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難得糊塗,樂於裝聾作啞、息事寧人(3 / 3)

一個女孩要到深圳去闖一闖,臨行前去看望一個過去十分要好的朋友。當朋友得知她要到深圳發展時,不但沒有鼓勵她,反而嘲笑她說:“你在這個小地方還沒混出個樣來,就要到深圳去發展?深圳就缺你呀!那是什麼地方?!走在街上迎麵遇到3個人,就有兩個是本科生,一個是博士生!中專生到那裏怎麼混啊!我看比你強的人,出去的也沒幾個發展得好的,我看你還是好好想一想吧!作為朋友我提醒你,要看清自己有多大本事。”女孩聽了這話很是生氣,起身離開了朋友的家。在她腦海裏,始終記著朋友這句話。

作為朋友,在這個時候即使不說鼓勵的話,也不應該潑冷水,這會傷害朋友的自尊心,影響日後的交往。

可見,生活中的說話問題不是小問題,一旦偶有閃失就會招來許多麻煩。因此,說話一定要有分寸,不能太糊塗,以免給自己造成交際“壁壘”。

話多不如話少

古語有雲“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如果你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又不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說得多了,難免會暴露出很多問題,如果這些東西被你的競爭對手或者別有用心的小人所掌握,並以此製定出相應的策略來對付你,你就會陷入極端被動的境地,甚至會因此招致禍端。

《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到周朝觀禮,進了後稷的廟,見有3尊金鑄人像,幾次閉口不說話,而是在金人像背後題字:“這是古時說話小心的人,要以他為戒啊!不要多說話,多說話就會有更多過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禍害。不要說沒什麼危害,那是很大的災禍。”

綜觀中國曆史,有些人在為人處世方麵蒙受這種災禍,歸根結底最大的災禍莫過於說話太多。

南北朝時,賀若敦為晉的大將,自以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於同僚之下,看到別人做了大將軍,唯獨自己沒有被晉升,心中十分不服氣,口中多有抱怨之詞,決心與別人爭個雌雄。

不久,他奉調參加討伐平湘洲戰役,打了個勝仗之後,全軍凱旋,這應該算是為國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自以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賞,不料由於種種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來的職務,為此他大發怨言。

晉公宇文護聽了以後,十分惱怒,把他從中州刺史任上調回來,迫使他自殺,臨死之前他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誌平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誌。我是因為這舌頭把命都丟了,這個教訓你不能不記住呀!”說完,便拿起錐子,狠狠地刺破了兒子的舌頭,想讓他記住這血的教訓。

光陰似箭,轉眼幾十年過去了,賀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領大將軍,他沒有記住父親的教訓,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不斷,自認為當個宰相也是應該的。不久,還不如他的楊素卻做了尚書右仆射,而他仍為將軍,未被提拔,他氣不打一處來,不滿的情緒和怨言便時常流露出來。

後來一些話傳到了皇帝耳朵裏,賀若弼被逮捕下獄。隋文帝楊堅責備他說:“你這個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為是、自以為別人不是的心太猛;隨口胡說、目無長官的心太猛。”因為他有功,不久也就被放了。他還不吸取教訓,又對其他人誇耀他和皇太子之間的關係,說:“皇太子楊勇跟我之間情誼深厚,連高度的機密也都對我附耳相告,言無不盡。”

後來楊勇在隋文帝那裏失勢,楊廣取而代之為皇太子,賀若弼的處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裏大放厥詞,就把他召來說:“我用高熲、楊素為宰相,你多次在眾人麵前放肆地說‘這兩個人隻會吃飯,什麼也不會幹’,這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我這個皇帝也是廢物不成?”賀若弼回答說:“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楊素是我舅舅的兒子,我了解他們,我也確實說過他們不適合擔當宰相的話。”這時因他言語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連,都揭發他過去說的那些對朝廷不滿的話,並聲稱他罪當處死。

隋文帝見了對賀若弼說:“大臣們對你都十分的厭煩,要求嚴格執行法度,你自己尋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賀若弼辯解說:“我曾憑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長江活捉了陳叔寶,希望您能看在過去功勞的份上,給我留條活命吧!”隋文帝說:“你將出征陳國時,對高熲說,‘陳叔寶被削平,問題是我們這些功臣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高熲對你說,‘我向你保證,皇上絕對不會這樣。’是吧?等到消滅了陳叔寶,你就要求當內史,又要求當仆射。這一切功勞過去我已格外予以重賞了,何必再提呢?”賀若弼說:“我確實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賞,今天還希望格外地賞我活命。”此時他再也不攻擊別人。隋文帝考慮了一些日子,念他勞苦功高,隻將他貶職為民。

