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分(1 / 2)

我們總是用大海來形容自己的胸懷有多麼寬廣,其實大海也是用一點一點的水積累而成。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現在這麼大,而是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積累,從一尺五寸長到現在英俊瀟灑的帥哥美女,這中間有父母多年教育的積累,有時間的積累,有社會培養的積累,還有糧食的原始的堆積等。任何大的東西都是由小的東西積累而成,就像身上這堆積的肥肉,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見證,也是你對餐飲業巨大貢獻的積累。

對於那些擁有高學位的人,我們總投去崇拜和羨慕的眼光。其實,隻要你把每天吃完飯以後的十分鍾或者是睡覺前的十分鍾利用起來,我敢保證,一年以後,你的學位證和他們的一樣鮮豔。在古老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得出:隻要工夫深,鐵棒磨成針。用鐵棒來磨針確實有點費事,但是勇氣可嘉,精神可嘉。這就是積累的結果。

我們大多數人的缺點,就在一心希望在頃刻之間成就大事。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就應該不斷地努力讀書自修,不斷充實自己。你想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事,如果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這5分鍾,可以是上廁所的5分鍾,也可以是吃飯以前的5分鍾。這樣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到那時候,有人會邀請你還付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當然,這是很專業的一門學問,聽眾可能不多,但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成為南非樹蛙這領域中最權威的人,也加入了名利雙收一族。可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每天投資5分鍾的時間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而這5分鍾與5個小時的時間相比實在是少之又少。有的人或許以為利用閑暇的時間來讀書做事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績總不能與學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閑暇的時間讀書。這無異於一個人因為自己進款不多,以為即使盡量去儲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錢,盡數揮霍,不屑儲蓄的人。

生活中90%的時間隻是在混日子的人很多。而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隻停留在為吃飯而吃飯、為搭公車而搭車、為工作而工作、為了回家而回家。吃了飯以後寧願坐在那裏吞雲吐霧做個活神仙,也不願意去研究研究那個讓自己困擾了好久的問題;禮拜天感覺自己閑得都快發黴了,於是就坐公車,隻為了看一看那已經看了一百遍的城市風景,也不願意記一個英語單詞,卻在英語考試的時候脖子伸的像隻大雁往別人那裏亂瞄。這些人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就這樣,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臨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虛度了大半生,剩餘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點一點地流逝。

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如大多數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與不成功隻差別在一些小小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每天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在適當時機的一個表示、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裏實驗一次。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想一次多做幾件事,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每天做好一件事情,每天就有收獲一粒種子的快樂,這樣日積月累,在生命的旅程中回望時,就會看到我們手中裝滿了豐厚的回饋。

如果我們多設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標,多一分積累的耐心,多一點自我不滿足的謙恭,那麼,我們事實上便能夠進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一口吃不成胖子,再高的樓房也是用一磚一磚壘起來的,當一個大目標製定的同時,要想想如何添磚加瓦。千萬不要小看積累的作用,因為聚沙成塔、積水成淵是一個不變的真理。

大概沒有人說自己不知道什麼叫做溝通。因為我們每天的每時每刻都在和外界溝通著,吃飯要和服務員或者家人溝通,買東西要和賣東西的人溝通,就連睡覺都和被子溝通著。如果沒有溝通,你將寸步難行。為什麼人們總是說在不懂語言的環境裏生存很困難,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工具。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特有的聯係方式,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放大,是加強人際關係的一種媒介。簡單的說就是交流觀點和看法,尋求共識,消除隔閡?熏謀求一致。由此可見,溝是手段,通是目的。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不愉快、不順暢、難堪、挫折、失敗、不幸,均與缺乏溝通或溝通不成功有關係,英國學者帕金森有一個著名定律——帕金森定律:“因為未能溝通而造成的真空,將很快充滿謠言、誤解、廢話與毒藥。”家庭之間,朋友之間,人與人之間,成就事業中,無不需要經常性的溝通,經常性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