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自省·警浦(1 / 3)

有人曾問狄摩西尼,一個演說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他回答說:表演。其次呢?表演。再其次呢?還是表演。

這個故事也許人所共知,然而值得人深長思考。

狄摩西尼是一名演說家,他所說的是他最了解的事情,在他所稱頌的事情上,他並不擅長。然而他卻把表演看得如此之重,以至高踞於其他種種卓越的才能之上,這實在令人驚訝。

在一般說來人性中聰慧總要少於愚蠢,而那些表演的才華又最容易打動愚者的心靈,它正是利用了人性的愚蠢。

《論勇敢》

如果要問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勇氣;第二,勇氣;第三,還是勇氣。盡管勇氣隻不過是無知和卑賤的產物,它比處理世事的其他才能要低,但是它卻能迷惑和控製那些見識短淺或勇氣不足的人,而這種人恰恰數目最多,並且它還能在有識之士軟弱時將他們征月反。

《論勇敢》

我們看到,勇氣在民主製國家中顯示奇效,而在貴族製或君主製國家中則無甚作為,富有勇氣者總是在行動之初收效較大,但很快就每況愈下了,因為匹夫之勇難以貫徹始終。

《論勇敢》

在政治生活中,許多政界人物如同江湖術士一樣富有勇氣,但他們的勇氣同樣不會持久。他們許諾要辦種種大事,但是最終都十分可恥地失敗了,然而他們卻勇氣十足地對此輕描淡寫,永遠再不提及。

《論勇敢》

在智慧的人看來,匹夫的勇氣多少顯得滑稽,大膽容易荒唐。當人們看到膽大之徒陷於窘境時其麵容萎縮尤其可笑不已,通常人們在感到羞愧時總會有些臉紅心跳,但對大膽之徒來說,身陷窘境時,他們仿佛下棋時出現了僵局,盡管沒有被將死,可棋子卻不能挪動了。

《論勇敢》

匹夫之勇總是盲目的,因為它看不見危險和困難。因此,它在策動時有害,而在實行時有益。所以,膽大之徒不宜擔當決策的首腦而應當將他們當做幹將來指使,因為在策動時最好能預見危險,而在實行時則最好目無危險,除非那些危險是毀滅性的。

《論勇敢》

掩飾隻是怯弱者的智謀,而強者則無需掩飾自己。因此,在政治生活中弱者總是慣於掩飾的人。

《論掩飾》

塔西佗說:“利維婭與她丈夫的足智多謀和她兒子的弄虛作假旗鼓相當。”意思是說奧古斯都善用計謀而提比略善作掩飾。當穆西阿奴斯慫恿韋斯帕斯舉兵攻打維特利烏斯時,他說:“我們起兵反對的既不是奧古斯都的敏銳判斷,也不是提比略言而不露的深沉。”

這些話區分了智謀與掩飾的特征。

《論掩飾》

一個人須有透徹的判斷力,他才能看出什麼事情應當公開,什麼事情應當保密,什麼事情應當半隱半顯,而且確切地了解這一切(這些治國處世的藝術)的分寸,對他來說,掩飾的習慣是一種障礙和一大缺點。

《論掩飾》

如果一個人難以具備明晰的判斷,那他就隻能以詭秘的方式為生。因為當一個人不能隨機應變和作出決斷時,他就隻能采取大體上看來最為安全和謹慎的行為,這如同一個看不清道路的人要輕步徐行一樣。

曆來最有能力的人都是些坦率和誠懇的人,都有誠實的名聲。但他們更像訓練有素的良馬,深知何時當走,何時當停;並且當他們掩飾了確需掩飾的事情時,廣為流傳的關於他們的說法也會使他們的掩飾不為人知。

《論掩飾》

通常說來一個人的掩飾可分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行蹤隱秘、緘默不語、保守秘密,即不讓別人看出或了解他的為人。

中策是消極掩飾,即有意留下一些破綻,使人對他的為人產生迷惑。

下策是積極掩飾,即明顯地裝出與自己的實際為人並不相符的樣子。

這些掩飾手法中的第一點,是一種牧師式的美德。因為那種能嚴守秘密的人無疑會聽到許多懺悔,因為誰也不願向一個不守秘密的饒舌之徒敞開心扉。

如果一個人被認為能守口如瓶,他就會發現別人的秘密,這就好像較封閉的空氣會吸收較開放的空氣一樣;而且,在懺悔中,人們暴露思想並無功利之心,而是為了心情順暢,因此能守秘密的人便可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許多事情。

除此而外,無論是對肉體還是精神而言,全無掩飾都會極為不雅,而略有遮掩,就會增加尊嚴。至於那些饒舌者,他們常常自負而輕信,因為喜好談論他所知道的事物的人,也會談論他所不知道的事物。因此可以說,言行隱秘的既顯精明,也合乎道德。就掩飾而言,一個人的麵孔最好不要代替他的舌頭,因為人的麵部表情很容易顯露內心,其受人關注及被人相信的程度遠勝於語言。

