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號”火箭安裝有兩套控製係統,其中一套裝在芯級儀器艙內,為平台式慣性製導係統,另一套裝在第二級上,是捷聯式慣性製導係統。有1個積分加速度表裝在箭體縱向部位,用來測量飛行時軸向的運行速度。
在飛行的不同階段,“東方號”火箭飛行姿態的控製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助推級和芯一級一起工作時,由4台助推發動機的8個遊動推力室和芯一級發動機的4個遊動推力室提供姿態控製力矩,4個尾翼起穩定飛行作用;當助推器分離後,芯一級單獨工作時,由芯一級4個遊動推力室控製飛行姿態;第二級飛行時,則利用渦輪廢氣為動力的4個小噴管控製姿態。
俄羅斯曾用“衛星號”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號”運載火箭,就是以“衛星號”為基礎改進發展而來的。它從1958年開始研製,1959年1月2日在拜科努爾發射場首次發射,載荷為“月球1號”探測器。此後,俄羅斯對這一類火箭進行了較大的改進,轉而發射衛星式無人飛船。1960年1月,俄羅斯成功發射2艘無人飛船進行亞軌道飛行,接著又發射了1艘無人飛船進行繞地飛行。1961年4月12日,“東方號”運載火箭將人類的第1艘載人飛船送上太空。據了解,該火箭共發射了6艘“東方號”飛船、2艘“上升號”飛船。以後,主要被用來發射各種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流星係列氣象衛星等。一直到1991年底,“東方號”運載火箭共發射162次。
4.運載火箭的地麵試驗及其作用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運載火箭能夠順利進行發射,在發射之前要對火箭做如下幾項試驗:
(1)氣動性能試驗
該項試驗也稱風洞試驗,它是在可行性論證和方案設計階段,利用運載火箭的模型在不同類型、不同風速的風洞中吹風,來測量火箭總體或某一部分的氣動特性參數,為運載火箭總體方案的設計和載荷計算、氣動熱環境計算、控製係統方案設計和防熱結構設計等提供充足的依據。
(2)箭體結構試驗
在方案設計和初樣設計階段,為了驗證箭體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結構分析是否正確,以及對組成箭體的各個部分、組件的模樣件或初樣產品進行單獨的或聯合的試驗。箭體結構試驗包括靜強度試驗、動特性試驗和熱試驗。靜強度試驗用來測定和研究箭體在靜載荷作用下的應變特性、變形情況和承載能力等;動特性試驗包括振動、衝擊、噪聲、液體推進劑等在貯箱中的晃動和火箭發動機、推進劑輸送係統與箭體結構之間的縱向偶合振動等試驗,用來研究和分析箭體結構的基本動力特性和在各種動力環境下箭體結構的耐力;熱試驗用來研究箭體結構在外載荷和熱環境共同作用下的結構強度和剛度。
(3)發動機試車
發動機試車是工作量很大的一項地麵試驗,分模樣發動機可行性驗證試車、初樣發動機性能和結構方案試車、試樣發動機鑒定試車和批生產發動機驗收試車等。1台性能穩定、工作可靠的發動機需要進行大量各種類型的地麵試車才能研製出來。
(4)電子係統綜合匹配試驗
運載火箭上的各電子係統在同時通電工作的情況下,需要在地麵將各係統放在一起進行聯合通電試驗,以此來檢驗係統本身的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協調、有無相互幹擾。通過地麵的綜合匹配試驗協調各係統產生的幹擾,並為最終製定運載火箭的測試和發射程序提供依據。
(5)全箭振動試驗
全箭振動試驗又稱火箭動力特性試驗,它是指在初樣設計階段,用和真實火箭一樣大小的振動試驗火箭在振動試驗塔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振動特性試驗,測量火箭箭體的振型、固有振動頻率和結構阻尼係數等動力特性參數,為箭體結構、動力裝置係統、姿態控製係統和載荷計算等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