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聖代複元古,垂衣貴清真(1 / 2)

是日,驚蟄。翠屏山頂,獵獵罡風。聶虛著青金色孤鬆淩雲袍,帶如意佩。闔眸負手,仿佛欲馮虛禦風而去。身後兩名大報恩寺安排的武僧寂然護在身後。

轟隆一聲,春雷響動!天地之間忽然亮如白晝。光芒轉瞬即逝,嘶嘶淅淅的春雨在開地間揮散,雷聲雖不長,卻沉悶高昂,瞬間打破了寒日籠罩的陰霾,一聲聲滾滾春雷炸響下,萬物勃發,生機盎然。飛潛動植無一不受這春雷影響。

雨水如牛毛一般。灑落下來,並未發出什麼聲響,空氣變的潮濕清新,天地間那一縷寒氣褪去。那渺渺間生出的勃然生機就在這雨水中散開,所有人感覺到天地間的一抹清新與靈動。

如同沉睡多日的人啊,在醒來後,呼吸著早晨第一縷空氣,那一份的清新,那一份春天陽和的氣息,讓所有人變的舒暢。

下方大報恩寺裏的早課也暫停了。往日連綿不絕的誦經聲也久不聞了,天地間變得十分安寧。兩個沙彌們站在聶虛身後,默默看著身前負手而立,玉帶翩然的聶虛,皆任憑春風細雨撒在他們身上!

但奇異的是卻沒有任何雨水能近其身,隻要一靠近就會被輕輕彈走,似乎有無形的波動彈走了一樣,連衣服都沒有濕潤……然後三人盤坐,聶虛的一點心意帶著肉身無限超拔上升,與那肉眼看來不遠卻著實難以抵達的雷雲邊緣慢慢接近。不過在身後沙彌感知裏,卻是聶虛身出白光,乍然消失。

忽然間,仿佛石子入水,蕩起漣漪。聶虛終於從茫茫白光中融於了一處所在,慢慢的身體感知也漸漸恢複。隻見此處,梵氣彌羅,碧霄縹緲,茫茫然不見日月星辰。

無邊碧霄梵氣之中,隱現蒼莽十萬,綿延起伏,不知其高,不知其遠。

山頂有神雷玉城巍然高矗,高八十一裏,為億萬雲光電氣籠罩,光電如海,億萬威光,照臨三界。

山中有雷池,一名雷澤,澤中有蟲焉,人麵龍身,朱鱗火鬣,電目血舌,吱吱有聲,名曰:雷水蛭,如人間水蛭相類,不計其數。群蛭困居雷澤,不得越雷池而出。

山中又有大雷林,以赤焰為幹,紫電為枝,青霜為葉,霹靂為根,漫山遍野。罡風吹過,電氣騰騰,如怒海波生,轟發烈震。

其中有大雷木三棵,俱高萬丈,生根紅玉土中,彼此盤根錯節,樹冠如傘蓋狀。忽然,樹根土壤漸漸鬆動,自那紅玉之土裏鑽出三件物事來。

隻見形容如雉,分紫、紅、青三色,火冠玉喙,血目鋼爪,背上骨棘倒生,有翅無羽,全憑兩條粗腿蹦跳而行,忽然一起振翅長鳴,聲如霹靂,滿山雷火漸漸彙聚,裹住三隻雉形怪物,須臾凝結,粘稠有若實質。

三個雉怪在雷光火電中歡喜縱跳,身形忽地一齊煉去,化作赤青紫三道人影,駕馭虹氣飛起,直落入山頂雷城裏。

雷城中央乃一開闊大殿,其中電芒交織,煌煌紫雲火焰洶湧,怒雷翻滾如海。三道人影所化雷尊穩坐玉座,吞雷吐煙,形容獰猛,聶虛正要仔細看去,卻發現看之不清,聽之不明。

猛然間高遠處一聲霹靂炸響,乾坤震動,雷火紛落,隻見整座雷山搖撼,雷城晃動,漫漫電光雲海深處,當其時也,神雷如怒,電光萬頃,無窮無量紫色雷球懸浮虛空雷海風口浪巔。然後朝聶虛處迅速落下。

聶虛雖身處烈烈雷光火電,紅霞紫煙之間,身卻不動,手結青帝印。任那雷霆落下,隻將身內七十二種地煞元氣催動,默默接引這虛無雷界之中的九天真罡、紫府天罡、冰魄神罡、真龍神罡、五火神罡、北鬥天罡、青龍神罡、紫電雷罡、碧落天罡、太白仙罡、星宿天罡、風雷天罡、天火真罡、五色神罡、巨靈真罡、南明火罡等三十六種乾天罡氣。

隨著三十六種乾天罡氣慢慢以玄竅之中自然而然生出的那股中之黃氣為引子融入七十二種地煞氣時,聶虛隻感覺周身一拜零八個竅穴中的神靈胚胎越發靈動。仿佛從之前一無所知的死物變化成了真人一般。

隨著雷球不停的擊打,身體中那一百零八尊身神也在雷霆中潛藏的奇異生機牽引下,慢慢合為一體,變化為一尊無量高大,蒼茫,古老。穿行混沌鴻冥,殺戮一切惡神,傳播無盡生機,諸神都要臣服,諸天都要讚頌他的榮耀的神祗。

隻見這尊神祗雙頭六臂。四眼空洞,卻能夠讓人看到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手中握著石戈,紫矛,青劍,鐵城。身纏繞一條蒼龍,足踏一隻魔虎,手中也結著青帝印。

隻見那蒼龍顫動,如大龍神一般在神祗身上梭行,散發出道“炁”、“亙”炁,亙性舛,道性正,亙生道,亙亂道,道製亙,亙道交衍,派化萬物。

亙道二氣,相輔相成,推衍萬物。隨著神祗真身吸收那“亙道”二炁,隻見那神祗的“玄關一竅”振動一百零八次,忽然打開。周身一百零八竅竅竅俱開,每一竅中又有十二隱竅,合計一萬二千九百六十竅。

全身八萬四千毛孔皆悉閉合,圓滿無漏。周身三百六十節點,一齊化開,百脈流暢,神炁衝動。隨後,隻見神祗真形慢慢變化,結成一顆小小星辰。內現金色天妙世界。世界中,各有天仙帝王,首冠寶華,衣搖仙彩,乘鶴駕鸞,往來無礙,於此蓮幹,明如水晶,其直參空,根蟠玉海,圓徑萬裏,中有寶樓琛闕,瓊宮瑰殿,層壘鬱峨,所現靈觀,不可思說,及以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