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眼光犀利,擁有拋開表象辨本質的本領(3 / 3)

掃描式反饋試探。向許多方向(對象)發出一個或多個信息,聽取各種反映,從比較中尋找目標。如建立信息網絡、領導出馬微服私訪、找人聊天等。掃描反饋試探是對被考察對象的外圍進行考察,其反饋的信息有一定真實性,但也有一些失真信息,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反複調查了解,隻有這樣才能看準人、用好人。

聚合式反饋試探。把有關人員集中在一起,向他們發出信息,馬上聽取反映,如開調查會、進行民意測驗、民主評議幹部,投信任票。使用這種方式要注意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確定具體方法。一般來說,民主意識較強的單位,可以選用公開性的具體方法,如開調查會等;民主意識較差的單位,就要選用非公開性的具體方法。

輻射式反饋試探。為了獲得對某個人的有效信息,同時向上下左右、四麵八方發出信息,聽取反映。如發調查信、“放試探性思想氣球”等等。解放軍某部有個連隊年初老兵退伍後,在確定好骨幹名單呈報上級審批之前,利用非正式渠道向下麵吹了風。結果戰士們對預提對象的賈某意見很大,有的直接反映到連部。根據戰士們反映的線索,連隊對賈某又專門做了調查,發現他與地方女青年拉拉扯扯,並有些不正當的來往。於是,連裏立即撤下了他的骨幹提升報告,並對其進行了嚴肅處理。另外,戰士們對五班副班長小馬反映較好,經黨支部考察了解決定呈報小馬為五班班長,保證了連隊骨幹隊伍的純潔性和戰鬥性。實踐證明,輻射式反饋試探發出信息的範圍廣泛,反饋的信息量大,便於領導者客觀地考察人,有較強的真實性。

2.直接反饋試探。

直接反饋試探是指領導者對被考察對象本人直接輸入一定的信息,根據信息反饋情況來分析判斷其德才表現。直接反饋試探又分語言式和行為式兩種形式。

語言式反饋試探。所謂語言式反饋試探,顧名思義就是領導者用語言形式來考察人。如找應聘者個別談話,考察其德才情況;向應聘者出其不意地提出問題,觀察對方的反應能力;對於已經知道的事佯作不知,詢問應聘者,用計謀試探對方是否誠實等等。

行為式反饋試探。所謂行為式反饋試探,就是領導者通過向應聘者委派任務,根據任務完成的情況來識別人。行為式反饋試探既可以識別人的才能,又可以鑒別人的誠實。有一次,楚國的屈原回到自己的故鄉選拔人才。考試之後,他發現有99個人的考卷成績相同,都應列為頭名,隻有一個人稍差,可以列為第二。這樣一來,僅頭名二名加起來就有100人。屈原知道這是考題泄密,於是決定進行複試。屈原宣布:“現在正是穀雨季節,你們每人帶一點兒穀種回去,秋後以收穀為卷。”隨後,分給每人穀種100顆。秋後交卷時,99個頭名都讓家人背筐挑擔,爭著多交穀子,隻有那個考第二名的農家小夥子捧著一個小土罐,最後一個來到府門。屈原逐個檢驗每個人的成績,他看到那成筐成擔的穀子,臉色陰沉沉的,當看到青年農民的小土罐時眼睛一亮,興奮地問:“你一共收了多少顆穀子?”小夥子不安地回答說:“900多顆,您發的穀種有97顆不發芽,隻有這3顆打糧食。”那99個頭名聽到這裏,“哄”地一聲大笑起來。屈原卻嚴肅地大聲說:“這個青年最誠實,他是這次當選的唯一賢才。我發給每人的穀種都有97顆煮熟的,你們卻都交來這麼多穀子,顯然是假的。”屈原別出心裁地用3顆穀種辨出了賢才,顯然這種行為反饋試探是成功的。這是試探“誠”的事例。為了保證反饋信息的真實性,一般來說,反饋試探是在對方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尤其是直接反饋試探,所以領導者一定要注意保密性,切不要讓對方看出來是故意耍的“小把戲”。

要準確、客觀地識人,以免錯失有用之才

如何識別一個人是我們生存時必須掌握的一項本領。而我們識人時難免會摻雜一些個人主觀因素,以自己的尺子去度量他人。從根本上來講,這種識人的方法不利於我們對某個人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四點,以免錯失有用之才。

1.不要以出身辨人才

公孫鞅是曆史上有名的“人才”,卻差點兒被“以出身辨人才”的偏見所埋沒和扼殺。公孫鞅是魏相公叔痤的家臣,盡管公叔痤死前極力推薦,要魏惠王“以國事聽之”重用公孫鞅,而魏惠王卻因公孫鞅是家臣的身份而看不起他,認為公叔痤病得糊塗亂說話。公叔痤死後,魏惠王拒絕任用公孫鞅,而一些嫉賢妒能者企圖加以陷害,公孫鞅隻好投奔秦國,為秦孝公所重用。結果秦國日強,魏國日弱,這與公孫鞅到秦國後充分施展其治國安邦的卓越才華是密不可分的。

2.不要求全責備

人無完人,求全責備隻會讓你一無所獲。子思向衛侯推薦苟變,說:“苟變的軍事才能可以統帥500輛戰車。”衛侯說:“我了解他的軍事才能,但是他當年任稅官收繳民稅時,曾經吃過人家兩個雞蛋,所以我不能用他。”子思說:“君主選用人才,就像木匠選用木材一樣,要用其所長,棄其所短。即使幾抱粗的參天大樹,也會有幾尺腐爛的地方,好的木匠不會因為有腐爛的地方就拋棄良材大木。目前您身處戰亂之世選拔得力將領,隻是因為吃了人家兩個雞蛋的小過錯而拋棄國家棟梁的將才,這事可千萬不要傳到國外去啊!”衛侯謝了又謝,說:“您的話我牢記在心。”

