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蜂類的毒液(1 / 3)

現在輪到用化學問題來搗亂了。從化學上看來,膜翅目昆蟲的毒液各有千秋,蜂類擁有各種各樣成分的毒液,主要由酸性和堿性兩類物質構成。大多數捕獵性昆蟲隻擁有酸性的毒液,正是由於這種毒液而使獵物保持生命活力,而並非它們的智慧。

在承認這些化學反應真實有效的前提下,我試圖研究它們所導致的結果,但一切卻是白費力氣。我將各種溶液注射進昆蟲體內,包括酸性的、堿性的和中性溶液,比如氨水、酒精和鬆節油等。我所觀察到的結果與捕獵性昆蟲蜇刺的結果完全一致,即獵物被麻痹但依舊保持一定的生命活力,並且從觸須和口器的活動可以看出來。當然,試驗也會存在失敗,我用蘸過這些液體的針刺時,結果並不理想,而且刺的傷口明顯過大,根本無法與昆蟲蜇針準確的攻擊及細小的傷口相提並論,昆蟲的蜇針是經過反複的嚐試後,才具有無比的自信和高度的準確性。另外,我還要補充一個條件,就是試驗對象的神經鏈要相對比較集中,比如說像象蟲、吉丁和金龜子等那樣的昆蟲。對這些昆蟲的麻醉手術,隻需要向它們的胸甲和胸部的節間膜刺一下就可以完成,比如節腹泥蜂就是這樣消滅獵物的。在這種情況下,注入刺激性強的液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且少量的液體對於試驗對象的損害,並沒有什麼大的效果。而對於那些神經節相對分散的昆蟲,必須一個一個進行專門的麻痹手術,這種方法更是不可行的。試驗對象會由於被過度麻醉而一命嗚呼,因此,我十分慚愧地求助於那些比我權威的人士,他們一直反複采用原始的試驗,也許這些試驗能使我們解決那些化學家的批評和非議。

既然已經找到獲得成功的方法,為什麼還要在深奧的黑暗裏繼續摸索呢?既然隻要簡單地借助於事實就可以迎刃而解,為什麼還要依靠無用的酸堿反應呢?在肯定昆蟲隻通過它的酸性毒液才保持食物新鮮的觀點前,最好還是看看蜜蜂的蜇針是否能在酸堿毒液作用下偶然產生像專家麻醉一樣的效果,盡管蜜蜂蜇針蜇刺的靈巧性被明確否定了,但是我們的化學家沒想到這個辦法,因為在試驗室裏,簡單明了的方法總是被拒之門外。因此,我的職責就是要完善這一小小的不足,我打算研究蜂類的首領 —蜜蜂是否擅長麻痹而不殺死對手的捕 獵藝術。

這個試驗存在很多的困難,盡管這不能作為放棄的原因。首先,用我剛才捕到的那隻蜜蜂來試驗是根本不可行的,重複沒有價值的試驗耗盡了我的耐心。蜇針必須準確刺進捕獵性昆蟲刺入的部位,但那不聽話的家夥瘋狂地扭動,雜亂無章地亂刺,從來刺不到我想要它刺的部位,很多時候沒刺到獵物反而刺傷了我的手指。為了稍稍控製這根不馴服的蜇針,我隻有用剪刀把蜜蜂腹部剪下來,然後立即用小鑷子夾起來,使蜇針靠近要刺的部位。

大家都了解這樣的常識,在死亡突然襲擊蜜蜂腹部時,蜜蜂的腹部不需要頭部的命令,還能保持一會兒蜇刺的狀態,我恰如其分地利用了這一點。還有一個對我有幫助的因素是,蜜蜂帶刺的蜇針可以停留在獵物的傷口中,使我能夠準確觀察蜇針的攻擊點。假如蜇針過快地從獵物體內抽出,我就把握不住蜇刺的效果。另外,如果獵物組織透明,我便能夠辨別蜇針攻擊的方向,直線刺入就會一舉成功,斜著刺入就不起作用。上麵談到的都是這種試驗法的優點。

下麵講講它的不足的地方,被卸下來的蜜蜂腹部雖然比整個蜜蜂更為馴服一些,可是同樣也不能達到我的要求,它仍然不能完全被控製,下針點也無法精確控製。我希望它從這一點刺入,可它一點兒也不服從我的鑷子,倔強地偏偏刺入那一點,盡管偏差不大,但要使刺的神經中樞不受傷害必須要非常靠近。我希望它垂直刺入,它總是作對,絕大部分是斜著刺入,而且僅僅刺穿了獵物的表皮層。

