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株將死的櫻桃樹上,生活著一種黑如炭精的小個子櫟黑天牛。這是研究天牛幼蟲生活習性的絕佳機會。我可以了解在天牛幼蟲外形和身體結構不變時其本能是否改變。我想知道這種天牛家族中的小個子是否也有大個子天牛同樣的天賦異稟?如果本能是由昆蟲的結構所決定,我就可以從兩種天牛的身上找到非常相似的地方。如果本能隻是昆蟲結構派生的一種特殊的才能,那麼本能就是變化多樣的。
這不得不引起了我又一次的思考:是工具支配職業行為,還是職業行為決定工具呢?本能是身體結構派生的,還是本能是由身體結構服務的呢?這棵櫻桃樹將會給我們提供明確的答案。
我用鋒利的平鏟輕輕地剝開這株櫻桃樹斑駁的樹皮,在樹皮下聚居著一群櫟黑天牛的幼蟲。它們有的體格弱小,也有的體格強健,此外,還有一些蛹。這些情景表明,櫟黑天牛的幼蟲期也是3年,天牛科昆蟲的幼蟲期大多都是3年。我劈開樹幹,再劈碎,在內部其他地
方再沒有發現櫟黑天牛幼蟲的蹤跡,所有的幼蟲群體都居住在樹幹和樹皮之間。在那兒一條條蛀痕緊密聚集在一起,縱橫交錯,有的窄如小巷,有的比較寬敞,呈現出一個彎彎曲曲、錯綜複雜的迷宮。這個迷宮的前門通向樹木的表皮層,後門連接樹木的韌皮部。這表明,小個子天牛幼蟲的生活方式與大個子天牛幼蟲的有所不同,小個子天牛的幼蟲隻齧噬樹幹薄薄的外層,依靠樹皮隱蔽,而大個子天牛的幼蟲卻在樹幹內部安家落戶,就地取食。
其實,兩種天牛的主要區別還是在它們進入蛹期前的準備工作上。以櫻桃樹為生的小個子天牛幼蟲離開表皮層,鑽入了樹幹內約2個拇指深的地方,在身後留下一條寬敞的通道,並且通道口用了一塊完整無缺的樹皮,小心細致地遮蔽起來。這條寬敞的蛀痕就是將來的成蟲逃出樹幹的通道,在通道出口的樹皮就是遮掩的帷幔。最後,在樹幹內部,幼蟲辛辛苦苦為蟲蛹挖掘出一間簡陋的居室。這是一間3~4厘米長、1厘米寬的橄欖形居室,家徒四壁,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像在橡樹生活的大個子天牛幼蟲那樣,用木纖維織成的絨布裝飾房間。居室的門首先是被一層纖維質木屑堵塞,然後第二層是礦物質的封蓋,比大個子的封蓋稍微小了一點兒。接著最後一層是厚厚的細木屑覆於鈣質封蓋的凹麵上。這樣,堅實的壁壘就竣工了。還有必要提一下,幼蟲在蛹期睡臥時是否把頭朝向與門相反的方向?當然不是,因為沒有幼蟲會忘記這至關重要的一節。
總之,我們還注意到,兩種天牛建造了同樣結構的房間封蓋,都是礦質並且呈新月形。無論是從化學成分上還是類似栗殼的結構特征上,兩種天牛構築的封蓋除了大小不同外,兩者簡直如出一轍。但是據我了解,還沒有其他天牛科昆蟲能夠從事這樣的工作。另外,我非常樂意加上一點兒補充完整天牛的普遍特征,那就是它們蛹的房間都是用鈣質材料板封起來的。
