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求職不簡單——別怪企業無情,能力、經驗比學曆重要(1 / 3)

若不是人才,就別等工作來找你

能力,是一個人能否進入職業並且勝任該工作的充分必要條件。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有一定的能力作保證。你若想勝任自己的崗位並做出一定的成績,更要有能力作為保證。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能力,根本不可能進入職業工作,更沒有什麼職業生涯可言。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要是白鬆的種子掉進英國的石頭縫裏,它隻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裏,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能力,即使是天才也隻是在某些方麵有過人之處。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如一粒種子生長在適合自己的土壤裏,會順利地成長,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一個人也一樣,在適合自己能力的崗位上工作,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達到自己的職業目標。

能力分為兩種,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思維能力是指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一般能力中起核心作用;觀察能力是指對事物進行全麵細致審核的能力,主要指知覺能力;語言能力是指個體描述客觀事物的語言表達能力;記憶能力,是個體積累經驗、知識和技能,形成其個性心理的重要條件;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它往往升華為一般能力;操作能力是指通過人的各種器官,主要是手、腳、腦等並用來完成操作活動的能力。這些一般能力穩定、有機的綜合就是通常所說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抽象的概括能力,創作能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其實,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也有少數人智力超群。比如愛因斯坦,智商高達150,比一般人高出50個點,所以現在仍有一些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研究。

在進行職業選擇時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職業,比如教師,科研工作者往往對智力有較高的要求,而有些職業對某項一般能力要求比較高。比如駕駛員、交通警察等職業需要較高的觀察能力;播音員、記者則需要很強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能力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前提,同時又是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表現並發展起來的。現在很多人通過測試工具來了解自己的一般能力。通過能力測試可以預測被試者在某一職業領域的發展潛能。在對能力的理論結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心理測量學家們設計了各種成套的測試來測試人的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特殊活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也可稱特長,它同職業活動緊密相聯。如計算能力、音樂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空間判斷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等。我國現在在選拔公務員的時候,就使用《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來考察求職者的行政特殊能力。

暫時找不到工作不要急,多點耐心就有機會

能力是一個人完成任務的前提條件,是影響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及不同職業的能力要求,這對自己合理地進行職業選擇具有重要意義。能力的不同,對職業選擇就有差異。因此,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自己的能力與職業相吻合,要堅持下麵三個原則:

(一)能力類型與職業相吻合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能力優勢,即使兩個擁有同樣能力的人之間也有能力強弱之分。此外,職業根據工作的性質、內容和環境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的,不同的職業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對從業者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因而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要注意能力類型與職業相吻合。

如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還有的人擅長具體行動思維。如果根據思維能力類型來選擇職業,形象思維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文學藝術方麵的工作,邏輯思維的人比較適合從事哲學、數學等理論性強的工作,具體行動思維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機械修理方麵的工作。如果不考慮能力類型,而讓其從事與能力不匹配的工作,效果就不會好。

世界文豪馬克。吐溫是一個有魄力的人。在他所寫的第一本書熱賣之後,他忽然感到自己辛苦寫作,可是最後隻得到稿酬,雖然稿酬也不少,但和出版商的收入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以他覺得自己吃虧了。他想:既然自己的作品能賺這麼些錢,為什麼不自己做呢?於是他自己成立了出版公司,專門出版自己寫的書,而且他還請了自己的親戚和自己一起打理公司,這樣他會感到更放心。馬克。吐溫在這個自己成立的公司裏傾入了大量的心血,可結果卻很不盡人意。

剛開始的時候,馬克。吐溫一寫完書,就四處推銷自己的作品,因為他的知名度,書的銷路很好。但是,由於馬克。吐溫和他的親戚都不懂管理和理財,更不知道怎樣和別人進行財務往來,不久,他們被人騙了,不僅沒有盈利,反而欠下很大一筆債。馬克。吐溫後悔莫及,這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生意,於是草草地結束自己的生意。為了還清債務,馬克。吐溫連著寫了好幾本書。從那以後,馬克。吐溫再也不涉足商業領域。

不同的職業對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馬克。吐溫這位世界文豪,寫出的文章得到世人的公認,但他卻不具備經商的能力。他的經曆應該給我們足夠的啟示:隻有選擇與自己的能力類型相吻合的工作,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能力水平與職業層次相吻合的原則

