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斷進取,始終駕馭新潮流(2)(2 / 3)

周星增的建橋學院辦得是成功的。上海建橋學院實行了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走的是一條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道路,它用短短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上海之最:

規模最大。無論投資金額,還是占地麵積,都居上海私人辦學之首。

速度最快。“建橋”隻用了短短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上億元基建工程項目的開工到投入使用的過程;隻用一個學期,就把一批高考落榜生培養成為上海學曆文憑統考中的佼佼者;隻用一個學年,就完成了從一所籌辦學校到正式列入國家計劃內招生序列的嬗變。

設施最好。“建橋”建立了一批先進的教學設施,如計算機校園網、閉路電視教學網、多媒體教室等;開設了14個時髦專業,如計算機應用、商務英語、電子商務等。在軟件方麵,周星增不惜重金求賢,雲集了一批國內著名教授、院士、專家,組成了很強的師資隊伍。“建橋”的係主任一律由國內一流的教授擔任。2003年學院在校生達6000人,並開始招收研究生、留學生,使“建橋”成為一個開放性綜合應用型大學。

作為一個實業家,周星增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教育戰線所隱藏的巨大商機,大膽涉足,勇於開拓。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給“建橋”首屆開學典禮的賀詞中稱讚道:周星增辦學,說明浙江商人開始在更高的領域拓展空間。

周星增說,他的經營模式是“以企業理念辦高等教育”。作為建橋集團的董事長,周星增的眼界高遠:建橋集團是浙江省的高科技企業,在這種背景下的建橋學院無疑帶有建橋集團人才基地的性質。企業的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科技人才無疑是保障“建橋”超越性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可以說,周星增對教育的投資,除其自身的盈利外,還可以在其企業發展中得到回報。從另一方麵來講,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建橋學院的這一人才基地性質為其畢業生就業提高了保險係數,這則是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擇建橋學院的一個有利因素。就這樣,整個係統的有機結合和良性互動,更產生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得到更多的無形利潤。

按照周星增的辦學思路,學校一旦走向正規,在科研方麵有了成果,還可以向企業轉化。“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一向是我國難以很好解決的問題之一,但對周星增創辦的建橋學院而言,這個問題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他的靈感源自他對國外大學運營方式的深入考察和了解。他重點了解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模式,發現世界上銷量最大的10種生物藥品中就有9種出自該院實驗室的科研成果。麻省理工學院之所以能夠引導世界生物工程技術革命的新潮流,就在於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工業生產密切融合,他們將科研和市場營銷、學術追求和利潤追求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是當今世界任何大學都不能完全做到的。有人認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精神是由“學術抱負、先鋒精神和企業家欲望再融合而成的”。這種科研模式恰恰正是周星增的追求,同他辦學之初就確定“以企業理念辦高等教育”的思路是相契合的。

基於這一辦學思路,周星增一反急於求利的經營態度,在教育上作了一項長遠投資,而且在辦學思路上比其他人更勝一籌。周星增當然明白,他的這項投資的效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但他更明白,這樣投資的效益一旦顯現,對自己的整個事業乃至全社會而言,將是受益無窮的。

引領市場潮流需要卓越的洞察力

有的研究者從宏觀麵上分析:浙江商人大多發達於20世紀90年代,正是計劃體製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他們抓住轉軌期隱含的巨大機遇,就變成了今天的富豪。

許多成功的商人正是在洞察市場變化,研究其發展規律基礎上,準確地把握目標和發展方向,從而引領市場潮流並搶先占據有利地位。20世紀70年代初,本田摩托在美國市場正暢銷走紅,本田宗一郎卻突然提出了“東南亞經營戰略”,倡議開發東南亞市場。此時東南亞因經濟剛剛起步,生活水平較低,摩托車還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高檔消費品,許多人對此不解。本田解釋說:“美國經濟即將進入新一輪衰退,摩托車市場的低潮即將來臨。假如隻盯住美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便損失慘重。而東南亞經濟已經開始騰飛,隻有未雨綢繆,才能處亂不驚。”一年半後,美國經濟果然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產品滯銷,而在東南亞摩托車開始走俏。本田公司因為已提前一年實行創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經營戰略,此時便如魚得水,公司非但未遭損失,還創出了銷售額的最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