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善美·康樂(1 / 3)

世人並非隻在指導方能行善,許多人甚至具有天生的行善動機,這正如在另一些人身上具有一種天生的惡行的天性一樣。較輕的行惡隻是表現為脾氣粗暴、好勇爭強、自以為是之類;而較重的行惡則表現為忌賢妒能和禍害他人。這種人以別人的災難發跡,並且總是落井下石,他們還不如《聖經》中那條舔瘡為生的惡狗,而更像那些在人的傷口上聚集的蒼蠅。

《人生論》

善的表現良多。如果一個人對異鄉人寬仁有禮,他的心就不是與其他陸地隔絕的孤島,而是與整個世界相聯,如果他對別人的痛苦悲哀懷有悲情,那就是說,他的心是那種為奉獻止痛香膏而使自身受傷的名貴的杜仲;如果他不計較別人對他的冒犯行為,那就是說,他的心靈高踞於不受傷害的處所。如果他對小的恩惠也心懷感激,那就是說,他看重的是人們的感情而不是他們的財產。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他像聖保羅那樣盡善盡美,那就是說,他已與基督自身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品格。

《人生論》

有些醫生對病人的脾氣過於遷就,以致不堅持正確的治療措施;有些醫生則過分遵循醫書藥理,以致對病人的體質情況不予充分的考慮。應該請那種介於這二者之間的醫生,若此等良醫難覓,則各請一名綜合之。最後別忘了,有病時既要請醫道高明的名醫,又要請熟悉你身體狀況的大夫。

《隨筆集》

此道中有一種醫家規則沒有包含的智慧。什麼有益健康,什麼會傷身體,人對此的自我觀察才是保健之最佳良藥;不過更安全的觀察結論應該是“這於我不甚相宜,所以我將棄之”,而不應該是“我覺得這對我無妨,所以我要用之”。須知少時的血氣方剛往往縱容過度行為,而行為無度終將欠下一筆年老時須還的舊債。應該意識到年齡的增長,別老想做事不減當年,因為歲月畢竟不饒人。對主食之驟然改變須非常謹慎,如果非改不可,則副食品亦須有相應改變;須知自然之道和治國之道有一個相同的秘訣,即百事之更新比一事之鼎革更為安全。應經常審視你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習慣,若判定某種習氣有害,則須設法逐漸將其戒除;但若發現因改變某習性而引起不適,你也不妨故態複萌;因為很難區分何為公認的有益於健康的習慣,何為對你個人有益並相宜的習性。日常生活中應該無憂無慮,自得其樂,此乃延年益壽的秘訣之一。

《隨筆集》

至於人之所感所思,當避免嫉妒、焦慮、憂憤以及過度欣喜和暗自悲傷,亦當避免思其力之所不及、其智之所不能。應該讓心中懷有憧憬,懷有並非狂喜的愉悅和並不過量的多種情趣,並懷有仰慕和驚歎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奇感;還應讓頭腦中充滿莊重而多彩的思考對象,如曆史、神話以及對自然的研究。若你從不用藥物維護健康,當你一旦需用藥物時身體將不適應;而若你平時使用藥物太多,生病時用藥則不會有顯著療效。筆者讚成按季節變換食品,而不讚成經常服用藥物,除非服藥已成為一種習慣;須知營養食品對身體多有調護而少有傷害。對身體的異常情況不可掉以輕心,而須及時請醫求診。生病時應注重調養,健康時應注重鍛煉,因為平時注重鍛煉者患微恙一般都不必求醫,隻需注意飲食和調養便可痊愈。塞爾蘇斯若非一個哲人而隻是一名醫生,那他就絕不可能把以下見解作為健康長壽的要領:人應交替采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過應傾向更宜人的一種,如時而節食時而飽餐,但更多時是飽餐;時而熬夜時而早眠,但更多時是早眠;時而靜養時而運動,但更多的是運動;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樣生理機能可得到嗬護,同時亦可防止疾病。

《隨筆集》

善與宗教中所談到的“博愛”相符,但它不如博愛那麼過度。過度的權欲使天使墮落;過度的貪欲使人類的祖先失去了樂園。但是博愛是不會過度的,無論是神或人,都不會因過度而得到災難。