對同一種職業類型來說,由於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職業層次對能力水平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同樣是醫生,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的要求就不一樣;同樣是教師這一職業,大學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能力也有很大差異。

因此,一定要使自己的能力水平與職業層次相吻合。能力高了,是浪費自己的才華;能力低了,就不能承擔起工作所賦予的責任。

(三)發揮優勢能力的原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多種能力組合而成的多麵體,但這個多麵體是不均勻的,因為在這些能力當中,有某種或者幾種能力是特別突出的,其他的能力則相對較弱。隨著生產力的日益提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種職業都對人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我們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是要選擇能發揮自己優勢能力的職業,這樣才能如魚得水。

隻要你識別和接受自身的天賦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尋找需要你所具備天賦和性格的崗位,持續地使用它們,並堅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幸福的人生。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優勢理論”。

由此可見,能力是一個人完成任務的前提條件,是影響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及不同職業的能力要求對合理地進行職業選擇具有重要意義。

經驗和能力比麵試技巧更重要

我們會發現這種現象:在學校裏最聰明的學生並沒有成為最富有的人,而那些成功人士也並不是智商最高的人;有的人麵對煩惱會一度消沉,而有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保持輕鬆愉快;有的人總是會給周圍的人留下好印象,而有的人總是讓人產生最好敬而遠之的心理。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科學家曾針對以上問題對人的頭腦硬件和心智軟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終未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但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在成功的多諸要素中,智商僅占20%,而控製情緒和抓住的能力等情緒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情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個體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麵和人生未來的關鍵品質因素。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關注一個人智商的高低,而很少在意情商的大小。的確,智商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有著重要的作用。無數的事實證明:其實大多數人的智商都是處在正常的水平,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隻占社會成員的一小部分,對於我們事業成功與否,起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是情商讓我們有了成功和失敗之分。戈爾曼也認為,在人的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情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麵的內容:

1.自身動機,這是一種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能力;

2.控製自己的感情,適應各種情況的能力;

3.對他人情緒的感知;

4.與他人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以上四個方麵在職場和工作中的具體表現就是職業情商。職業情商是從事某種職業應具備的情緒表現,它主要側重於了解和把握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情緒、如何處理好職場中的人際關係,這些是職業化的情緒能力的表現。職業情商的高低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其他職業素質的發展,進而影響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因此,職業情商是最重要的職業素質,提高職業情商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

大量研究顯示,一個在校成績優異的學生並不能保證他將來會在企業中擔任高層領導,他的事業也不一定會獲得成功。我們不否認那些學習成績高的同學具有高的智慧,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這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也就是說,在通向成功的這條路上,情商的重要性已經不亞於智商,甚至還要超過智商。

在美國,曾有人追蹤1940年哈佛95名學生中年時的成就,發現從薪水、生產力、社會地位諸方麵考察來說,在校考試成績高的不見得成就較高,對生活、人際關係、家庭、愛情的滿意程度也不見得就高。

另有人針對家庭背景較差的450位男孩做同樣的追蹤,他們大多來自移民家庭,其中2/3的家庭依賴社會救濟,住的是有名的貧民窟,有一半孩子的IQ低於90.研究同樣發現IQ與其成就不成比例,譬如說IQ低於80的人裏,有7%的人失業十年以上,IQ超過100的人中同樣有7%。就一個40來歲的中年人來說,IQ與其當時的社會地位有一定的關係,但影響更大的是兒童時期培養起來的處理挫折、控製情緒、與人相處的能力。

另外一項研究的對象是1981年伊利諾州某中學多位畢業演說代表與致詞代表學生,這些人的平均IQ是全校之冠,他們上大學後成績都不錯,但到30歲時卻表現平平。中學畢業十年後,隻有1/4的人在本行業中達到同年齡的最高階層,很多人的表現甚至遠遠不如同伴。

美國心理學家奧列弗·溫德爾·荷爾姆斯運用情商概念,對美國曆史上諸位總統進行了一番測試。他認為,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是個二流智力、一流情商的政治家,由此被公認為美國曆史上一個卓越的領導人;而尼克鬆總統擁有一流智慧,但情緒能力一團糟,故而黯然下台。

