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善借外力,站在他人的肩上(4)(2 / 2)

現在,中強建立起了比較高效的三層研發體係:研發計劃、產品係列包括款式、參數、功能等都由直接麵對市場的德國研發中心製定;利用上海的人才、信息、銷售優勢,由上海研發中心完成產品的結構設計,也方便了客戶的考察;寧波工廠的研發中心最後完成產品試製。

與此相似的是飛躍集團,全國最大的縫紉機民營生產商。飛躍集團老總邱繼寶說,引進技術固然重要,但往往是你還在消化第一代技術的時候,第二代技術又誕生了,“跟著跨國公司的步點走,根本不能‘飛躍’。”他收購了日本一家小型縫紉機工廠,改造成研發中心,聘用德、意、日等國的縫紉機專家和科研人才,針對日美市場有的放矢地開發世界領先水平的產品。由此,機電一體化家用縫紉機大批量進入日本家庭。在溫州的哈杉鞋業,一家生產銷售都逐漸轉向海外的民營企業,去年在意大利展開國際品牌的戰略收購行動,將TATA、WILSON等名牌納入旗下,從而促進了產品設計創新能力,成功繞開歐美的貿易壁壘。

中國大部分製造業因為隻做貼牌,脫節於消費市場,技術創新能力往往退化。而收購國外企業,企業的角色轉變了,從原來聽中間人指揮的打工者,變成直接受市場指揮棒指揮的一線競爭者,往往能激發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

在浙江,其實有不少企業都和中強、飛躍或哈杉一樣,謀求“繞道走”,以增強創新能力。當然,取道海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收購海外企業、在海外設廠,屬於“外經”。一些浙江民企認為,與“外貿”和“外資”相比,“外經”所獲得的支持偏弱。最顯著的是缺乏金融服務支持。以中強實力集團為例,收購盧茨公司之際,對方要求並購資金在兩周內到賬,否則就取消資格。如果按照規定等國內審批的話,沒4個月批不下來,為此中強實業集團不得不向在德的合作夥伴拆借資金。

同樣,收購之後不到一年半,德國工廠的銷售額就從原來的300萬元增長到1500萬元,但是中強實業集團反而要德國方麵控製速度。因為,德國工廠運作需要流動資金,但按照國內政策,批給企業的流動資金外彙指標少且慢,根本跟不上德國工廠的步伐。外彙結算期限也讓中強很“痛苦”:按規定,要獲得出口退稅必須在180天內結算,但如今中強“漂洋過海”,船運時間、庫存時間、銷售時間加起來肯定來不及。

哈杉也曾遇到類似問題。一般外貿資金周轉期為3個月,而哈杉約為半年左右,特別需要銀行支持。但是當地金融機構鍾情外貿、外資,而對著力發展外經的哈杉似乎“不屑一顧”。此外,海外投資並購的法規不統一、出國手續複雜、政策資源缺乏、政府聯動不夠等諸多問題,也使哈杉痛苦不堪。

有人曾這樣精辟地總結道,“取道海外”的企業,已經在沒有任何支持的情況下邁出了第一步,但就像正處於換殼期的螃蟹一樣,十分脆弱。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政府的扶持。

積極投身社會活動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往往就是非常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們不僅執著於自己企業的追求,而且善於通過各種渠道參與社會活動,以便爭取擁有能夠調動社會資源的便利條件,從而在企業需要時加以利用。這是不少著名企業為達到成功彼岸所特別重視的。正緣於此,絕大多數浙江人特別重視自己社交生活的擴展,重視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而不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裏去鑽牛角尖。在浙江人眼中,社會交往非常重要,這是經過大量的實踐得來的經驗。

浙江人以生意為立身處世的根本,因而他們晚上很少在家吃飯,他們知道晚飯是展開社交活動的最佳良機,懂得與其每天晚上待在家裏守著老婆割斷自己與外部世界的聯係,不如把時間花在應酬上,利用夜間閑餘時間培養自己的社會關係網。他們醉心於往來酬酢的社交生活,並且深信這種社交生活有利於日後生意場上的運作,必然會有所得益。因而在浙江,如果有哪個男人整天在家陪著老婆,那他如果不是一個醉心於鑽研技術的工人或發明家,便肯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