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窮小子闊了!就在家裏人巴望著他“衣錦還鄉”的時候,周成建卻又做出驚人之舉:他將所賺的錢“砸出去”,注冊成立了美特斯·邦威公司,專門製作銷售休閑服。他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虛擬經營”的企業運作之路:將企業的生產加工“發包”出去,著力打造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形象。10多年過去了,他終於創建了自己年銷售額接近20億元的“王國”。不過他還沒有滿足。企業耗資上億的溫州總部大樓正在建設,位於上海浦東占地160畝現代化的服裝設計中心也已開工……他雄心勃勃地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由於傳統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有些地方,人們往往安於現狀,很容易滿足,日子過得好一點,就“小富而安”,不想再幹了,沉溺於搓麻將、上飯館,甚至有些人沉淪於吃喝嫖賭。那些先富起來者就很快飄飄然,洋洋自得,驕傲陶醉,過早卸甲收兵,洗手罷工,奢侈浪費,盡情享受勝利果實,致使事業擱淺,甚至坐吃山空,直到一無所有。
經濟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悖論: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窮,反倒感覺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更為理智,總覺得身價還沒到頂,還可以更高。央視曾經做過一次調查,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浙江人就是這樣,最初他們也許隻想賺一點點錢能使生活不至於那麼窘迫,但賺到了第一桶金後,他們並沒有沉溺於享受。而是從第一桶金中發現了更大的商機,第一桶金給他們帶來的資金、經驗、信心方麵的優勢,又使得他們很容易成功。就這樣“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地發財了。
福布斯新貴陳天橋就說過,最初準備賺到一百萬就罷手了,有了一百萬之後,又將目標定為一千萬,然後是一億……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做大了。
不斷追求成本的最低化
一個企業所具有的優勢或劣勢最終取決於企業的成本高低,低成本是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標準之——加強成本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業經營戰略中已處於極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競爭力的強弱。
成本競爭是企業為獲取競爭優勢,努力尋求降低成本途徑的一種手段。近年來,隨著整個社會進入“微利時代”,一些企業家深切地感受到,在產品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企業麵臨的競爭挑戰,就是價格競爭,實質上是一場成本競爭戰。產品符合質量要求,僅僅是取得了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在市場競爭中,要想爭取客戶,戰勝競爭對手,就必須在高質量前提下實行低價格競爭,而低價格則是建立在產品低成本的基礎之上的。
在成本競爭方麵,浙江人是絕對的遙遙領先。他們的成本優勢,主要來源於高度分工基礎上的群族式企業組織形式。日本人曾到溫州探訪溫州打火機低價之謎。溫州大虎打火機廠老板周大虎的介紹讓他們差點沒暈倒:同樣一個電子點火的小部件,日本生產的成本是人民幣1元錢,而周大虎的進價隻是1毛錢,為大虎廠提供這種部件的家庭企業生產成本僅僅才1分錢。所以日本人不得不把世界打火機“龍頭老大”的位置,拱手相讓給溫州人。
浙江民營企業有較高的運營效率,這也是他們具有成本優勢的一個原因。比如:同樣生產螺栓等標準件的山西企業,雖然其勞動力成本比浙江企業的人力成本還要低,但其生產的產品總成本高於浙江。
成本領先的本質要求是采用這一策略的企業成為本行業中的唯一領先者。很多企業因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而不能把低成本戰略貫徹始終,當惡性價格戰進行得十分激烈時,不少企業才認識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往往已經為時太晚,這種狀況往往迫使企業惡性降價,甚至不惜推出跳樓價、虧本價進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