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口吃男孩,有了輕鬆的微笑(1 / 2)

一個男孩走進了心理谘詢室。一見麵,我就發覺他口吃,因為他還沒出聲,嘴唇眉眼就先出現不少多餘的動作。在他艱難的敘述中,我知道他的確是為口吃前來谘詢的。

“先請坐,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不用急。”我知道,口吃,不僅會給人帶來語言上的障礙,還會使人產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因此,我盡力營造著輕鬆的氛圍。“我們之間的談話不同於通常師生間的談話,我們應該是知心朋友,知心朋友才互相訴說自己的難處,是不是?一點也不用緊張,坐下來慢慢聊,好不好?”

他有了笑容,顯得輕鬆多了,語言表達也開始有點流利了。

“你看,你現在講話比剛才好多啦!”我及時肯定。“剛才太緊張了……第一次……第一次到您這來……又不知道……心理谘詢……怎麼回事……現在,輕鬆多了。”他和我已經能較為正常地對話了。“正是這樣啊,”我接過話題,“麵對權威或有求於人時,由於身心緊張,人往往容易口吃或口吃較重。而在平時談笑或跟小孩兒說話時,由於身心較放鬆,就不容易口吃或口吃較輕。所以,在臨場談話前,應鬆弛一下四肢及麵部的肌肉,意念下沉,做做深呼吸。一句話,努力使身心放鬆,這是能流利講話的心理基礎。你剛才已經有了切身體驗,是不是覺得身心放鬆好得多?這就是克服口吃的第一個方法——臨場放鬆法。你有意識地進行一下放鬆訓練好不好?”

“好,好!”他微笑著回答。由於他還要去上自習,我們第一次談話就到此結束了。臨別,我給了他一個任務:“你留意觀察一下,看你周圍是不是也有不少口吃的人。過幾天,我們再聊。”幾天後,那個男孩找到我,一見麵就說:“老師,真是怪事,平時不留意,這幾天留意觀察了一下,發現口吃的人還真不少呢!”言語間沒有絲毫的幸災樂禍,隻是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驚奇。

“好!你看,剛才的講話你一點也沒口吃。”我有意識地渲染一種好氣氛。

經我一提,他也明顯地意識到了這一點。驚喜之餘又生出疑惑,喃喃地說:“奇怪。”

“一點也不奇怪,”我說,“剛才你是急切想告訴我自己的‘重大發現’,沒有意識到‘自我’,就是說,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越是意識到自我的存在,越是感到到‘我在講話’,越是在意他人的態度,就越容易口吃。相反,越是‘忘我’就越不容易口吃。是不是這樣?”

他笑著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所以,你應該主動地創造一種‘忘我’的講話情境,把‘我在講話’‘我講得如何’的意識盡量淡化以至消除。有時候,幹脆學習扮演某一角色說話,先單獨練習,再到陌生場合,以進入角色的狀態與人對話。再逐漸”遷移“到生活中來,你也就習慣了淡化‘自我’或忘記‘自我’的談話方式了,這可以叫做淡忘自我法。”

“淡忘自我法,有道理。”他默念著。接著又對自己“口吃的人還真不少”的發現表示懷疑。

我分析說:“一點也不用懷疑,你的觀察很正確。許多人都可能在一定情境下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發生口吃,青少年更是如此。因為青少年時期,正是自我意識最強的時期,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你觀察的結果正反映了這一點。這正好給你一個啟示:許多人都口吃,說明口吃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必顧慮重重。顧慮一消除,沉重的心理負擔也就拋到了九霄雲外,語言表達就會好得多。再退一步說,就是口吃較重的人,也該消除對後果的顧慮,這樣想:比不能談話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對後果的顧慮減輕了,心理障礙也就減少了,講話自然也就流暢起來了。對了,這正是克服口吃的一個方法——消除顧慮法。”

至此,我已向他介紹了幾種必要的心理療法。我建議他先練習一段時間。因為,口吃基本是心理的問題,一般心理問題解決了,口吃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隻要增強自信,通過心理調節,口吃一般都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