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時,齊高帝對書法非常感興趣,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一起研習書法。有一次,高帝突然問王僧虔說:“你和我誰的字更好?”
這問題比較難回答,說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違心之言;說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會使高帝的麵子擱不住,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曆朝曆代皇帝就那麼幾個,而臣子卻不計其數,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領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罷,不再提這事了。
在許多場合,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也不能直說,更無法明說,於是,旁敲側擊繞道迂回,就成為我們所要采用的最明智的方法。
給對方留條後路
麵子在中國人心目中可謂是一件大事,士可殺不可辱,侮辱別人是何等沉重的一條大罪?但是,當對方“自取其辱”時,你要如何保全對方的顏麵,又設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呢?
一次,鄭武公設宴款待來自各國的使者,餐桌上擺著精致絕倫、刻著九條龍的酒杯供各國使者使用。每位使者把玩欣賞自己麵前的九龍杯,都對上麵精細的刻功讚不絕口。
宴會結束時,一個眼尖的侍衛看到胡國的使者竟然趁別人不注意時,偷偷拿了一個九龍杯藏到自己的袋子裏。
他把這件事報告了大將軍,但大將軍擔心直接向胡國使者要回杯子,會使對方惱羞成怒,因此遲遲不敢有所動作,打算先請示鄭武公的意見。
鄭武公左思右想,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順利地取回這個九龍杯,又讓大家都和和氣氣的,不傷感情呢?
“好,我有辦法了!晚宴後不是安排民俗技藝給遠道而來的貴賓們欣賞嗎?我們就加一場魔術表演,讓各國使者開開眼界。”鄭武公的算盤已經打好,拈著胡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吃飽喝足以後,魔術表演正式登場,魔術師將三個九龍杯用黑布蓋起來,接著拿了個道具,神秘兮兮地對著黑布比劃一下,等到黑布被掀開時,三個九龍杯竟然隻剩下兩個。
在眾人鼓掌歡呼時,魔術師向觀眾表示,其中那個憑空消失的杯子被他變到台下觀眾那裏了。然後,魔術師緩緩地走向胡國使者,彬彬有禮地請他打開袋子,把袋子裏的九龍杯拿回台上。
胡國使者雖然吃了悶虧,不過礙於情麵,還必須配合大家為這個精彩的魔術表演拍手叫好呢!
雖然鄭武公壞了胡國使者的好事,但是卻在達到雙贏的前提下,保全了胡國使者的麵子。如果鄭武公當眾揭穿胡國使者令人不齒的行為,即使最後取回九龍杯,卻也不免有小題大做的嫌疑,甚至引來吝嗇小氣的批評,就算有理,也是得不償失。
記住,多了個朋友就等於少了個敵人,給對方留條後路,也就等於給自己留條後路。衝動地撕破臉固然大快人心,但是,撕破臉之後呢?有時你也衝動地斷送了自己的後路。
我們不主張對他人包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待身邊的人出現的錯誤或異常情況,切忌主觀臆斷,一定要深入調查,查明原委,再對症下藥。
某中學曾經有位學生上學經常遲到,上課鈴聲響過才到教室,而且喜歡參與打架。同學們對他十分不滿,任課教師也大為光火,班主任更是忍無可忍,上報學校要將他開除。但校長並不同意,而是要教務主任調查情況。通過調查,了解到他在初中時,老師稱他為“老油條”“草包”“笨豬”,同學也不大去理睬他。還了解到他父母離異,判給爸爸,而爸爸又找到了一個老婆,還有一個小弟弟。這樣的家庭導致他從小無人管教,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因而就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對周圍的一切都漠然置之。突然之間學校中再也沒有人覺得他可惡了,還特地為他召開了一次題為“自信、自愛、奮發圖強”的主題班會,特意安排他多參加集體活動表現自己。這樣,使他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自身的價值,從而改掉了身上的不良習氣。
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關鍵是你不能鑽牛角尖,老往壞處想“這個人太討厭了”或“我非得教訓他一頓不可,這樣會使你更加憤怒而氣上加氣、不能自拔。
當我們踐踏別人感情;當著別人的麵批評一個孩子或一個職工;毫不顧慮地傷害別人的自尊之後,我們隻需要幾分鍾的思考;一、兩句體恤的話;一點點對對方態度的真實了解,對於解除這種刺痛,都有莫大的幫助!