父子兩代人,同樣是因言多而壞事,所以要忍那些不該講的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禍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底不願為他人所知的事情。有時候,這些秘密可能是一些不太體麵、不太光彩的事情。如果你在無意之中將自己的秘密泄露給別人,你的秘密很快就不再是秘密,而且還有可能損害你的形象,甚至還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你的秘密來打擊、壓製你。

小竇是某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於沒有被重用。

小竇和同事李為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李為在宿舍裏共飲。兩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酒已微醉的小竇向李為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兒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小竇在公司3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李為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李為為業務部副經理,小竇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小竇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李為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李為便找到總經理,向總經理談了小竇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小竇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由此可見,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懂得“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道理,才不會惹禍上身,才能在社交中遊刃有餘。

要得到幸福就不可太計較

兩個再好不過的戀人,也是兩個獨立的“世界”。這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隻能互相映照、互相諒解,最大可能地去異求同,而決不可能完全重合為一。鑒於此,為使小家庭裏的愛情之花常開不萎,都能開開心心地去從事社會工作,就要從互相映照、互相諒解和去異求同上下工夫,這就是“方圓”維係家庭和睦的真諦所在了。但令人煩惱的是,這兩個相愛的人,卻往往表現出極為強烈的不信任,總想把對方了解得一清二楚,總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總懷疑對方對自己的忠貞。有理論家把這類現象歸納為由於“愛”而產生的恐懼症,是獲得之後的最不願意失去。對於控製對方,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尤其是女人,最容易表現出不容對方喘息的執著。

據資料記載,湖南省的某個山區,曾流傳過一種用女人自己創造的文字來寫成的“女書”,裏麵全是隻有女人才看得懂的秘密。書中有關於“蠱”藥的配製方法,是妻子專門用來對付丈夫的。在丈夫出門辦事時,女人會按出門時間的長短,把一定量的“蠱”藥放入男人的飯菜裏,待他吃下,告訴他到時候一定得回來,男人就會嗖地嚇出一身冷汗,牢記時間一刻也不敢耽誤地趕回來,向老婆討足量的解藥吃。如果耽擱了行程,沒有如期回到老婆身邊,就會棄屍他鄉的。至於特別喜歡盯梢兒,動不動就搞點兒心理測試,從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找出移情別戀的毛病來,則是許多女人和男子的通病了。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美麗”的悲劇故事,叫做《秋胡戲妻》,說的是男人的不是。但用當代的觀點看問題,悲劇裏的女人本來是受害者,因為“醋”勁十足,才至性命不保的。

故事中有一個叫秋胡的人,娶妻5天後就離家到外地做官去了。5年之後春風得意地回來了,快走到自家村莊的時候,看見田野裏有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在采桑葉,把這個秋胡看呆了,就下了馬車走到女子麵前,以就餐、求宿、許金進行挑逗,結果被女子一一回絕。回家後,見過父母,使人召回妻子,一看,竟是那位采桑葉的婦人。秋胡覺得慚愧不說,妻子開始數落起他來,說他離別父母5年了,不是著急回家,反而調戲路邊的婦人,是不孝、是不義。不孝的人,就會對君不忠;不義的人,則會做官不清。於是,出村往東跑去,投河自盡了。按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采桑的女子沒有對調戲她的男人立即頂撞回去或馬上走開,雖為拒絕卻有周旋之嫌,這就失去了貞節,就應該選擇去死了。所以,後人為了表彰她的節烈,建起了一座座的“秋胡廟”,廟裏供奉的卻是這位青年女子,因為她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就用她丈夫的名字做了廟名。其實,這位女子大可不必這樣認真,她的丈夫已經表示慚愧了,她也並沒有什麼輕佻的言行,完全可以教訓丈夫幾句,就什麼都過去了。她的丈夫甚至可以用已經認出了她,隻不過是故意開個玩笑試探她的忠貞來掩飾,如此,夫貴妻榮,豈不皆大歡喜?關鍵就是這位女子心裏沒有“方圓”的處世方法,尤其對丈夫的期望值過高,認為丈夫將來一定不會忠於他們的愛情,與其將來難受,不如現在一死了之,結果白白斷送了年輕的生命。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古代的悲劇故事並不過時,在現實生活裏,因為丈夫的拈花惹草,或者隻是懷疑丈夫另有第三者,於是爭吵、糾纏中自殺殉情的也大有人在。在戀愛、婚姻的問題上,男人往往比女子想得開些,真發現妻子在感情上有問題,自己覺得窩囊,陽剛之氣湧上來,索性來個一刀兩斷者有之;也有怕以後娶不上媳婦或為了孩子的,就幹脆裝起“方圓”來,隻勸女子改過了之,歲月長著呢,時過境遷的時候也是有的,說不準夫妻倆又恩愛如初,小日子真就紅紅火火地過起來了呢!

生活就是如此,要得到幸福就不可太計較,否則就隻能嚐到苦澀和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