盡管結構相同,然而這兩種天牛的習性並不會因此有很多的相似點。以橡樹為食的大個子天牛隱居在樹幹幽幽深處,而以櫻桃樹為食的小個子天牛就宿營在淺淺的皮層上。在為變態而從事的準備工作中,前者由樹幹深處爬到樹表,後者則由樹表鑽入樹幹裏。前者臨危不懼,而後者則抱頭鼠竄,在樹幹內尋求安全隱蔽所;前者用木纖維的絨裝扮居室,而後者卻甘居陋室。如果說工作的結果幾乎一樣,那麼工作的方式卻是南轅北轍。可見,工具並不決定職業行為。這就是上麵一大一小的天牛給我們的啟示。
我還可以從其他種類的天牛科昆蟲那裏尋找有力的證據。我沒有刻意選擇它們,隻是隨著我的發現隨機舉出一些例子。生活在黑楊樹上的軋花天牛和生活在櫻桃樹上的天使魚楔天牛,是同屬不同種的昆蟲,所以,它們具有同樣的身體組織結構,同樣的挖掘工具。以楊樹為食的軋花天牛和以橡樹為食的天牛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差不多。它也居住在樹幹內部,臨近蛹期時,就向外開鑿一條長廊,長廊的出口敞著或者由還沒有鑿開的樹皮遮蔽著。然後,它又返回去,並且用木屑砌成壁壘堵塞住通道;它在距樹心約20厘米的地方,為進入蛹期挖鑿出一間居室,也不進行裝飾,隻有一長條細木屑作為防禦敵害之物。當需要從樹幹中逃生出去的時候,成年天牛隻需用足將木屑推到身後,在它麵前就是一條完全暢通無阻的大道。在有些情況下,通道出口有一層樹皮窗簾遮蓋,由於這層樹皮不僅非常的柔軟,而且薄如蟬翼,可以用螯牙輕鬆地除去。
天使魚楔天牛是模仿與它同在一屋簷下、以櫻桃樹為食的櫟黑天牛的生活習性,它的幼蟲也居於樹皮與樹幹之間。為了完成變態,它隻向內鑽而不向外鑽,在與樹表平行、相距不到1毫米的邊緣地
帶,挖鑿了一間圓柱形、兩頭呈半球狀的居室。然後用木質纖維將居室簡單地裝飾了一番,沒有門廳,隻有一大團木屑築成的壁壘堵塞了入口。因此,天使魚楔天牛的成蟲隻需把堆在門口的木屑清除了,就可以看見一層薄薄的樹皮,餘下的工作就是用螯牙將樹皮層輕鬆地鑽開。我們在這裏又看到了經典回放:擁有相同挖掘工具的兩種昆蟲,卻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從事工作。
吉丁,同天牛科昆蟲一樣,也有齧噬、破壞樹木的嗜好,無論是生機盎然的健康好樹,還是病樹殘枝,都會在劫難逃。它也會向我們重複天牛的論證。青銅吉丁主要寄居在黑楊樹上,它的幼蟲鑽入樹幹內部,並在裏麵獲取食物。變蛹時,幼蟲在靠近樹表的地方建造了一間橄欖形的扁平的居室。臥室的後部是一條已經塞滿蛀屑的長廊,而前部則伸向一個短短的彎曲度較小的門廳。門廳的門上有一塊不足1
毫米厚完完整整的樹皮,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防禦屏障,既沒有建造壁壘,也沒有阻塞木屑。要想走出家門,吉丁成蟲隻需戳穿薄薄的無足輕重的木層,然後咬破樹皮就可以了。
九點吉丁鑽進杏樹幹內生活,就像青銅吉丁鑽入楊樹幹中一樣。
