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口吃男孩,有了輕鬆的微笑(2 / 2)

過了一段時間,他來找我說:“張老師,您幫了我的大忙,好多了,好多了,不太口吃了。隻是,有時候著急了,特別是開頭,還口吃,這該怎麼辦?”

“聽你剛才較從容的談話,基本沒有了口吃,該為你祝賀。”我高興地說,“至於你現在的問題,我再介紹三個語言訓練的方法:一個是舒緩平穩法,一個是節奏發音法,一個是首字突破法。為什麼口吃的人在唱歌、低吟、朗誦時幾乎不發生口吃呢?就因為唱歌、低吟、朗誦時有節奏,而且節奏緩慢。所以,應練習用細、慢、輕、柔的語調談話,努力避免急、快、猛、重的談話。同時,還可以悄悄地打拍子。這種慢節奏的練習,特別要用在第一句特別是第一個字上,或用在一個節奏單位的第一個字上。因此,開始說話時,更應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慢,輕,再慢,再輕’。這樣,氣流輕緩,發音器官也就不容易出現阻礙。第一字及第一句的語調平緩了,就突破了第一關,會有利於整個講話的效果。以上三個方法結合訓練,也就解決了你剛才的難題。怎麼樣,試試看?”

男孩很有興致,我們用一節兒歌當場進行了實際的訓練。訓練方式如下:

村裏有條/大鐵牛,不會吃草/愛喝油。尾巴/拖著/大梳子,梳得/田裏/光溜溜。村裏/有條/大鐵牛,太陽/落山/還在吼。問它/耕地/累不累,光是/呼隆/不開口。

用上麵的兒歌練習時,所謂舒緩平穩法,就是把每個字都用舒緩的語氣以拖音的方式來發音;所謂節奏發音法,就是凡是確“/”的地方都停頓一下;所謂首字突破法,就是把帶點的字都如同“耳語”似的,輕輕地說出來。

隨著我們的練習,男孩輕鬆地笑了起來,發音越來越流利。我建議他自己回去可以隨便找一段詩歌來這樣練習發音。

隨後,我告訴他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試試下麵一些輔助性的發音方法:

(1)深深吸氣。如果發現自己要口吃時,就停下來有意識地深深地吸一口氣,再說話。

(2)動作配合。用一些與言詞有關的動作來配合說話。比如別人問你考分是多少,這時你就可以一麵緩慢地伸出兩個指頭比成“八”,一麵說:“80分”。

(3)含糊其辭。我們平常說話不是每個字都發得清清楚楚,很多字是含含糊糊地一帶而過。初學外語的人,不易聽懂外國人說話,這就是因為不少字發音含糊的緣故。中國人說話也是這樣,如我們說“中國人”三個字時,仔細聽聽,隻有“中”字還清楚,其他二字都很含糊。尤其是“國”字發音更是一帶而過。有些口吃患者一遇上難發的字,總想發音清楚,就容易在這個字上卡住。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含糊其辭,一帶而過。

(4)換字迂回。遇上難發音現象時,可以采取迂回戰術。就是在前麵加上一兩個無意義的字,或換個同義詞代替一下。暫時策略地迂回一下,不要不講策略地硬拚,這樣是有好處的。

(5)麵帶微笑。保持一種微笑從容的風度,也能起積極作用。這樣能調整一下心情,也有助於一些方法的運用。

(6)動作矯正。通過矯正伴隨動作來矯正口吃。比如,伴隨頸部偏斜動作的口吃患者,最初因為說話困難,想用足氣力說出話來,因而促使頸部的偏斜,多次重複以後,養成習慣,後來說話稍微用力,頸部就要發生偏斜。針對這一現象患者在進行語聲訓練時,就應特別注意自己的頸部,不讓它偏斜。經過多次的矯正訓練,這種伴隨動作就會和口吃的吃音,同時獲得矯正。

我強調說:“不要在這些輔助性方法上多費心思,關鍵的還是前麵的三個心理調節方法和三個語言訓練的方法,隻要用到位了,就基本最終矯正了口吃。”

這次,男孩信心十足地走出了心理谘詢室。過了幾天,男孩告訴我,現在,他已經基本能用舒緩流利的語言交流了。“您的方法真管用!”告別時男孩留給我一個輕鬆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