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糖王”郭鶴年重新登上大馬首富的寶座,他的財富從去年的80.1億馬幣,躍升至141.9億馬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馬、新加坡及香港股市保持活躍。郭鶴年現年8l歲,“大馬糖王”的美稱早是家喻戶曉,其實,郭鶴年不但控製本地白糖業,也是酒店業、船務、保險和傳媒等領域巨擘,企業王國早已步出國際平台,是世界富豪榜的“常勝軍”。
郭鶴年,1924年10月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祖籍福建福州。郭鶴年的父親於1909年來到柔佛,和兄弟一起在新山創辦“東長”公司,專營大米、白糖、大豆等農副產品,事業興旺,成為當地富商和僑頭。由於家境較好,郭鶴年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畢業於當地最好的柔佛新山英文書院和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畢業後,他曾在父母的“東升”公司任職,1947年,23歲的郭鶴年到新加坡以10萬馬幣做資本,創立了“力克務”公司,經營商務、船舶經紀及雜貨業務等。這是郭鶴年創辦的第一家公司,也是他日後事業發展的開端。
1948年,郭父逝世。郭鶴年繼承父誌,同年在新山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從事大米、麵粉、蔗糖的進出口及經紀業務。
50年代初,馬來西亞當局急需發展進口替代工業,以走上經濟獨立發展的道路。郭鶴年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發展良機,毅然於1959年在檳城創辦國內第一家煉糖廠。此後,郭鶴年開始大舉向食糖業進軍。在整個60年代,他不僅參與食糖的生產和提煉,同時積極從事國際糖市交易和經濟活動,不但很快占領了馬來西亞食糖市場,而且在多邊貿易中每年控製的食糖總量達150萬噸左右,相當於當時國際糖市貿易額的10%,贏得“亞洲糖王”的美譽。
從60年代開始,郭鶴年以糖業為基礎,開始多元化經營。70年代後便走上國際化道路。郭氏兄弟集團發展成為經營工業、種植業、礦業、航運、國際貿易、酒店、房地產、保險、證券、建築等行業的多元化集團,公司遍布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韓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法國、德國、斐濟等五大洲眾多國家和地區。
郭氏兄弟集團控製著100多家公司,其資產十分龐大。據估計,集團資產逾50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及香港有32億多美元;在馬、新、泰上市公司所占股份分別約值5.54億美元、1.95億美元和1.2億美元;在菲律賓的地產、酒店投資達2.2億美元。
郭氏兄弟集團屬下的香格裏拉酒店是一所具有世界影響的連鎖酒店集團,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中國大陸及香港、斐濟等亞太地區,擁有24家酒店。因此郭鶴年又被譽為“酒店大王”。
此外,郭鶴年在香港的一項重要投資是在傳播媒介上,他在上市公司香港“電視廣播”(市值38.6億港元)和“電視企業”(市值10.08億港元),各擁有33%控股權。他收購香港的南華早報,入主該報並擔任主編。故稱郭氏為香港電視傳媒大亨亦不為過。
郭鶴年於1989年2月25日被馬來西亞公司董事學院推舉為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並獲院士獎狀。他熱心公益事業,造福桑梓,深受鄉親愛戴,在一、二屆福州十邑同鄉大會上均被推選為民辦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名譽主席。在香港回歸的過度期內,郭先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分別出任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區籌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