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浙江人如何永遠立於不敗之地(4)(2 / 2)

同時,科技創新能力較差,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於業增加值的比重在18個城市中處在倒數第2位,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人員排在倒數第5位,授權專利數和科技成果鑒定數都處於較低的水平。城市人口、服務產業集聚不足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由此導致城市對於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偏弱,金融體係規模小,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資源嚴重不足,影響了要素供給能力,並反過來影響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發揮。浙江經濟也遭遇到“成長的煩惱”。特別是水資源、電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瓶頸約束日益突出。從粗放向集約轉變,從數量向質量轉變,任重道遠。此外,本地的高科技人員匱乏,市民的文明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很多地方小富即滿,小富即安情緒滋蔓。吃小海鮮,過小日子,精明中少一點高明,保守中少一點闖勁,尚實中少一點浪漫,精巧中少一點大氣,多多少少束縛了浙江發展的大思路、大步伐。

再從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全球性產業結構重組步伐加大,國與國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這使得我國可以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但同時,我國受全球經濟的影響程度也在加深,風險加大。另一方麵,還必須看到,國內的經濟發展還麵臨一些突出問題,如農民收入增長較慢,就業壓力增大,經濟結構仍然不夠合理,國有企業改革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解決。所以國際國內這些有利或不利因素,對寧波未來發展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

所幸,浙江人對存在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創新,走出困境。一些企業在政府的牽頭下,正有計劃地跳出浙江尋求發展。

2004年5月中旬,浙江省省委書記習近平帶隊,率領400多人的黨政官員及企業家組成的經貿代表團抵達重慶。在重慶,浙江企業一口氣簽下了103個投資項目投資額134.06億元。稍後,浙江、湖北兩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交流會在武漢舉行。在隨後舉行的兩省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雙方共簽約176個,浙江方麵投資375億元。

而此前半年間,浙江近200家企業的老總,組成龐大的經貿代表團前往黑龍江,一舉簽下了包括工業、農業、房地產開發在內的95個投資類項目,浙江方麵投資76.15億元。之後,鞍山市市長張傑輝、沈陽市市長陳政高也先後帶隊到浙江,帶來了當地200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金額達到了800多億元。

據悉,幾番來回,目前浙汀流入東北的資本已經在500億元上下。還有報道稱,頻拋繡球的山東企業吸引了400億元浙江民資投向魯南。而近日,華東一個縣到浙江招商,短短兩天,被該縣引入的浙江民資據稱也有50億元,這一數字足以支撐起當地城市化的建設。

東奔西走,浙江資本頻頻出手,北至黑龍江,南到海南,西達新疆,全國各地都有浙江民間資本擴張的事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浙江至少有7000多億元民間資本已進入全國各地的不同領域。僅溫州一地,就至少有1000億元資本流向外省市區。有專家指出,無論從總量還是從活躍程度看,浙江都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民間資本溢出地。

浙江資本還不斷的進入國際大市場。據統計,近5年浙江新批境外投資項目611個,是前20年總和的3倍,截至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個同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108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