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處事·交際(1 / 3)

一個人去某國遊曆,如果未能提前掌握一點該國的語言,就等同於去上學,而不是旅行。

《論遊曆》

年輕人出遊時,能有一名教習或可靠仆夫相伴隨,我以為最好。監護人既通曉該國語言,又曾經去過其地,必能向他指明所去之國中有哪些景物值得遊觀,有哪些人士需要結識,乃至在彼處可以學到什麼。不如此這個人便仿佛隻是蒙麵而行,兩眼摸黑,以致所見不廣。不過每每有這種情形,海行之際,煙水茫茫,海天一片,往往無甚足觀,遊人此時遂多作日記;而走早路時,可觀之事物殊多,幾乎應接不暇,於是日記之事遂廢;仿佛日記之記與不記,全憑偶然,而與原定之遊觀目的了無相關,甚可怪也。然而日記之事何時亦不應廢。

《論遊曆》

在遊曆之中,至少有這些事物值得瀏覽:君王的宮廷,尤其是接見外賓之所;法庭,最好是正在審案的法庭;教會會議、教堂和寺院和那兒遺存的紀念物;城鎮的牆垣和舊時堡壘;還有商埠和港灣,古物和墟址;圖書館、學院;航運和海軍;靠近大都市的宏偉而豪華美麗的房屋和花園;軍械庫、兵工廠、倉庫、交易所;金融市場;貨棧;馬術練習、擊劍、士兵訓練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上流人士經常光顧的戲院;盛放珍珠袍服的寶庫;櫥櫃和奇物。總的說,所去的地方中值得記住的一切,向導應當對此作出認真的調查。至於凱旋式、假麵劇、宴席、婚禮、葬儀、處決人之類的景象,人們不應念念不忘,不過也不應匆匆錯過。

《論遊曆》

對年輕人來說,遊曆是一種教育;對年長者來說,遊曆則是一種經驗。

《論遊曆》

在一個城市中不要逗留太久,具體時間視該地的價值而定。而且,在一個城市或小鎮作停留時,應該變換居住地點,從城鎮的一端搬遷到另一端和結交熟人。還應該與同胞分處,不要與他們呆在一起,應在可以遇見遊曆國家的名流的地方就餐;遷往異處時,應該設法得到別人的引薦,去拜訪居住在他所遷居之處的某位名流,這樣就可有很多收獲,還可縮短行期。

《論遊曆》

在遊曆中最應當去結識的就是大使的秘書或者雇員,這樣一來你雖然隻到過有限幾個國家,卻可得到許多不同國家的經驗。

《論遊曆》

在旅行時還應當去拜訪享有盛名的人物,為的是可以借此分辨出是否名實相稱,至於爭吵,則應小心謹慎地避免,紛爭的原因通常在於女人、健康、語言禁忌。一個人應該認識到,與躁急的、愛爭鬥的人為伍該怎樣小心,因為他們會把你拖人他們自身的爭鬥中去,給他帶來危險。

《論遊曆》

在遊曆結束回到故鄉以後,不可把所遊曆的國家完全拋諸腦後,而應與他所結交的最有價值的那些人保持通信往來。

《論遊曆》

遊曆應體現在與別人的談話中,而不應體現在服飾或儀態上。在談話上,最好是先回答別人的提問了,而不是爭於敘述自己的經曆,不應該讓人看到用國外的習慣取代自己國家的習慣而成為忘記祖先風俗的人,而應當是把從國外學到的高雅習俗移入本國習俗之中。

《論遊曆》

猜疑如同蝙蝠,永遠在黑夜裏飛翔。猜疑應有所節製,最好被徹底製止。因為它使人陷人迷惘,而且也有損於事業,使之不能順利進展。猜疑易使君王行使暴政,丈夫心懷嫉妒,智者優柔寡斷。猜疑這種毛病,它不在人的心裏,而在腦中,即便那些天性勇敢的人,例如英國國王亨利七世,也會產生多疑的思想,而且,世界上再沒有人比他更愛懷疑,也沒有人比他更加勇敢。但以他的性格和能力,猜疑對他的傷害不致太深,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不會隨便猜疑,他們總要有一番調查。但在天性怯懦的人那裏,猜疑則滋長迅速。疑心很重的人,最大的問題是對事物的了解不徹底。因此,人們應當盡量對事情多一些掌握,不要把猜疑之心掩藏起來,這樣才能解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