《人生論》

我認為“善”的本義,就是滿懷熱忱為人謀利,它近乎希臘人所說的慈善與仁慈精神,但意義還要深遠。我把利人的行為稱為“善”,而把利人的天性稱為“性善”。

《人生論》

在一切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中,善是高尚者,因為它是上帝的美德。如果沒有這種美德,人類就成為一群忙碌的、卑劣之物,不會優於一種害蟲。

《人生論》

向善的天性在人性中留有很深的印痕,以致這種天性即使不向人類表達,也會及於其他生物。我們可以在土耳其人中見到情形,該族人性格凶殘,然而對禽獸卻很慈悲,我們發現他們常將恩惠施於家禽野獸。據旅行者布斯貝記述,一個歐洲女人在君士坦丁堡因為戲弄一隻鳥,險些被人用石頭打死。

《人生論》

然而在這種善和博愛的美德中,也存謬誤。意大利人有句奚落人的俗語:“他因為太好,而成了廢物。”意大利的博學之士尼科洛·馬基雅維裏對此深以為然,他以幾乎明確的語言寫道:“基督教的教條把善良人作為祭品奉獻給暴虐者。”他這樣說,是因為從未有過任何法律、教派或學說像基督教這樣對善極力推祟。因而,為了免受恥辱和危險,我們最好能夠知道這種優秀的行為錯在何處。

《人生論》

大凡卓越之美,都有某種奇妙之處。誰也說不出阿佩勒斯和阿爾伯特·丟勒究竟哪一位是更出色的滑稽者:其中一位是按照幾何學的比例來畫人,另一位則從幾個形象迥異的麵孔中選取最好的部分來創作一張完美的麵頰。我想,這樣的作品,除了作者本人,誰也不會喜歡。並非說我認為一個畫家不可以創造一張比以前好看的臉孔,而是說他應當靠一種靈感去創作而非依靠什麼規則去描繪。誰都會看見一些麵孔,如果你把它們一塊一塊地加以審視,你就會發現哪一塊都不好,但是假設把各個部分湊在一起,你就會覺得那些麵孔妙不可言。

《人生論》

關於美的比較,我認為容貌之美優於裝束之美,優雅的舉止之美又勝於單純的容貌之美。但美的最高境界,是既不能用形象來表現,也不是目所能及的。

《人生論》

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隻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美》

美德有如寶石,最好是用素淨的東西鑲嵌。

《論說文集》

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

《論人生》

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隻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人生》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論人生》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論美》

與其常服藥餌,不如按季節變更食物。

《隨筆集》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於保持……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隻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美》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論美》

論起美來,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動作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

《論人生》

健康的軀體是靈魂的客廳,而病體則是監獄。

《學識的增長》

堅定是美德的基礎。

《科學知識的增長》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繪出來。

《論美》

最美的東西是無法用畫筆表現的。

《隨筆集》

如果美的精華在於文雅的動作這句話不錯,老年人比青年人往往美得多這個事實當然不足為奇了。拉丁諺語說得好:“秋天的美才真正美”。因為隻有帶著寬容的意味,並且承認青年人的美是由於他們年輕,才可以說青年人美。

《論美》

在美的方麵,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是繪畫所表現不出來的,對生命的第一眼印象也是如此,沒有哪一種高度的美不在比例上現出幾分奇特。很難斷定在亞帕利斯和杜勒兩位畫家之中哪一位比較膚淺,杜勒要按照幾何比例去畫人像,而亞帕利斯卻從許多麵孔中選擇最好的部分去畫一個最美的麵孔。我認為這兩種畫像不能叫任何人滿意,除掉畫家自己。我並非說畫家不應該把麵孔畫得比實際更美,我隻說他在畫的時候,應該憑一種得心應手的輕巧(就像音樂家奏出一個優美的曲調那樣),而不是憑死規矩。我們常看到一些麵孔,就其中各部分孤立地看,就看不出絲毫優點;但就整體看,它們卻顯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