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確是一門學問。
不斷修煉自己的口才
良好的談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腳的談吐可以令人萬劫不複。在日常生活中,周圍的人有的口若懸河;有的期期艾艾、不知所雲;有的談吐雋永;有的言語幹癟;有的唇槍舌劍;有的吞吞吐吐、語無倫次……人們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說話的效果自然也是天壤之別。因此,要想成為口才高手,就必須掌握語言的奧妙。
一個人說的話能否被別人所接受,取決於他口才的好壞。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一般說來,文化水平高的人,不愛聽膚淺、俗氣的話,應多用一些邏輯性強的推理;文化層次較低的人,聽不懂高深的理論,應多舉淺顯易懂的例子;剛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誘,可以適當地激一下;喜歡誇大的人,不宜用表裏如一,不妨誘導一下;生性沉穩的人,要多調動他的情緒;脾氣暴躁的人,用語要明快簡潔;思想頑固的人,要善於發現他的興趣點,進行轉化。如此等等,隻有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最好的說服效果。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修煉自己的口才。
★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不要把最沒有價值的“我”字當成說話中最大的字,而應該把頻率最高的“我想”“我認為”改成“我們”“你看呢”“你覺得”。少敘述自己的經曆和故事,除了真正貼切簡短的以外,更不要逢人便滔滔不絕地吐苦水,把周圍人當成宣泄對象。開口詛咒,閉口發誓,漫天許願,隨便插嘴,也是粗鄙俗劣的表現。不講別人不感興趣的話題,要把所有人的談興都調動起來。
★ 不做沉默的“智者”
有些人因為自卑心理或因某種原因而不敢開口說話。孔子說:“誌有之,言以足誌,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誌?”就是要讓人不要耽於沉默或不要無謂沉默。其實說話和寫文章一樣,關鍵是第一句,你隻要勇敢地講出第一句話,緊接著第二、第三、第四句就會跟著講出來,別人決不會在意你說得怎樣。所以把話說出來是關鍵,因為無論怎樣你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而與人交流才是學習和進步的階梯,不要當“故作”深沉的智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並無益處。
★ 可以試著清除語音障礙,調整自己的音色
有的人聲音尖銳刺耳,有的人聲音沙啞低沉,盡管一個人聲音的基調改變不了,但每個人還是可以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其中,也必有一種音色是最亮麗而具有魅力的。不同的聲音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因此,堅毅激進的聲音,給人一種奮發感;柔和、清脆的聲音使人愉快;低緩憂鬱的聲音讓人悲哀;而粗俗急躁的聲音使人發怒。
★ 說話還要保持恰當的速度
說話太快,使人喘不過氣來,聽不清,你自己也白費口舌;說適太慢,使人聽得不耐煩。在說話中,聲調要注意有高有低,正如樂曲中旋律的快慢和強弱,要使你的話如同音樂一樣動聽,就要注意聲調的快慢高低。另外,說話帶口頭禪,會擾亂節奏,顯得雜亂無章。平時說話聲音不能太響,在公共場合特別要注意文明,大聲喧嘩,隻能遭別人白眼。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最忌諱那種傲慢的腔調、趾高氣揚的神情、刻板僵硬的語氣。而謙遜的態度、委婉動聽的語調,能給人一種心悅誠服的力量。
在奧斯卡領獎台上,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在連獲兩屆最佳女主角獎後,又一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但她對和她角逐此獎的弗倫汀娜推崇備至。英格麗·褒曼走上領獎台,手中舉起獎杯的時候說到:“原諒我,弗倫汀娜,我事先並沒有打算獲獎。”
謙遜的一句話就消除了對方的心理隔閡。
當然,我們還應意識到:說過頭的話、刻薄話、挖苦或諷刺話、傷害感情的話都會給別人的心靈留下創傷。盡量避免舌頭惹麻煩,不搬弄是非、不說人之短、不談他人隱私。當遇事應當表白時,不要畏畏縮縮,鼓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要勇於把當時的情況講明,否則會人為地引起麻煩,產生誤會,事後難以說清。
誇張的詞有一種引人注意的效果,但用得太濫,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說的都是最重要的消息,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隨時、隨地經常出現“最”這個字,別人會認為你是個喜歡誇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