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溝通這門藝術,也許是受傳統上的“言多必失”的影響,往往不能放開自己,主動與別人溝通和交流。我們從小所理解的“溝通”無非“談心”,這樣的溝通有點兒自我虐待的味道,有點兒病人去見精神分析醫生的味道,當然也有點兒並非真正誠實的味道。而西方人認為的溝通是真正的開誠布公,該說什麼就說什麼,從不迂回曲折,遮遮掩掩,十分坦蕩。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溝通的方式及它所給我們帶來的幫助和所創造的價值。
麵對溝通,有的人總是能運用得恰到好處,有的人卻唧唧喳喳亂說一通,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讓人覺得是很多年沒說過話了,突然開始說話,說的連一點節奏、一點章法都沒有。這根本就不叫溝通,充其量也是屬於禁口多年的突然釋放而已。
溝通需要藝術,講究方法、方式。溝通有很多種方式,包括一對一的溝通、一對多的溝通、多人之間的相互討論,從溝通的載體而言,有口頭、書麵、肢體語言,包括麵對麵的、電話或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各種途徑。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以便交換信息、拓寬思路和統一認識。就像你的同事會問你:今天中午吃什麼飯或者菜了。你順口回答了他的問話。這一問一答就是最簡單的交流。
別以為隻要長一張能動的嘴就擁有了溝通的資本,覺得溝通不需要任何的付出。溝通同時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最主要的成本是兩方麵的:一是溝通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二是溝通過程中信息的失真和損失。
在很多情況下,即使是兩個同樣具有很強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的人,他們進行溝通要達成一致所需要花費的溝通成本也是巨大的。
聰明而執著對於溝通而言,有時候是相當危險的。很多人渴望說服別人而且不願意被別人說服,事實上溝通的目的本身也並不是為了說服別人,而是讓別人和自己在思想上能達到一致。例如,管理谘詢討論的課題經常是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的範疇,它往往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或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如果在溝通時過分執著而忽視了溝通的最終目的,那麼就可能是一場災難。
無論怎樣的溝通,其基本單元都是兩個人之間的溝通,平均而言,這種溝通的成本是既定的。在管理谘詢的項目組中,如果由一個人來做一件事情,比如做一個訪談或者完成一個報告,他很可能會有思維的盲點,所以需要和人來溝通,或者和別人共同完成。如果兩個人進行溝通來完成的時候,溝通的效果可能提高一倍成為2,而溝通的成本是1;如果三個人進行溝通時,不管采用什麼樣的手段來進行溝通,實際上,溝通的效果變成3,而溝通成本也變成3……
溝通對事業尤為重要,沒有溝通,其體係組織就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沒有溝通,就不會有合作,沒有合作,就不會有團隊,沒有團隊,就不會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不會成功。所以說溝通它是聯絡感情的紐帶,它是通向友誼的橋梁,它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一點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