象在按照上風頭的方向飄移。USAFT-33噴氣教練機在此間作了飛行勘察,沒有發現任何物體。
這時,本特沃特斯向坐落於萊肯西斯的另一個USAF-RAF站報警。在那裏,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一個發光物體向西南飛行,突然停止,然後消失在東方。這些由雷達監測及萊肯西斯的地麵人員的目擊為證。正如“藍皮書”計劃的報道中描述的:“如此,兩套雷達設備(萊肯西斯GCA和RATCC雷達)及三個地麵目擊者觀察到了同樣的物體。”另一個飛碟事件報道如下:“萊肯西斯雷達交通控製中心觀測到機場以東17英裏處有一物體。它在飛行中做了個90度轉彎,這個動作並不是繞一個大彎,而是以600~800英裏每小時的速度做一個直角轉彎,該物體能夠以驚人的速度迅疾停止或啟動。”
大約午夜時分(正是萊肯西斯地麵站觀測到那些不明飛行物的時間),尼提斯哈得站當班的戰鬥機總指揮接到一個電話,幾分鍾後,一架夜間截擊機“威納姆”號緊急起飛,向著第一個目標飛去,該目標被跟蹤一段時間後消失。接著飛機飛向第二個目標(在坎布裏奇以西的貝福德上空),“威納姆”號的領航員認為那個目標在機上雷達屏幕上再清楚不過。與此同時該目標被尼提斯哈得站和萊肯西斯站的地麵雷達追蹤。
大約15秒鍾後,信號突然出現在戰鬥機後方(此前是在前方),飛行員請求地麵協助跟蹤。幾經努力,威納姆號也未能擺脫掉它,它始終以15英裏的距離跟在後麵。約10分鍾後,該物體靜止不動了,戰鬥機返回基地。另一架戰鬥機緊急起飛,但由於引擎故障不得不放棄行動。很快,UFO消失在雷達範圍內,向著北方以600英裏的時速飛走了,但是,直到14日3時30分左右,不明信號仍時時傳到萊肯西斯站。
《康頓報告》說這次事件是雷達跟蹤記載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最反常的一件事,首要分析員在《UFO百科全書》中對此事作如下評價。
在追蹤的時間長短和廣泛性上,此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UFO事件。分布在兩個地方的分別以不同的頻率數和脈衝重複率運轉的兩個地麵雷達,加上一個空中雷達,總共四個雷達,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當然同時還有威納姆號飛行員的親眼目睹,任何已知的反常傳播效應都無法對此作出解釋。事實上任何想象得到的解釋都離不開這樣一個前提,即在1956年8月,萊肯西斯上空確有某種物體出現。這就是為什麼《康頓報告》寫道:“至少有一個真實的UFO出現了。”
有人會問,如果真的出現過UFO(比如灣水—萊肯西斯事件),那麼是否可以肯定高級的雷達、光學監測裝置、追蹤網絡一定會監測到呢?如是,為什麼像“北美空軍防禦機構”這樣的權威機構從未報道過UFO?莫非是空中防禦雷達已發現UFO的蹤跡,但是政府官員將其保密?對此問題,更為精確的回答應是軍事人員一般不大關心UFO,除非這些UFO的運行軌跡與他們的監測目標相吻合,如彈道軌跡、轉道軌跡。
例如,“空中防禦中心(SDC)”(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附近),肩負著一項神聖使命,即跟蹤繞地球運轉的任何人造物體。這些物體不僅包括人造衛星,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小物體和那些“宇宙垃圾”(如火箭助推器、前錐體及其他碎片)。監測這些物體的首要目的是通知彈道導彈係統(BMEWS)和其他防禦設施,有什麼樣的物體進入或返回到大氣層,這些物體很可能正向著美國飛來,並很可能被誤認為敵方導彈或飛機。最近的一次統計表明SDC正在追蹤離地球150~22000英裏範圍內的近5000個物體。
當一個不明物體出現在監測範圍以內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高級計算機係統會立即判斷正在追蹤的物體的軌道是否近似於一架侵犯性轟炸機、導彈或新發射的衛星的軌跡。若不相似,目標自動從係統中清除(或許會儲存在磁帶中),換句話說,“不相幹物體”時常會被自動清除掉,因為空中監測係統並不是用來跟蹤UFO的。
J.艾倫·海內克博士曾向美國空軍提議,“宇宙防禦中心”應在北美空中防禦計算機體係中安裝一個子程序,以便可以追蹤那些反常物體,但此建議從未被采用。
第十一節阿諾德的奇妙旅程
隻要提到不明飛行物,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阿諾德事件的。這次事件在不明飛行物史上,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從此“飛碟”一詞廣為流傳,甚至在很長時間內人們把不明飛行物就稱為飛碟。也是從阿諾德事件之後,UFO不再是人們私下的傳聞,它被光明正大地擺到了許多國家的議政廳中;也隨著媒體的炒作,越來越為人們所知,越來越神奇。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一種誤解,認為它是現代史上第一樁不明飛行物目擊案。實際上,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阿諾德事件是現代史上第一樁被媒體曝光並廣泛流傳的不明飛行物目擊案。而在那之前,許多神秘的事件已經困擾政府很久了。
