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監測是指對生態環境的觀測係統,並在觀測基礎上對生物圈狀態或生物圈的某種情況進行評估,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可能引起生物圈的變化做出預測。

在監視過程中科學家們可以確定周圍環境中最重要成分--空氣、土壤、水受汙染的程度。對生物、生態係統和人的健康狀態做出評估。監測研究可以獲得關於被觀察對象狀況的信息。監測研究的任務不是去改造周圍環境、改變周圍環境的質量。這些要由其他部門去做。

生態觀測分幾個等級:全球性監測、國家級監測、區域性監測和局部性監測。全球性監測可以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發展作出評價,它監測整個生物圈。今於人類關注的正是全球的許多生態指標。人類密切關注著臭氧層的狀況、二氧化碳的濃度、地球的平均濕度等指標。這一監測得到了許多國際組織的配合。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態監測部門,由它們來組織規劃本國對周圍環境狀態的監測。根據觀測規劃,俄羅斯將監察放射性核素、重金屬和殺蟲劑對土壤、動植物、食品所造成的汙染。我國的每一個地區都要根據本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來執行規劃。每一個州或每一個共和國內都有居民點、林場、水域,那裏都需要進行係統的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