在美國企業界,經理們普遍認為:智商使人得以錄用,而情商使人得以晉升。這裏有一個研究可以證明這一點。

美國創造性領導研究中心的大衛。坎普爾及同事在研究“出軌的主管人員(曇花一現的主管人員)”時發現,這些人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缺乏技術,而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原因。在美國和歐洲,通過與最高主管麵談發現,他們認為職員中有九種“致命的缺點”,其中許多都是典型的情緒技能缺點,例如:“處理不好工作關係”、“獨裁”、“野心太大”、“與上級管理人員發生衝突”等。

人在職場,無論你從事哪種職業,身居何種職位,都要有一定的情商。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等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進入一個單位之後,影響和決定一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卻是情商素質的高低。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招聘新員工時,重視考察應聘人員的情商素質,通過心理測試或情商測驗等手段來測試應聘者情商的高低;在員工的職業開發與管理上,企業也更多地關注對員工情商的開發與培養。

應屆生別抱怨企業的無情和冷漠

受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製的影響,絕大部分年輕人在頭腦之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隻要學習好,前途一定好。說實話,當初我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一直把學習放在首位,並因此放棄了很多鍛煉自己、培養自己能力的機會,結果等到畢業工作後,才發現自己有些“高分低能”的傾向,隻好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和我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很多職場新人。他們因為對社會、企業缺乏了解,工作之後總感覺力不從心,特別是在人際關係這方麵,更是感到頭疼。由此可見,情商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地重要,所以我們都要注意情商的修煉。這裏主要講一下大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如何進行情商修煉,以適應職場。

一、低調做人

大學生在學校已經習慣了那種不受約束的日子,喜歡我行我素,等到工作的時候,一時間很難適應。這時,應該收斂一下自己的個性,不要把自己當作“天之驕子”,要低調做人。

要知道,學校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但企業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和嚴謹的工作紀律。在工作中,你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所以你要學會與團隊的默契配合,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工作。同時,要時時告誡自己:每個人都值得學習,自己是個新人,不能妄自菲薄,否則自己會很難在職場中生存的。

初入職場者要有一種從零做起的心態,放下架子,學會尊重領導和同事,不管自己有怎樣的本領,都要虛心地向他人請教。隻有這樣,同事才會願意與你接近,辦公室關係才不會緊張。

二、高調做事

身在職場,一定要有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這種積極就是“高調”。職業情商對職業情緒的要求就是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每天要情緒高昂地來到公司上班,與同事見麵要主動打招呼,微笑著看著對方,給人一種親近感。如果你總是一副無精打采、愛理不理的麵孔,誰也不願意和你接近,你的上司也不會賞識你。

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不管遇到何種問題,都要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如果真的是沒有辦法了,也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可以請教他人,不能怨天尤人。積極的心態很重要,不能遇到問題總是為自己千方百計找個借口,成功激勵大師陳安之說:“成功和借口永遠不會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遇到問題習慣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對工作要有強烈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肯定自己。隻有抱著積極心態工作的人,才會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三、情緒控製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保持冷靜,特別是在工作中,更應該如此。要記住:“衝動是魔鬼”這句話。喜怒哀樂是人的情緒對外部刺激的本能反應,但是如果對消極的情緒不加以控製,往往發泄情緒的結局對自己並沒有好處。對工作中消極的情緒要學會掌控。掌控情緒就是掌握情緒和控製情緒兩個層次的含義,而不是單純的自我控製。因為控製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往往很難,甚至遇到對自己情緒反應激烈的問題時,根本就忘了控製自己。要駕馭自己的情緒,還必須要從改變思維方式入手改變對事物的情緒,以積極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使消極的情緒自動轉化為積極的情緒,從而實現自我控製自己的情緒。

有時候,我們遇到問題時,心裏會委屈,很難讓自己冷靜,有與別人爭論的衝動。這個時候,就要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衝動是魔鬼,冷靜兩分鍾再說。這就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思維方式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去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和事情,包括多向思維、反向思維、橫向思維、超前思維等。要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了解他人的情緒。這就需要反向思維,也就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情商表現就是換位思考,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

