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連創三個第一,錢金波也因此獲得了“中國鞋文化第一人”的美稱。
裝上文化翅膀的紅蜻蜓一路飛翔。紅蜻蜓現已發展成為全國區域性企業集團、浙江省重點民營企業、浙江省最大經濟規模和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產銷量及市場綜合占有率均已進入全國同行前三名。目前集團已成為擁有5個全資子公司,2600多個銷售終端,年銷售額達8.3億元的大企業。
學習永無止境
浙江人深深了解這一點,學習是增強自身創造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目前還有好多人以為賺錢隻是靠運氣,與學習一點關係沒有,這種認識其實是很膚淺的。
無須諱言,現在許多成功的浙江商人創業時的學曆都很低,但那多數是由當時的客觀條件所造成的,他們並不因此否認學習的重要性,也不能說明他們沒有學習願望,更不能說他們的學習能力也低。何況,他們師法實踐,在社會這個大學中學到的東西是書本上所沒有的呢!
好多浙江商人是因為家境貧寒而沒讀多少書,但改革開放這些年,轉型中的中國就是一部波瀾壯闊、難以讀懂的大書。與其去讀那些沒有太多實踐意義的死書本,不如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讀這部瞬息萬變、奧妙無窮的“活書”,這部“活書”能讓他們學到更多、受益更大的東西。事實上,正是因為浙江商人或多或少地讀懂了這部“活書”,他們才有機會獲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知識就是力量。精明的浙江人因為知識不多,也有過吃虧上當的時候。朱張金當初去俄羅斯時,隻帶了一個計算器,隻學了10個俄語單詞——“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錢、行、沒問題”。後來他到歐美做生意,也感覺語言不通,做生意就像聾子、瞎子一樣困難。1999年冬天,朱張金到美國參加一個皮革展,一個加拿大商人向他推銷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張,朱張金聽了心中竊喜,他想這landcows怎麼跟deadcows一樣便宜呢?(按朱張金的理解,死牛皮應是deadcows,而沒聽說過的landcows則一定是好皮),他興衝衝地從美國乘飛機到加拿大看貨,結果大失所望,那landcows就是deadcows,而老外沒有騙人,因為死牛皮就叫landcows而不叫deadcows。僅一字之差,就讓朱張金跑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很多冤枉錢。從此,他下定決心苦學英語。如今,隻有初中文化的朱張金已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語給老外介紹卡森的產品了。
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沒有知識特別是沒有學習精神的人想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偉大的企業家沒有一個是讀書讀出來的,卻並不意味著企業家可以不讀書。所以在現在,很多浙江商人開始拚命地學習。
汪立成更有隨時隨地的全天候學習能力,以及對變化中事物的敏銳性。因此他的知識積累日益增多,知識結構日臻完善。從16歲到一家絲廠當臨時工起步,到最高層次論壇坐而論道,汪立成的學問與他的財富同步增長。
把時間擠出來都用到學習上去,這是魯冠球“少應酬”的真正原因。魯冠球每天有5小時的學習時間,從晚上7時到12時看書看報,看電視新聞,就是外出開會也要基本做到。
001天線的項青鬆因為當年沒讀多少書,覺得自己確實是先天不足。現在,他每天堅持學習2到4個小時,基本上每隔一兩天就要寫一篇文章。他還攻讀社科院工商管理的研究生,而且考試能得第一名,論文奪一等獎。不僅如此,在他的公司還有“五天工作,一天學習”的學習製度,公司出學費讓每個員工都學習專業知識。項青鬆說:“麵對21世紀,加入WTO後,我們的企業怎麼去競爭,靠什麼?就靠腦袋。麵對未來,我們準備了多少?如果現在不準備,到那個時候用什麼方法?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