漢武帝劉邦任用陳平做都尉時,眾將多有疑義,說他在家時曾與其嫂子私通,且在為官期間又有受賄行為,是一個亂臣和小人。劉邦經過審慎的考察後,得知陳平的小疵不足以掩其大才,於是沒有摒棄他,反提他為護軍中尉,在以後的歲月中,陳平屢建功勳,輔佐劉邦奪得漢室天下。陳平盜嫂、收受賄賂固然是瑕疵,而劉邦在用人識才上能容人之過,舉其義端,這不能不說是他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識人切忌求全責備,科學地對待人的短處和長處,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誌之一。

3.不要以自己的尺子丈量別人

以己觀人,就是以己心度他心,以個人的經曆、學識、觀點、內心思想為標準、為參照來判斷他人的思想活動。在識人問題上必須克服這種偏見。這種人愛用自己的心理去猜度別人。自己跟人過不去,可他總覺得別人也跟自己過不去;自己好說東道西,可他總覺得是別人在說東道西;明明是自己愛占小便宜,可他總覺得是別人在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如此等等。在現實生活中,以己度人則表現為:他們比較喜歡跟自己脾氣、秉性、興趣、專長相同的人在一起,而比較厭惡跟自己脾氣、秉性、興趣、專長不相一致的人。這就會影響他對人才個性特征的正確認識,造成親近一些人、疏遠一些人,或重用一些人、嫌棄一些人。宋徽宗時的高俅,原本是大文豪蘇東坡的書童,後來轉到駙馬王詵門下。高俅的德行是不可舉的,但因其鑽營有方,又有一技之長——球踢得好,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榮華富貴,這隻怪那個皇帝以己觀人,結果壞了大事。

4.不要主觀臆斷

有的人喜歡想當然地去識別一個人,沒有事實根據,跟著感覺走。識別一個人忌主觀臆想、憑空猜測,應該有一定事實依據,否則會冤枉好人。從前有一個人遺失了一把斧頭,他懷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於是,他就暗中觀察小孩的行動,不論是言語與動作,或是神態與舉止,怎麼看都覺得像是偷斧頭的人。因為沒有證據,所以也就沒有辦法揭發。隔了幾天,他在後山找到遺失的斧頭,原來是自己弄丟的。從此之後,他再去觀察隔壁的小孩,再怎麼看也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作為衡量別人的標準,主觀意識太強,經常會造成識人的錯誤與偏差。

在讚揚聲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生活中,被別人追捧、讚揚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如對方是因為愛,就會有偏袒;如是因為害怕,就會有不顧事實地討好;如是因為有求於自己,便會有虛誇。所以,我們必須在一片讚揚聲中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

歐洲有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30歲便已享譽全球,而且也已經有了美滿的家庭。有一年,她到鄰國開一場個人演唱會,這場演唱會的門票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搶購一空。

表演結束之後,歌唱家和她的丈夫、兒子從劇場裏走了出來,隻見堵在門口的歌迷們一下子全擁了上來,將他們團團圍住。每個人都熱烈地呼喊著歌唱家的名字,還不乏讚美與羨慕的話。

有人恭維歌唱家大學一畢業就開始走紅了,而且年紀輕輕便進入國家級的歌劇院,成為劇院裏最重要的演員;還有人恭維歌唱家,說她25歲時就被評為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人恭維歌唱家有個腰纏萬貫的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且還生了這麼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當人們議論的時候,歌唱家隻是安靜地聆聽,沒有任何回應與解答。

直到人們把話說完後,她才緩緩地開口說:“首先,我要謝謝大家對我和我家人的讚美,我很開心能夠與你們分享快樂。隻是,我必須坦白地告訴大家,其實你們隻看到我們風光的一麵,我們還有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你們所誇獎的這個充滿笑容的男孩,很不幸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此外,他還有一個姐姐,是個需要長年關在家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勇敢地說出這一席話,當場讓所有人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不能不為這位歌唱家的理智和清醒喝彩!有多少人曾經在一片讚揚聲中迷惑了雙眼,最終導致了失敗。最令人扼腕歎息的恐怕該是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了。

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以種田為業。方仲永長到5歲時便能做詩,並且詩的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值得玩味。縣裏的人對此感到很驚訝,慢慢地都把他的父親高看一等,有的還拿錢給他們。他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方仲永四處拜見縣裏有名望的人,讓他表演做詩,卻不抓緊孩子的學習。到最後,方仲永已與眾人無異。他的聰明才智最終被完全埋沒了。

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物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成功,對待他人的讚美,他們謙虛理智,有的甚至還很反感別人對他的讚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對英倫之護衛有卓越功勳。戰後在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擬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銅像置於公園,令眾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榮高興還來不及,但丘吉爾卻一口回絕。他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屎,還是請免了吧。”

牛頓是傑出的學者、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為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出版了《光學》一書,確定了冷卻定律,創製了反射望遠鏡,還是微積分學的創始人……功績顯赫、光彩照人。可當聽到朋友們讚揚他的時候,他卻說:“不要那麼說,我不知道世人會怎麼看我。不過我自己隻覺得好像一個孩子在海邊玩耍的時候,偶爾拾到幾隻光亮的貝殼。但關於大海的真正知識,我還沒有發現呢。”

有這樣謙遜好學、永不滿足的精神,牛頓的成功是必然的。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正是因為有了正確對待他人讚揚的態度和謙遜好學的精神,才達到人生的光輝頂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