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請托者》
有句話是,Iniquumpeas,utaequumferal[超過合浮阻度的要求才能得接近合理限度的滿足],這條妙法對一個比較得寵的人往往適用;否則一項高要求的提出便隻能是漸進的。原因是,如果所托的人一開始便回絕了我們,那麼我們便會不僅從此失去了那個辦事人,還會連同我們過去對他的許多好處也都一並失去。我們一向以為向某位大人物求封證明信不是多大難事;但不可忘記,如若那作書的理由不夠正當,是會損害其大名的。
《論請托者》
世上的惡事再無過於那批專為求情托人而費盡心機的人,這類人對公務正事實在是一種巨毒大害,瘟疫災難。
《論請托者》
不修邊幅的人,必須有超人的才華美德,就好像沒有襯景的寶石必定是很珍貴的一樣。
《論禮節與儀容》
一個人好深人觀察的話便可以看到,才華也和經商一樣。小利來得快捷,而大利則比較稀疏。同樣,小小的舉止常常得到高度的稱讚,因為這小節是常為人所注意的;而施展大才的機會則仿佛節日,少之又少。因此,一個人若有好的舉止,那對他的名譽大有好處,如同伊莎貝拉女王說過的那樣,它們就好像長遠的推薦書。
《論禮節與儀容》
好的舉止的獲得,是從不藐視它們開始的,因為一個人隻要不藐視舉止,他自然會在他人身上樂於察看這些東西,其餘的則要靠自己。因為假如他很矯情,要表現好的舉止,那他的舉止就會很不得體。
《論禮節與儀容》
有些人的舉止猶如詩句,其中的每個音節都經過推敲,這樣一個拘於小節上的人不能成就大業;而全然不講禮儀就等於教別人跟他一樣,結果是使人對於他少了尊重之心。尤其在與生人交往或處理正事時更要注重禮節。但是無休無止地講禮節,並且把禮節推崇到高於一切的地步,那不但是繁瑣,並且還能減少旁人對他的信賴。不能否認,在言辭之間表達一種誠懇適宜的恭維方式是受歡迎的。
《論禮節與儀容》
一個人與同伴的關係一定是親密的,因此矜持一點有益;在下級中是一定可以得到敬重的,因此親切為佳。
《論禮節與儀容》
凡事一旦做得太過分,便會惹人煩。好心助人是好的,隻要顯出是出於尊重,而並非你天生多情樂施。
《論禮節與儀容》
通常在讚同別人的時候,應當談談自己的想法。你如果跟他有同樣的看法,要略加分別;你如果讚成他的論點,還要加上其他的理由。人們一定要留心,不可太恭維,因為如果這樣,則不管他們在其他方麵怎樣出色,嫉妒他的人一定會加以拍馬屁的惡名,有損他的美德。
《論禮節與儀容》
在事務中過於多禮有害,所以所羅門說:“看風的人不能下種,看雲的人將不能豐收。”
《論禮節與儀容》
人們的舉止好比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鬆一點,才能行動自如。
《論禮芍與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