1%的成功就有99%的失敗,我已經說得有點厭煩了。

我還要贅述一點,我不會告訴任何人被蜜蜂蜇針刺中有多麼痛。

相反,在大多數情況下,被捕獵性昆蟲蜇傷也沒有大的關係,我的皮膚敏感性並不比別人差,但我對此並不在意。我觸摸飛蝗泥蜂、砂泥蜂和土蜂,不用提防它們的蜇針。我已經重複不止一次,現在為了把事件緣由弄清楚,我再次提醒讀者回到過去。在沒有清楚化學性能或其他已知性能的情況下,我們隻有一個方法比較它們的毒液,即被蜇刺的傷痛程度,其餘的一切仍舊沒有答案。此外,任何一種毒液,即使是響尾蛇的毒液,對於它產生可怕後果的原因,到現在都還沒有人弄清楚。

根據這種獨特的傷痛狀況,我將蜜蜂的蜇針當做麻醉針,就像那些麻醉專家一樣蜇刺獵物,它的一針應該等效或常常超出麻醉專家們所造成的傷痛數倍。因此,我想用各種情況的試驗得出五花八門的結果:蜇針不聽使喚、刺得或淺或深、或斜或正、用力過大、抽搐的腹部注入的毒液不等量、攻擊神經中樞或僅影響周邊組織等。

試驗結果的確如此,極為混亂。蜜蜂蜇刺的對象出現了麻痹、偏癱、行動失調、一直或暫時殘廢、遭刺後馬上恢複過來和立即死掉等各種情況。將這100多次嚐試全都說出來,會白白浪費紙墨,如果不從中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則毫無益處,因此,我將這些嚐試進行了歸納,並舉例來說明。

一隻巨型白額螽斯,是我們地區最強壯的螽斯,它的前足所在的前胸中心點被蜇刺,蜇針直穿而入。蟋蟀和距螽的捕獵者蜇的也是這個部位,一蜇之後,這隻白額螽斯暴跳如雷,竭力掙紮,隨後便跌落一旁,癱在了地上。前足已經麻痹了,但是其餘的足仍可以活動。白額螽斯側身癱瘓不再掙紮,過了一會兒,隻有觸角和唇須輕微的顫動、腹部的劇烈痙攣和產卵管的強烈伸縮,表明它還沒有死去,但是,隻要稍微輕觸它的 4隻後足,後足還是能動彈,尤其是第三對粗 壯的大腿還能突然進行有力的亂踢。第二天和第一天的情形類似,隻不過麻痹程度加重,中足也麻痹了。第三天,6隻腳已經全部不能活動了,但是觸角、觸須及產卵管仍能活動。距螽的胸部被朗格多克飛蝗泥蜂蜇了 3次後,它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且會到命若遊絲的地步。到了第四天,深黑的體色表明螽斯已經死了。

從上麵的例子我可得出兩個明確的結論:第一個結論是蜜蜂的毒液是劇毒無比的,隻要對著神經中樞一蜇,在4天的時間裏,就取了直翅目中最龐大的、體格最健壯的白額螽斯的性命。第二個結論是,最初麻痹隻影響到神經節所控製的前足,而後緩慢地向第二對足蔓延,最後影響到第三對足,局部的作用能擴散開來。因此,對於捕獵性昆蟲的受害者,麻醉很容易發生擴散現象,但在捕獵性昆蟲的進攻中卻不起作用。在產卵期快要來臨的時候,蟲卵一開始就要求獵物完全失去知覺,所以,所有控製運動的神經中樞在被蜇時,就迅速地被毒液摧毀。

現在我來解釋捕獵昆蟲的毒液好像沒痛覺的原因。如果它的毒液和蜜蜂的毒液一樣強,一蜇便會奪去獵物的生命,否則對於獵手尤其是卵,獵物的劇烈運動有著巨大的威脅。然而,它借著溫和的動作,將毒液慢慢注入各種中樞神經,就像對付幼蟲時一樣,這樣獵物必定立刻動彈不得,另外,盡管獵物被蜇了很多針,也不會立刻就死去,這是麻醉師另一個令人讚歎的才能,它們的毒液,用力注入,卻作用遲緩。飛蝗泥蜂麻醉了自己幼蟲的食物,將毒素減弱,大大減了毒液量,而複仇的蜜蜂會增強排出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