它的幼蟲在杏樹內部,通常開鑿與樹軸平行的非常扁平的長廊,緊接著,在距離表層 3~4厘米深的地方,九點吉丁的幼蟲突然改變了挖掘的方向,使通道成肘形彎曲,通向樹表。於是,它身體的前方鑿出一條筆直的通道,沿著最短的路線前進,而不像原先那樣彎曲不規則地前行。因為九點吉丁的成蟲呈圓柱形,身上的甲殼無法折疊,因而需要圓柱形的通道,而幼蟲的腳部比較寬大,其他部位變得窄小,就像條帶子,需要的是非常扁平的通道,並且背部的乳突可以在通道頂上借力。可見,這又正是由於對未來敏銳的預測,促使它改變了開鑿通道工程的藍圖。昔日,幼蟲開鑿的一條裂縫般狹長而高度很低的通道,適合它在樹幹深處居無定所地流浪。現在,這樣筆直的圓柱形通道,就算是打孔機也不一定能夠有這麼高的準確度。九點吉丁幼蟲為將來成蟲而對通道結構所做的突然改變,使我再一次深思它精準的預見能力。
圓柱形的通道出口沿直線最短距離穿透薄薄的表皮纖維,一般情況下,有一個半徑很大的拐彎將垂直通道與水平通道連接起來,這樣可以讓有堅硬甲殼保護的吉丁成蟲暢通無阻地通過。圓柱形通道是一條離樹皮不到 2毫米的盲腸道,成蟲出來時僅僅需要完成穿透這層完整的樹板和外麵的樹皮即可。幼蟲完成這些準備工作後,就在按原路返回時,用一層蛀下的細木屑加固通道盡頭的木窗簾,並沿途放置細木屑將通道完全堵住;到了通道盡頭,它根本沒心思去裝飾居室,頭朝出口倒頭就睡了。
在戶外枯舊的老鬆樹樁裏,我發現了許多八點吉丁。這些鬆樹的根外層堅硬,然而中間卻非常柔軟,像火絨一樣鬆散。在這柔軟的、散發著樹脂香味的樹樁中,八點吉丁的幼蟲安居樂業。變態時,這些幼蟲便離開了中間的世外桃源,鑽進了堅硬的木層中。在那裏它們挖鑿出一些25~30毫米的、呈橄欖形而略顯扁平的居室。這些居室的長軸總是垂直於地麵。居室盡頭延伸著一條或筆直寬敞、或略為彎曲的通道,有的通道口安在了樹樁的橫截麵上,有的則處於樹樁的一側。所有的通道幾乎都是完全通暢的,就連逃出的窗門也直接對外敞開。另外,幼蟲也會將開鑿出口的工作留給成蟲來完成,不過概率很小。然而,因為通道口的木層薄得可以透光,所以這件工作並不是難事。對於成蟲而言,如果說方便的通道是必要的,那麼,對於蛹而言,防禦的壁壘對於蛹的生命安全也是必要的,因此幼蟲會用咬得很細的,與普通木屑明顯不同的糊狀木屑堵住自由通道出口。在通道底部,同樣有一層木屑糊將居室同幼蟲蛀的扁平長廊分隔開來,這些都是幼蟲的分內之事。最後,用放大鏡可以看到,居室的四壁掛有一張由分割得很細的木纖維織成的絨毯。這種用木纖維絨裝飾的方法,是齧噬橡樹的神天牛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我認為無論是吉丁科還是天牛科昆蟲,這種藝術在木棲昆蟲中是經常發生的。
看完了這些由樹幹中心爬向樹皮的流浪者,讓我再說一說由樹表潛入樹幹內部的昆蟲。一種小個子的齧噬櫻桃樹的露尾吉丁,它的幼蟲居住在樹幹和樹皮之間。變態時,這個小個子和其他昆蟲一樣,開始為將來和目前的需求而忙碌起來。為了給將來的成蟲提供有利條件,幼蟲首先齧噬樹皮的木質部掘成一個通道,同時保留了外層樹皮的帷幔。然後,在樹幹中鑿出一個豎直的井狀居室,並用不堅韌的木屑堵住出口,以方便將來弱小的成蟲可以很容易從居室中爬出去。幼蟲用黏性液體在井狀居室頂上將細木屑粘成一層封蓋,因此,這項工作也最耗時。最後,幼蟲為自己築好了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