背景
在人類曆史上,曾發生過許多令人困擾的神秘事件。人們在無法解釋這些事件時,往往把它們歸結於神話。而當它們變成神話之後,正統的科學家也就不再相信有什麼事情是發生過的,並認為它們是人們的幻想。然而一些未解之謎、神秘事件還是會不時地跳出來,宗教人士有理由將它們歸結為神跡,也有少數不屈服於傳統觀念的科學家,從中找到了事件的本來麵目,於是一門學科被大大地發展了。曾經的流星雨、日全食、月全食等現象就是其中一些例子。當然,還有一些事件人們至今還無法找到其中的原因。
在碟狀飛行物被當成不明飛行物的標誌之前,還有一種形狀的UFO更為人們所熟悉,那就是雪茄狀UFO。根據記載,早在1879年4月2日,就有一個巨型雪茄狀UFO出現在美國芝加哥市的上空。據說在這一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的許多地方又相繼發現了這一形狀的UFO,甚至還有更恐怖的說法——它們會帶走並解剖一些家畜。
之後,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事件,更讓當時的人感到惶恐。因為那種爆炸所產生的威力是當時的人無法匹敵的。更主要的是,人們對這一神秘事件的發生原因沒有任何的解釋。
接著是摻雜了濃厚宗教色彩的法蒂瑪事件。這個事件本身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事件,但由於其中有近7萬目擊者言之鑿鑿的現場目擊報告,使它變得撲朔迷離。1917年10月13日,一群人聲稱在法蒂瑪郊外看見了“一個發光的飛機和一個大球”,它在差點將在場的7萬人壓得粉身碎骨後,出其不意地失蹤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這些不明飛行物目擊案又突然成為熱門話題。這是因為許多同盟國的飛行員忽然發現了一些神秘的戰鬥機,它們突破了當時的航天技術中所有被稱為極限的技術手段。然而在所有政府對這些事件隱而不發、視而不見時,一般群眾已經無法平靜地接受這種狀況,媒體也開始躍躍欲試了。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著名的阿諾德事件發生了。
經過
1947年6月24日下午,32歲的肯尼思·阿諾德(Kenneth Arnold)駕駛一架單引擎的私人飛機從契哈利斯起飛。在飛臨美國華盛頓州的喀斯喀特山脈時,他決定順便尋找一下幾天前在該地區失蹤的海軍陸戰隊C46運輸機。當天,天氣晴好,能見度極佳。而阿諾德作為一名退役的空軍飛行員,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和嫻熟的飛行技術。
15時左右,他在海拔4391米的雷尼爾峰轉彎時,“忽然左邊一些閃光的物體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的目光順著光源尋找,發現有9個非常耀眼的圓盤狀的東西。我估計它們的長度有15米左右。它們排成階梯形,從我駕駛的飛機前方由北向南飛去,它們一邊飛一邊在山巒間曲折地穿行。有一陣,它們在其中的一座山峰後麵消失了”。
據阿諾德當時估計,這些飛行物距離他的飛機有32千米遠,它們編隊從鄰近的貝克山飛過。它們在陽光下發出金屬般耀眼的強光,貼著綿長的山脊,高速滑翔。阿諾德順手用工具測了一下那些碟狀飛行器的大小和速度,發現飛行物的編隊長達8000米,每一個飛行物的長度約15米,而速度則在2700千米/小時。要知道,當時最快的噴氣式飛機的速度也隻有900千米/小時!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碟狀飛行物的飛行姿態——它們不停地跳躍著飛行,就像是在水麵上打著水漂的小碟子。
大約16時,他在亞奇瑪著陸後,和當地的幾個飛行員談到此事,隨後他的這一經曆很快在各新聞媒體上曝光。事後,他在形容那些高速飛行的碟狀飛行物時作過一些比喻。他先是覺得它們看上去像是高速行駛的快艇,或是風中飄揚的風箏的尾巴,或者說像是一個碟子在水麵上飛掠而過。很快,一位記者將此話引申為一個新詞:飛碟。從此“飛碟”成為不明飛行物的同義詞,它也與阿諾德的名字緊緊相連了。
1982年,當他已68歲的時候,在他接受了無數次的采訪和盤問後,他仍然堅信:“我在1947年6月24日所見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並不是幻覺。”他還說,在阿諾德事件之後,1948年他駕機飛躍俄勒岡州拉德蘭格市時,又看到了24個不明飛行物,它們看上去更像高速飛行的黑鳥。1952年,他在內華達州沙漠上空飛行時,也看見過飛碟在周圍非常近的樹頂飛行。它們有著堅固的金屬外殼,但又能隨時改變形狀。而他每次遭遇不明飛行物時,都向有關部門提供了目擊報告。
分析
