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中期,奧地利醫生奧恩布魯格為一個病人治病,但直到病人死了也沒有找到病因。他征得病人家屬的同意後,進行了屍體解剖,結果一看:“天啦,原來是病人胸腔內積滿了膿水!要是早知道是患這樣的病,病人是不會死的。”奧恩布魯格為這件事深深自責,“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診斷出這種疾病呢?”
他經過苦苦的思索之後,忽然想到了他當酒商的父親叩擊酒桶的動作:他父親用手指上下叩擊酒桶的側麵,從木製酒桶發出的聲音就可判斷出酒桶裏是否有酒,或大致有多少酒。“用這種方法可不可以叩擊病人的胸部,來診斷病人胸部的病情呢?”
於是,奧恩布魯格就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試驗。經過多次試驗、觀察,1761年,他終於發明了叩診法,並出版了專著《新的診斷》一書。直到今日,叩診法仍在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