例如,為了完成一份工作,你廢寢忘食、辛辛苦苦地去做,等到完成時本想看到領導欣慰的表情和讚賞的目光,得到領導的表揚,可是卻因為出現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差錯而遭到上級的否定和一頓批評,這時你的心裏就會感到不平衡、發牢騷,可能還會為自己辯解。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時,你應該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做為上級要的就是下級工作的成果,自己的辛苦沒有得到肯定也就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以後注意就是了。你也可能失去了一次本該屬於自己的加薪機會時,這時你會憤憤不平,坐立不安,想找上級評評理,至少也要“討個說法”。抱怨、發牢騷、不滿和憤怒、怨恨或嫉妒、恐懼失敗、居功傲視等都是職場中應該絕對避免的幾種消極情緒,否則它們會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造成致命的傷害。

當你和你的同事發生衝突的時候,同樣需要控製自己的情緒,進行換位思考。在別人看來,一個人無論多麼不可理解,都有他自己內心的動機,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他的想法,這樣才會實現雙贏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控製自己的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自己大腦注入一種意識:在工作場合我的情緒不完全屬於我,我必須要控製自己的情緒!

四、學會溝通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通過溝通,會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會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心態、思維方式、行為的修煉培養出良好的職業習慣,是提升職業情商和實現職業突破發展的唯一途徑。要想成功,就必須有成功者的習慣。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是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一個人形成的習慣就是他的舒適區,要改變不好的習慣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要有意識地為自己找點別扭,要敢於為自己主動施加點壓力,努力突破自己以往的心理舒適區,培養出積極的職業化習慣。

由於人的性格和脾氣不同,他們之間的溝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說話快言快語,有的人卻該表態的時候也沉默寡言,有的人說話愛搶風頭,經常不自覺打斷別人的談話,有的人習慣被動等待上級的工作指示,有的人喜歡遇到問題主動請示和溝通,每個人都習慣以自己的方式與別人溝通。

要想達到溝通的良好效果,就必須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平時的溝通方式,善於積極地傾聽對方。良好的工作溝通不一定是說服對方,而是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即使是爭辯,也必須是對事不對人的良性爭論,不能進行人身攻擊和惡語相向,這是職場人際溝通中最應該避免的現象。

在工作中,人們都習慣和自己脾氣相投的人交往,所以幾乎在所有的單位組織,都存在非正式的組織和團體,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但是人在職場,就要學會適應不同性格的人,必須要和組織內所有的人以及外部的客戶打交道,突破交往舒適區。要有意識地和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比如要主動找與自己不同性格的人聊天、請教,這樣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其實職場中大部分的人都難以做到。一旦你去嚐試和另一種不同性格的人交往,看似一件小小的突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卻對提升你的職場情商大有幫助。

四、心態修煉

初涉職場,很多大學生都還不習慣,仍喜歡我行我素,張揚個性。但是職場不比學校,職場的規則和學校是不一樣的。所以初入職場的大學生要有從零做起的心態,以謙虛的心態來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不論對方的年紀大小,隻要比自己工作的時間長,就要向其請教。

有很多同學都抱怨工作後,人際關係很複雜,同事之間關係很緊張,每天上班都不快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內心在作怪,不肯放下架子。其實隻要寬容、謙讓的對待同事,同事也會這樣對待你。保持一顆平常心,帶著微笑工作,帶著微笑和同事共處,你的同事也同樣會對你微笑。這樣,即使工作很累,你也不會感到疲勞,因為你的心情是愉快的。

五、行為修煉

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還不夠成熟,互相交流的就是諸如此類的話題:薪金福利待遇、企業規模大小、職位高低、國家機關和領導、同事如何等。其實,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因為以前學到的知識都是書本上的,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所以還是要擺正心態,不要工作之後立即就期望有高薪高職,一定要從基層做起。隻要你自己有實力,那麼就一定不會被埋沒的。

工作行為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工作心態和思維方式。要想保持好的工作心態,在工作中有好的表現,一定把握以下兩條基本的行動準則:

首先,工作行為要以目標為導向。一是要了解公司的目標,二是要製定明確清晰的個人目標,並且使個人目標服從於公司目標,使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可以形成職業發展的合力,個人目標與公司的目標相互促進,通過努力配合完成公司目標而實現個人目標,通過達成個人目標而推進公司事業的發展,這是在職場實現個人職業發展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