然而,阿諾德事件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雖然人們眾說紛紜,卻始終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當時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美國技術偵察中心,負責收集全球遙控飛機和導彈的情報,他們對阿諾德的證詞作了一定的分析,最後形成兩種意見。
一種認為,阿諾德所見到的隻是列隊飛行的普通噴氣式飛機。他們認為,一般情況下,人無法區分弧角小於0.2′的東西,也就是說,阿諾德根本無法看到32千米以外一個15米大的物體。因此那些飛行物與阿諾德的距離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大,所以他對飛行物速度的判斷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飛行物的速度要大大低於2700千米/小時。而他感到飛行物有跳躍現象,是因為當天天氣很熱,人們透過上升的熱氣流看東西時,就會產生這種現象。
另一種觀點認為,阿諾德經常在羅切斯山脈飛行,因此他對這些碟狀飛行物的定位是準確的,進一步說他所測算的飛行速度也是準確的。另外,阿諾德還說過一個細節,那就是那9個碟狀飛行物可以在崇山峻嶺中曲折穿行,這是一般人造飛機做不到的。因此,那些飛行物應該是一種性能高超並由智慧生命操縱的飛行物。
另外,調查人員在詢問了當地的空管情況之後發現,當天該區並沒有任何軍用飛機做列隊飛行。隨著調查的深入,俄勒岡州的一名地質學家弗雷德·約翰遜也證實,6月24日他在該區考察時確實也看見過類似的碟狀飛行物。
他聲稱:“那天下午,我見到了一些異常奇怪的飛行物,五六個圓盤向南飛去。我隻看了幾秒鍾,可是我發現我的特製手表的磁針猛然間擺動得非常厲害。”
後來,還有專家認為,阿諾德所看到的飛行物應該是地光。當時在聖海倫斯山地震及火山爆發之後,由於喀斯喀特地區在北美洲和太平洋分界線的地質斷層之上,因此成為一種大氣效應——地光出現的頻發區。這種地光形狀多變、非常耀眼,與地震有一定聯係。在後來1957年的拉易斯德謝爾地震之前,人們也看到了天空中有此類不明發光體。它們與阿諾德的描述不無相似之處,實際上是一種摩擦生電現象。
後續
然而不管怎樣,阿諾德事件都是第一個在媒體上公開報道的不明飛行物事件,從而也開創了群眾觀測UFO活動的先河。從此以後,全球有關不明飛行物的目擊報告急劇增加,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僅194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美國各地就發生了百餘起目擊案例。
1947年9月23日發表的美國空軍司令部的一份正式報告中,來自美國航空技術學院、諜報機關和一些飛機發動機研究實驗室的研究者,就飛行圓盤做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第一,所報告的奇異現象真實可信,並非當事人的幻覺;
第二,形狀類似圓盤,體積相當於人造飛行器的目標確實存在;
第三,不排除所研究的不明飛行物案例中有自然現象引起的結果;
第四,這些案例中的不明飛行物有如下特征:起飛速度很快,行動很靈活,避免與人類飛行器或雷達係統接觸,有較高的反應處理能力和反偵察能力;
第五,不明飛行物呈圓形或橢圓形,有金屬外殼,一般沒有聲音。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開始實施以前就已經製訂好的追查UFO的“信號”計劃和“怨恨”計劃。這些調查的結果是,認定UFO並不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但是由於有關目擊報告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情報部門的正常工作,所以從1952年開始的“藍皮書”計劃,不以收集和分析有關報告為重點,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消除公眾對UFO的疑慮上。
無論怎樣,阿諾德事件在整個不明飛行物的曆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它開始,不明飛行物不再隻局限於街談巷議,許多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對它投入了很大人力與物力進行調查,大大促進了這一學科的正常發展。
最後,引用一句肯尼思·阿諾德的話來結束這節內容:
“這類飛行物這些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見,有人說我是第一個發現飛碟的人,顯然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隻不過是把我所看到的真實情況說了出來……我們的人已經登上了月球,如果外星有生命存在的話,它們是會到我們這裏來的。這些飛碟的發現,說明我們不是孤單的,標誌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