說到第二點的掩飾,它通常伴隨著言行隱秘,而言行隱秘者就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掩飾,因為團體的狡詐不允許一個人隱而不露。他們會用大量的問題去使之困擾,並設法引誘、揣摩他的想法,除非保持一種令人可笑的沉默,否則他就必須表現出他的立場,而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言辭搪塞,則不能持久。否則人們必須為自己留下一點掩飾的餘地,否則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因之,消極掩飾乃是為了保守秘密所不得不披上的一件外衣。

至於說到積極掩飾,我認為這樣做的罪惡要多於機智。因此,。可以說一種常見的掩飾是一種惡習,它或者源於一種恐懼的性格,或者源於一種有重大缺陷的心理,由於這是一個人不得不加以掩飾的缺陷,便使得他在掩飾的路上愈走愈遠,沒有盡頭。

《論掩飾》

掩飾的好處有三條:第一是麻痹對手,從而出其不意。因為一個人若把自己的意圖公開,那就等於向所有對手發出警報。第二是為自己留下一條合適的退路。因為一個人如果因自己公開的聲明束縛自己,就會為失敗負責。第三是有利於識破別人的意圖。謊言是最好的誘餌,因此西班牙人有一句尖刻的諺語:“撒一個謊以便弄清一個事實真相。”似乎了解真相除了掩飾別無可為。

《論掩飾》

掩飾有三條壞處:第一,掩飾通常都帶有膽怯的成分,而膽怯在任何事業中都有礙於達到目的。第二,掩飾使本來可能與之合作的許多人迷惑不解、無所適從,將自己陷人孤立無援的境地。第三,掩飾的最大壞處是,它使一個人喪失了信譽,而信譽往往是為人處世的最重要一頁。最適宜的做法是,既保持開誠布公的名聲,又養成言行隱秘的習慣,但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行掩飾之術。

《論掩飾》

品質糟糕者總要嫉妒他人的德行。因為人心若不為善,就很容易向他人學習作惡;而如果沒有希望達到別人的德行,便會竭力壓製別人的幸運,以求報複。

《論嫉妒》

出身名門的人往往嫉妒新近顯耀的人。因為二者之間的距離變了,這就像視覺上的錯覺,別人的上升便以為自己下沉了。

《論嫉妒》

一個人若無法補救自己的不幸,就會竭力去貶損他人的幸運,所以殘疾人、宦官、老年人以及私生子都好嫉妒別人。但是如果這些缺陷落在天性勇敢的偉人的身上,那麼其結果就完全不同,因為這種人總是妄想要把自己天生的缺陷造就為自己的光榮,他們要使人感受到一種奇跡性的榮耀,他們喜歡聽到“一個宦官或一個瘸子竟做了這樣的偉業”等諸如此類的話。像曆史上的宦官納爾西斯、瘸子阿格西勞斯和帖木兒,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論嫉妒》

曆經磨難的人也善於嫉妒他人。因為這些人與那些不合時宜者一樣,都樂意把別人受到的損害看做是對自己的苦難的賠償。

《論嫉妒》

因浮躁虛榮而想在各種事業中出人頭地者總喜好嫉妒他人,比如阿提恩皇帝,他因為傾心藝術而妒恨詩人、畫家與巧匠,說到底他是想在這些領域中勝過他們。

《論嫉妒》

出身名門的人發跡時不容易受人嫉妒。因為他們優越的家世賦予了他們的優越。

《論嫉妒》

近親、同事以及同門弟子,最容易在平輩顯赫之時嫉妒。因為平輩的顯赫顯出了自己的無能,並且他們的顯赫會時時使他們想起自身的處境,也更容易為別人所矚目,而嫉妒之心總因他人的名聲顯赫而激增。人們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發跡,卻不能原諒身邊人的升遷,所以該隱由於嫉妒殺死了他的同胞兄弟。

《論嫉妒》

品德高貴的人在顯赫時較少受到別人的嫉妒,因為他們的幸運看來理所當然。

《論嫉妒》

嫉妒總離不開人們之間的攀比,因此帝王除了受帝王的嫉妒外不受他人的嫉妒。然而應當注意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在聲名初露時最易受嫉妒,直到人們適應他這種新地位為止;與此相反,功業顯赫者在福社綿延之時最受嫉妒,因為此時雖然他們的德行依舊,卻不如往昔的光輝,新銳們的德行會使他們黯然失色。

《論嫉妒》

嫉妒心有如日光,它潑灑在斜坡或尖聳的高地之上比潑灑在平地裏尤為熾熱。那些突然間出人頭地的人比那些逐漸發跡的人更容易受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