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讓交情地久天長——與大人物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3)(3 / 3)

若要想得到大人物的賞識,少不了圓場技術的支持。在日常蘭活中,那些深諳人際交往中的方圓之術、懂得圓場的人,往往隨處都能受人歡迎,更能在複雜的人情關係中,取得順暢生活的通行證。

畢業前的最後三個月,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小王開始找工作,他找到一家專做貿易生意的大公司,這家公司是國內有名的貿易公司,在各省份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但人事經理告訴小王,公司現在不準備招聘新人。小王心想,要是能在這種大公司工作,對自己的提升一定很快。於是小王又找到人事經理,說明自己非常希望能在公司實習三個月,長長經曆,他可以不要任何待遇。看到他誠懇的態度,人事經理答應了他的要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客戶,給陳總經理做做會議記錄。

就在實習期快結束的時候,正趕上各分公司員工回總部來學習。小王感到機會難得,他做完自己的事,就來到培訓室準備跟著學習。

由於分公司裏的新麵孔較多,陳總為了認識一下,就決定點到哪個人,哪個人就站起來,報一下自己是哪個分公司的。

當點到“張治”的時候,陳總叫了好幾遍,也沒見人站起來。陳總問培訓部主管:“這人難道沒有來嗎?”這時候,就見有個人緩緩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說:“陳總,我叫張冶。”

陳總頓時非常難堪,在座的人也有些麵露笑意。很明顯,陳總一時疏忽把“冶”看成了“治”。

這時,小王立刻站了起來,說道:“對不起,是我不小心打錯了字。”

陳總轉頭看了眼小王,平靜地說:“以後仔細點。”

培訓繼續進行。

實習期很快結束了,小王有些依依不舍地來到人事部,準備交還他所領用的物品。這時,人事部經理拿出一份錄用通知書,遞給他說:“小夥子,好好幹,這可是陳總特批的。”

圓場就是調解糾紛、化解矛盾、避免尷尬、打破僵局。當別人出乖露醜,陷人窘境時,主動解圍,去給他找個台階下;自己造成失誤時,善於補救,自圓其說;見人不幸落人社交僵局時,通權達變,巧言打破冷場堅冰;與人產生不快時,和和稀泥,讓對方少丟些麵子,保持體麵,從而把事情擺平,甚至變壞事為好事。

慈禧愛看京戲,常以小恩小惠賞賜藝人。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員楊小樓的戲後,賞賜了他一桌糕點。

楊小樓叩頭謝恩後,壯著膽說:“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個‘福’字給奴才。”慈禧聽了,一時高興,便舉筆一揮,寫了一個福字。楊小樓一看,這字寫錯了,福字是“示”字旁,慈禧卻寫成了“衣”字旁,若把錯字拿回去必道人議論,豈不有欺君之罪?可是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時急得直冒冷汗。

慈禧太後寫完後也發現了,也覺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讓楊小樓把錯字拿去,又不好意思再要過來。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旁邊的李蓮英腦子一動,笑著說:“老佛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楊小樓一聽,腦筋也轉過彎來了,連忙叩首道:“老佛爺福多,這萬人之上之福,奴才怎麼敢領呢!”慈禧正為下不了台而發愁,聽這麼一說,急忙順水推舟,笑著說:“好吧,隔天再賜你吧!”就這樣,李蓮英輕鬆為二人解脫了窘境。

以動聽的話語來打動人,求得他人的歡喜,是成功解圍的首要訣竅。吉言順耳,愛聽吉言幾乎是人們共有的一種心理。巧妙地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在別人處於僵局或不快時,有針對性地擇用其易於接受的話語來博得對方的歡喜,先前不快的心理就會因為得到吉言的安撫而消釋,甚至還會產生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